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仙客落款的畫是誰畫的

【名家檔案】張為彬,江西樂平人,江西省高階工藝美術師、青年陶瓷藝術家。畢業於景德鎮市職工大學美術系,景德鎮首屆陶瓷美術家張景壽關門弟子,深得其藝術真諦;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市陶瓷美術家協會會員。其作品態度嚴謹、筆法細膩、格調高雅秀麗,有一股撲面而來的清新脫俗之風,令人賞心悅目。國內許多老藝術家盛讚他是景德鎮粉彩花鳥繪畫中的一匹“黑馬”,其作品深受廣大藝術收藏家的喜愛和認可。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2007年,作品《春風得意》榮獲香港迴歸十週年“紫荊杯”江西省陶瓷藝術大賽金獎;

●2008年,作品《萬紫千紅》榮獲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展金獎;

●2009年,瓷板畫《雪翎不染》榮獲“八大山人杯”江西工藝美術精品獎評審活動銀獎;

●2009年,屏風《四季花鳥》榮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9年,瓷板畫《蘆蕩仙客》在第二屆中國江西旅遊工藝美術作品設計創作大賽中榮獲銅獎;

●2010年,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系;

●2017年,12塊2。1米高的瓷板畫大屏風《十二花神》榮獲唐山瓷博會金獎;

●2018年,200件雙面瓷瓶《鳥語花香》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2019年,瓷板畫《大雁歸來》榮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覽會“神工杯”創意設計大賽金獎。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傳承之路與新基因注入

張為彬的瓷上繪畫好似一股清澈水流,盪滌人心。如果不瞭解他的師承,會讓人猛然間認為他僅僅取法“花鳥大王”張景壽的富麗堂皇。

其實不盡然。

“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是江西樂平人。其8歲喪父,由兄長撫養,14歲起在祥盛糧行學徒。16歲自行離家,考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圖畫科,師從名家張曉耕及潘陶宇學習山水花鳥。因擅長粉彩花鳥,又熟稔中國畫和瓷畫顏料的漂研製作,畫面富麗古雅,兼有豪壯和柔美的格調。

程意亭先生的親傳弟子張景壽,也是樂平人,出身貧苦。張景壽8歲得程意亭先生啟蒙,學畫、識字,後進入浮樑陶瓷職業學校學習,又深受程意亭教誨。在浮樑陶瓷職校求學期間,張景壽研習任伯年等名家的畫作和藝論,浸染陶瓷花鳥繪畫,將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融入,粉彩花鳥自成一格。晚年以大幅瓷板畫為主,被譽為“一代宗師,當代花鳥大王”。

張景壽先生的親侄,亦是其關門弟子,便是張為彬。1980年出生的張為彬少年時家庭窘迫,15歲便拜在伯父張景壽先生門下,吃住於先生家,飽受粉彩花鳥藝術薰染。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顯然,少年的清貧,使張為彬與“當代花鳥大王”張景壽先生成為亦師亦伯的關係,也使程意亭的文化遺產得到了繼承。後來,張為彬為了開闊視野,和二位先生一樣步入院校,求學於景德鎮市職工大學美術系,系統地學習了中西繪畫,也為其形成有別於二位先生的作品風格注入了新的基因。7年出師,張為彬一鳴驚人,22歲時被破格錄取為當時最年輕的景德鎮市高階工藝美術師。30歲時,再次被破格評為當時最年輕的江西省高階工藝美術師。

繪事之功重在思考

張為彬的一飛沖天,不但來自於張景壽的言傳身教,而且他對瓷上繪事的不斷思考,是其在藝術領域裡扶搖直上的“風起”。

張為彬認為,程意亭先生的瓷板粉彩小寫意花鳥作品圖勢險峻,勾描填色工而不僵,花鳥清新靈動,“特別是有意放大鳥頭,威武傳神”。張為彬告訴記者:“老先生的很多作品在款中題道,‘擬南沙老人大意’‘擬鴛湖老人筆意’‘擬廷錫相國大意’,正是說明了老先生聰慧好悟的治學精神。”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從落款中可以窺見,程意亭老先生得益於明代花鳥畫家蔣廷錫和清代張熊。追溯蔣廷錫(1669-1732),張為彬說,“他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並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後轉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他從明代沈周、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

那麼,張熊又是何許人也?張為彬說:“張熊(1803—1886)的花鳥初學惲壽平,後來自成一家。”原來,張熊最擅長畫花卉,尤其善於畫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幛,以尋丈計者愈見力量。張熊的繪畫色豔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賞,與任熊、朱熊合稱“滬上三熊”,成就當時上海、蘇杭流行畫風。

張為彬認為,張景壽先生是集大成者。順著張景壽先生暗藏於畫的筆墨意境,可以一路追尋,直奔宋畫,而宋代宮廷花鳥又可以再次追溯到唐代花鳥畫家邊鸞。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邊鸞是唐代最負盛名的花鳥畫家,他的花鳥畫藝術成就在唐代就被推崇為第一。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評價邊鸞花鳥畫“居其第一,凡草木、蜂蝶、雀蟬,並居妙品”。北宋米芾性格率真灑脫,對邊鸞花鳥畫的評價卻極高,認為“鸞畫如生”。

“繪事之功,在於認真思考。我極力梳理張景壽先生繪畫脈絡,就是為自己開啟一扇門窗,上可溯源筆墨設色,下可完善自我,找到一條屬於自我的嶄新路徑。”張為彬說。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傳統中求突變的絢麗

在張為彬的工作室,有一套巨大的花鳥四聯屏——《孔雀紫藤》《錦雞牡丹》《金雞葵葉》《翠鳥揚風》,既有唐畫的富麗堂皇,又有宋畫的飄逸隱逸。其中,《金雞葵葉》蒲葵和雞尾筆勢鋪張,但翅背又有小筆翎毛,粉彩輕敷,虛實之間意境溢位。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蒲葵有任伯年的筆意,是因為有張景壽先生引路,因為他在浮樑陶瓷職校求學時對任伯年的筆意讚賞有加,自然對我也有影響。”張為彬告訴記者。

張為彬瓷繪,顯然得了國畫的筆法,觀其大畫氣勢磅礴,小畫精微細緻,虛實有度,神形兼備,既有張景壽先生的作畫因子,又有突變絢麗。對此,張為彬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他認為,既然瓷上繪畫有千年的歷史,那麼當代年輕人便不可脫離傳統的窠臼,但不可放棄當代的視角去理解時代的審美。基於此,張為彬更加註重畫面色彩的豐富性,追求精雕細琢和豪放的對比,用現代的色彩理論知識闡釋多樣化,追求豔而不俗的畫意,使畫面的視覺效果和內涵意象同時豐滿起來。但對細節的把握,如畫鳥,張為彬畫羽毛和鳥的動態更接近寫實和想象的結合。

粉彩花鳥畫家張為彬:繪事重在思考

張為彬說:“作畫的陶瓷材料、白胎、器型各有不同,在具有現代感的器型基礎上設計具有時代氣息的畫面,也為我激發靈感拓展了更多思路。”

令張為彬引以為豪的是,他畫作不重複,每幅畫只有類同,但感覺都不一樣,有時就連畫框設計也要親力親為。

正是這些思考和實踐,使張為彬與恩師張景壽的畫風已有較為明顯的差異。他說,誠如程意亭老先生那樣取得粉彩花鳥自成一格的成就,是繪事者終身之志向。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範俊傑 實習生張紫彤

圖/李亦凡

編輯:鄔薇

稽核: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