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大梁山在哪裡

梁山周圍到底有沒有水?

這是一個困惑很多人的問題。

梁山,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梁山縣。按照施耐庵在《水滸傳》中的描寫,在北宋末年,梁山的周圍有一片煙波浩渺的800裡水泊,港汊縱橫,蘆葦叢生,山水相倚,易守難攻。正因為這種地理優勢,宋江等英雄好漢才能夠盤踞梁山之上,數次擊退朝廷的圍剿。

可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今天的地圖時,卻會發現另一個矛盾的景象:在今天梁山的周圍根本沒有大面積的水泊存在,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山。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梁山衛星圖

我們再以梁山為圓心,畫一個直徑800裡的圓,可以看到這個圓基本上全部覆蓋了整個山東省的西部。而在今天的地圖上,我們也根本看不到這麼大的湖泊存在……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也就是說:從今天的地理情況來看,梁山周圍根本沒有水,更沒有所謂的800裡水泊。

那麼,北宋時期的梁山的周圍到底是不是真的有800裡水泊呢?假如有,為什麼今天又消失了呢?

一、梁山泊的形成

其實,在北宋時期,梁山腳下還真的有一片水泊。而這片水泊的形成,和黃河的泛濫有密切的關係。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黃泛區

從地形圖上看,山東省整體呈現出中間高聳,四周低平的地勢。在魯西一帶,中間的泰山是一片高地,而其北側和南側都是平原地帶。當黃河流經此地時,就形成了一個“人”字形的黃河氾濫區,俗稱“黃泛區”。

所以,每當黃河下游決口時,位於黃泛區的土地常常會被黃河水覆蓋,成為一片澤國。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梁山,恰恰就位於黃泛區首當其衝的位置。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按照史書的記載,從五代到北宋末年,黃河曾經多次在下游決口,每一次決口之後,大水都會將梁山四周的土地淹沒。在這些黃河決口的記載之中,規模較大的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五代的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黃河在滑州一帶發生決口,史書記載:

石晉開運元年,滑州河決,侵汴、曹、濮、單、鄆五州之境,環梁山合於汶水。

滑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陽市滑縣一帶,距離梁山僅100多公里。黃河在這裡決口,大水蔓延了整個黃泛區,並將梁山一帶的土地全部覆沒。最終,黃河水積聚在梁山四周,使梁山成為了一個水中的“孤島”,形成了最早的梁山水泊的概念。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黃泛區及梁山的位置

到了北宋真宗的天禧三年(1019年),黃河第二次發生決口,這次決口的位置仍然是滑州:

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歷澶、濮、曹、鄆、注梁山泊。

和944年的那次一樣,這次大水同樣肆虐廣泛,最後注入了梁山泊中,進一步擴大了水泊的面積。

黃河第三次氾濫,則是在宋神宗的熙寧十年(1077年),這一次黃河是在曹村(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帶決口,距離梁山更加的近。此時的梁山泊由於黃河水的不斷注入,水域不斷擴大,於是形成了歷史上最大的水域面積。

所以說,從五代後晉到北宋的三次大規模的黃河決口,使下游一帶的黃泛區成為了一片汪洋的澤國,最終洪水環繞樑山,積蓄形成了梁山泊。尤其是在1077年的第三次決口之後,梁山泊的水域面積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二、梁山泊的面積真的有800裡嗎?

看來,在北宋時代,梁山泊的確是真實存在的,而並非是出自施耐庵的虛構。

可是,梁山泊的面積到底是否真的有800裡那麼寬廣呢?

今天的我們當然無法去揣測宋朝時的水域面積。不過,小編查閱了北宋時期的一些史書,卻在《宋史。蘇軾傳》中發現了一條比較重要的資訊。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宋神宗熙寧十年,他受命出任徐州知州。可是剛上任不久,蘇軾就遇到了1077年的那次重大的黃河決口,也就是前文中說到的第三次決口。

《宋史。蘇軾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洩,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可見,當時的黃河大水不僅注入了梁山泊,而且還倒溢了出來,沿著南清河一直灌到了徐州城下。身為太守的蘇軾帶領著徐州百姓一同抗擊這次巨大的洪水,還因此在當地留下了治水的美名。徐州城中至今都建有一座“黃樓”,相傳就是當年蘇軾為紀念這次治水而專門修建的。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徐州黃樓——蘇軾為紀念治水而修建

透過這段史料可以證明,1077年發生的這次黃河決口絕對是史無前例的,甚至連徐州都被大水淹沒。在那段時期,從梁山向南一直到徐州,全部都是一片受災後的水域。

我們可以在地圖上丈量一下,徐州距離梁山有200多公里。也就是說,在梁山泊水域面積最大的時期,其向南的範圍確實達到了近400裡。

所以,說它是方圓八百里的水泊梁山,還是有所依據的。

我們再來看一看宋江的生活年代。按照史書記載,宋江出生於大約1074年前後,去世於1122年。可見,宋江的一生正好和梁山泊水域面積最大的一段時期相重合。

也就是說,正是由於發生於1077年的這次大規模的黃河決口,才造就了800裡的水泊梁山,造就了宋江嘯聚山林,替天行道的一生。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宋江

三、 梁山泊為什麼會消失?

說到這裡,我們應當足夠的確信,施耐庵在寫《水滸傳》時並非完全虛構和臆造,而是基於了大量的歷史事實。

可是,不少人仍然有一個疑惑:

既然梁山泊的確曾經存在,為什麼在今天的地圖上卻完全看不到了呢?

其實,這也和黃河有關。

我們知道,由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所以水流中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在流經水勢平緩的平原地帶時,泥沙會慢慢淤積下來,使河道的海拔逐漸抬高。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黃河

梁山泊的水是平緩靜止的,所以泥沙的淤積更加嚴重。再加上南宋時期的黃河改道等因素,梁山周圍的地勢逐漸被沉積的泥沙抬高,於是梁山泊水域的面積也開始慢慢的萎縮。

《金史》中記載,在大定21年(1181年),金世宗曾下詔: “黃河已移故道, 梁山濼退地甚廣,已嘗遣使安置屯田。”第二年,他又下詔,“命招復梁山濼流民,官給以田”。

可見,到了金代時期,梁山泊的水域已經大幅度縮小,並且已經露出了適合耕種的土地。漸漸的,這種泥沙的淤泥一步步的積累,由滄海變為了桑田。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梁山周圍一帶已經徹底演變成了陸地,再也看不到水泊的影子。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

時至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再看到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恢宏景象。現在的那裡,只在梁山縣北部20多公里的地方留有一個東平湖,勉強算做梁山水泊最後的遺存。

所以,假如我們想再去感受一下樑山泊那種“水澤連天,蘆葦浩蕩”的場景,或許只能去《水滸傳》的小說中進行一番意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