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玉俑是什麼東西

文物實拍·稽古賞珍

大家都知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孔子說的話,但是,你翻遍《論語》也找不到,原來,出處是在《孟子》裡面。當時,孟子正在向梁惠王侃侃而談他的“仁政”時轉述了孔子的話,至於孔子是不是真的說過這個話,原始出處在哪裡?只好抱歉,因為無從查考!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國博藏《孟子》明刊本·四庫全叔拍攝

這話翻譯過來是說“第一個拿俑來殉葬的人,應該不會有後代的吧?!”和現在電視節目中一些導師的毒舌不相上下。

對於拿俑來代替人殉葬,從古到今的學者大都心知肚明,無論怎麼看,均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為何向來以“溫良恭儉讓”示人的孔子卻要痛罵?歷史上有過不少大學者來為孔子進行開脫,但他們要維護聖人“偉光正”的高大形象,所以只好滿嘴跑火車,七拐八歪的也要說明孔子沒有錯。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國博藏孔子塑像·四庫全叔拍攝

其實,只要知道孔子一心想維護的那個“禮”中,以人殉葬才是正途,而拿俑來殉葬,實屬大逆不道,違背了他心目中的“禮”,所以,他怒罵人家斷子絕孫也就很好理解了。

這個惹怒孔老夫子的“俑”,作為象徵殉葬者的模擬物,是拿泥土或者木頭製作出的人形雕塑。在歷史的發展中,主要包含有奴僕俑、樂舞俑、士兵俑、儀仗俑、文官俑、武官俑、天王俑等,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些“俑”到底都是什麼樣。

從考古發現看,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經開始將死者按照一定的葬俗進行埋葬。比如我們熟知的北京山頂洞人,在死者周圍撒上赤鐵礦粉末,用石器和裝飾品隨葬。這既反映了生者對死者的懷念,也反映了“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先民一直認為,死者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那裡和這個世界一樣,也需要活著時候使用的這些東西,因此要隨葬進墳墓。到了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時期,墓葬中出現了陪葬的殉人,並在此後的商周時期,成為一種制度而廣泛流行。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商代婦好墓殉人(復原)·四庫全叔拍

2007年5月,在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發現史籍失載的霸伯墓,墓中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出土了隨葬的漆木俑!霸國墓葬使用俑,是我國西周時期陪葬制度的重大變革。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西周漆木人俑·四庫全叔拍

霸伯墓出土的這兩個漆木人俑,高約1米左右,雙足站立於漆木龜上,雙手作持物狀。據推測其與禮制和宗教有著微妙的關係。在西周考古史上,墓內隨葬漆木人俑這是第一次發現。此前,發現最早的漆木人俑出自陝西韓城梁帶村春秋早期墓葬內。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西周漆木人俑·四庫全叔拍

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知名度的中國考古發現,莫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兵馬俑!!它們為陶土製成,是我國寫實主義陶塑人像藝術的高水平之作,不僅數量眾多,大小如真人一般,而且千人千面,呈現出不同特色,栩栩如生。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區域性·四庫全叔攝影

這些陶俑製成之後,都曾經塗有彩繪,色彩有紅、綠、紫、白、黃、黑等。可惜的是,因為年代久遠,加之保護技術不過關,兵馬俑在剛出土時尚儲存的色彩,大多都脫落殆盡,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兵馬俑都是灰撲撲的。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秦始皇陵兵馬俑跪射俑頭部·四庫全攝影

秦朝滅亡後,劉邦建立了漢朝,由於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對生產力的破壞很嚴重,漢初的經濟凋敝,連皇帝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馬給自己駕車。此時隨葬的墓俑,雖然數量依舊很大,但是,漢代兵馬俑的尺寸卻小了很多。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楊家灣西漢兵馬俑區域性·四庫全叔 拍攝

此外,從漢景帝陽陵出土的陶俑來看,這一時期的俑被塑成裸體,連生殖器也模擬如真,而雙臂是後配的木臂,之後再給他們穿上衣服,只不過由於埋入墓中時間太久,出土的時候,木臂和衣服都沒有儲存下來。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漢陽陵俑(修復)區域性·四庫全叔 拍攝

