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什麼意思

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

一、【注音朗讀】參看課文腳註(或查詞典),給文中陌生詞語注音。之後,有節奏地朗讀全文。

二、【初步感知】朗讀之後,合上書,在此書寫:我感知到作者王羲之既喜樂而又悲痛的複雜情感。

三、【標題解讀】我這樣理解本文的標題:

“蘭亭集序”是關於蘭亭的詩文集的序言。序:

序跋。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

[‬

也有列在後面的]‬。‬

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

四、【批註理解】請在下面的段中、段末,作批註式的理解。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時間、地點、事情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人物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風景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活動

)(

蘭亭集會,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天氣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觀察

)(

遊目騁懷,視聽極樂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人生短暫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內向好靜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外向好動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老得很快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感慨變遷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感嘆時光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感痛死亡

)(

生命短暫,悲痛哀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今悼古人)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不死是假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後人悲今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情感共同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後人感我

)(

今人懷古,後人悼我

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

五、【主旨確證】透過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這樣綜合、概括:

本文敘述了蘭亭集會的極度快樂而引發的關於生命(時間)、死亡的思考、感慨及悲哀,並希望後人能繼續思考生命、死亡這個大問題。

六、【內容審美】你覺得本文所表現的內容美在哪裡?

本文所表現的內容美在:1、風景、天氣等自然風光及其引發的人們內心的遼闊自由感;2、由玩遊的極度快樂的表象,體察到今人懷古、後人悼今的生命真相,體現了作者思維的深刻、高遠及對生命的悲憫情懷。

七、【形式審美】你覺得本文寫得漂亮麼?為什麼?

本文寫得漂亮。因為:1、玩遊之極樂反襯死生之悲痛形成情感的張力,使生命、死亡話題顯得更為突出、鮮明; 2、敘述(及描寫)與議論、抒情結合,使文章有情、思、景都得到突現,達到情景既交融(美與樂)又錯位(美與悲)的複雜效果。3、四字句與非四字句兼備、整句(對偶)與散句(非對偶)結合,使文章節奏整齊、明快而又自由、流暢。

八、【文字與文字】閱讀下面的文字,並回答問題。

他認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併產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念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師教學用書》)

問題:你認為上面對《蘭亭集序》的理解是否有文字依據?若認為有根據,請在原文中指證出來;若認為沒有根據,請修改上面的說法。

以上理解,沒有文字根據。據我們的理解,《蘭亭集序》提示了生命必死這個真相,表現了對生命(包括自我)的必死現象的悲憫,並希望後世人們繼續思考生命、死亡這個大問題。作為讀者,由此文可能引發我們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問題(包括去過一種珍惜時間、眷念生活、熱愛文明的生活)。於是,我們認為,《蘭亭集序》只是提出了生命(死亡)問題,但並沒有回答生命該怎樣度過才有價值。生命價值的定位,留給了讀者們去思考。

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

九、【文字與生活】請用真實情感,續寫下面的文段,字數多多益善。

我也是要死的,即使活到百歲——甚至更短也有可能。這真是讓人感到悲哀而荒誕的事情。這意味著無論我多麼輝煌還是無能,時間、日子一到,就得離開這悅人耳目的世界。幸好,我相信凡是有形的,都將成為無形;凡是生命,都如花草一樣會死亡。只是人死是有形的不見了,但還有那無形的靈魂存在而且不死。這樣,死只不過是拋掉那沉重的如蝸的殼,靈魂將繼續飛揚、前行。於是,我只求死時心靈平靜,死後靈魂得到安息[不落入火湖裡煎熬]。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象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得‬]‬

十、【妙句品仿】

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王羲之曾任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是東晉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請模仿上面的書法字帖,用橫排書寫《蘭亭集序》第一段:

死是個大問題:《蘭亭集序》說課、教案、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