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怎麼看出來是雕母錢

我國古代“制錢”(這裡的制當規制講)多用鑄幣,且以年號命名,尤其是新帝登基,命戶部官員督造制錢,以彰顯新朝氣象,那麼在收藏中,有些人管表面並無二致的錢幣叫做“雕母”、“母錢”、“樣錢”,這是什麼意思呢?說到這裡,我們恐怕得從錢幣的鑄造講起了,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我國的錢幣史在3000年以上,目前仍可見春秋時期的幣種有刀幣、布幣和圓錢,這可能與我們先祖很早就熟練掌握青銅的煉製工藝有關,在這一點上應該說領先了全世界,讓我們華夏子孫可以自豪的宣稱,自古以來我們就是勤勞、智慧的民族。

那麼,最早期錢幣是怎麼製出來的呢?有些人歸納了,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失蠟法、範鑄法、翻砂法,並且有學者可以精確的說出,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用的銅幣是用範鑄法制造出來的。

所謂“範鑄法”全稱叫型範澆鑄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在兩片泥板上,泥雕刻出預製錢幣的陰陽兩面,然後合在一起放到爐中燒成陶器,灌以熔融的銅水,冷卻後便製出了錢幣。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這種方法應用了最少1000多年,期間輔以失蠟法鑄制了幾乎所有的錢幣,這兩種方法都來自於青銅器的鑄造工藝,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大概是南北朝時期(具體時間無史料記載)出現了一種更為先進工藝,那就是翻砂法。

所謂“翻砂法”很多人都會有所耳聞,學習機械製造的同學們金工實習期間,都會練習製作砂模,將所要鑄制的工件放入砂中,分陰陽兩片拓下工件的輪廓,設好流道、進液口、出氣口,然後合在一起進行澆鑄,冷卻後就製出了用於精加工的鑄件,機加工行業將其叫做“鑄胚”。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這種工藝與範鑄法和失蠟法相比,是有優勢的,主要體現在製出的制錢更為精細,另外一次翻砂可鑄制多枚,這就提高了效率,可以精確的說,翻砂鑄幣法應用到了清末的宣統通寶。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雕母”、“母錢”和“樣錢”就來自於翻砂法鑄錢工藝,所謂“雕母”(也稱祖錢)就是能工巧匠根據官員的要求,手工雕出的錢幣模型,

材質有可能是銅、木或者象牙,雕母都是精品,都是所謂的匠心營造,它們光滑細緻,外圓沒有稜角,字口細瘦高挺、深峻飄逸,極具收藏價值,但數量上卻十分稀少。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謂“樣錢”是以雕母為模直接鑄造出來的,

雕母有大有小,大一點的用於鑄制樣錢,因此樣錢比普通錢大,也叫

“大樣”,

各級官員會逐級審查樣錢的質地,最後呈交皇帝御覽。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所謂“母錢”也是以雕母為模用翻砂法鑄製出來的,

雕母數量稀少,非標金貴,不可用於大量鑄制流通幣,因此這個任務就由母錢來承擔,但母錢也是十分稀少的,也是十分精緻的,數量上還沒有樣錢多,質量上僅次於雕母,所以現今存世的母錢價格要高於樣錢。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幾種錢幣的由來,就收藏而言,雕母寥若星辰,市面上基本見不到,母錢藏家手裡有,但一般不會公開叫賣,想買得找熟人,樣錢(大樣)市面上賣的很多,價格從幾百到幾千塊不等,適合普通玩家收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幾枚。

剩下的最多的就是母錢製出的普通錢了,它們數量巨大,價格從幾塊到幾百塊不等,特殊的也有幾千幾萬塊的,新手玩家要從最常見的小平錢玩起,喜歡哪朝買哪朝,最多幾百塊就夠了。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鑄幣工藝

好啦,今天就介紹到這裡,文章中的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拜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