西漢除了兵馬俑外,各地還出土了大批反映現實生活的俑,如成都地區的陶庖廚俑,表現了當時為墓主準備膳食的家務奴僕,案面擺放著豬頭、狗頭、帶蹄牛腿、魚等肉類食物,生動地再現了漢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習俗。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漢代陶庖廚俑·四庫全叔 拍

再比如徐州地區出土的這件陶繞襟衣舞俑,表演的是漢代流行的長袖楚舞,舞姿生動,體態婀娜,展現出漢代繼承和發揚了“楚舞”折腰、舞袖的風格。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漢代陶繞襟衣舞俑·四庫全叔 拍

除了陶俑外,還有玉人俑。比如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這件玉人,為一王公憑几而坐的形象,頭戴小冠,身穿右衽寬袖長衣,腰間繫菱形紋衣帶,底部有銘文“維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寫實的玉質圓雕人物,在漢代考古中很少見。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西漢玉人俑·四庫全叔 攝影

鎏金人像俑,也不常見。西漢時期,由於犀牛是皇家苑囿和諸侯王國苑囿中馴養的動物,因此飼養並訓練它的專職人員就必不可少。這件大雲山江都王陵出土的鎏金馴犀俑,頭上髡髮,梳八字鬍鬚,雙手交叉置於胸前,俑身肥壯,生動的再現了當時飼養員的形象。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西漢鎏金馴犀俑·四庫全叔 攝影

到了三國魏晉南北朝這個大分裂、大動盪時期,墓中已經不再流行大規模隨葬人俑,只有少量的車馬俑、家僕俑、兵士俑陪葬,但是,這些俑的造型矮小、缺乏細節、製作粗糙。不過,從材質上說,這個時期出現了瓷俑,比如武漢出土的這件三國時期青瓷剖魚男俑。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三國青瓷剖魚男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這個時期的瓷俑,多施青釉,也有施褐釉的,但是因為胎釉之間結合的不夠緊密,工藝上還有所欠缺,再加上埋藏時間比較久,表面的釉大多剝落了,比如上面那件和這件西晉永寧二年青瓷對樂俑,已經幾乎看不到外表的釉面了。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西晉永寧二年青瓷對樂俑·四 庫 全 叔 拍 攝

在唐代數量眾多的陶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唐三彩俑,它是一種利用低溫燒成的釉彩多變的特殊釉陶俑。它主要以黃色黏土和高嶺土為原料,因此胎質較普通的釉陶要潔白細膩,但燒成的溫度比瓷器低。由於釉色鮮明,彩色眾多,因而稱作“三彩”。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唐三彩文官俑·四 庫 全 叔 拍

這一時期的三彩人俑,造型比例準確,形象細膩生動,姿態傳神,反映了唐代社會的人文風采,堪稱唐代雕塑藝術品中的傑作。比如這件三彩拱手女立俑,落落大方,氣質典雅。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唐三彩拱手女立俑(區域性)·四 庫 全 叔 拍

唐三彩中的天王俑,是鎮墓俑在唐代的一大品類。天王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寺廟和石窟中,在墓中主要起到保護墓主,降妖伏魔、驅鬼辟邪的作用。如這件唐代三彩天王俑,威武雄健,充滿了力量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唐三彩天王俑(區域性)·四 庫 全 叔 攝 影

唐以後的歷史時期,墓中的隨葬品中依然可以發現俑的蹤跡,乃至明朝的藩王墓中,還會出現規模巨大的儀仗俑群,比如明初魯荒王墓中出土的這些儀仗俑。但總的來看,其趨勢是日漸衰落的,以至最後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用紙紮的紙人紙馬一燒了事。

從孔子痛罵“始作俑者”,看歷史上的“俑”到底什麼樣

明代魯荒王墓儀仗俑群(區域性)·四 庫 全 叔 攝 影

參考文獻:

《洛陽陶俑》,洛陽市文物管理局編

《文物小講》,許進雄著

《美源——中國古代藝術之旅》,楊泓、麗莉著

注:

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