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義之總持是什麼?

教義是什麼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只是講法。而並沒有要著書立說,佛經是在釋迦牟尼滅度後,佛弟子們集結記錄的。佛教的經典,可以說是浩如煙海,什麼才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呢?記錄在哪部經典當中呢?

佛教教義之總持是什麼?

佛教的根本教義,就是一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句話,出自《增一阿含經》。用阿難尊者的話說“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諸法皆由此生”。一句話統攝了大、小乘所有法要。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阿難尊者是這樣闡述的,“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眾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言簡意賅。但是如果要真修行就必須把一些概念搞清楚。

首先,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先說惡,佛講“貪、嗔、痴、慢、疑”為五毒,屬於這五毒的一切陰暗的、負面的思想念頭皆為惡,屬於“慈、悲、喜、舍”這四無量心的一切光明的、正面的思想念頭皆為善。這裡請注意,不論有沒有行動,意念動了就己經產生業力了,善念善緣起,惡念惡緣起,看似施與了別人,實際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佛教教義之總持是什麼?

其次,要搞懂什麼是自淨其意?《六祖壇經》第二十八節說:“人性本淨,為妄念故,蓋覆真如;離妄念,本性淨”,本心自清淨,思想念頭動了就成妄心,阿難尊者稱其為邪思、顛倒想,這個也會產生相應的業相,這就不光是為善去惡的問題了,連意也要淨掉,怎麼淨掉呢?不是制止,只要有“覺知”就自然淨掉了。所以,才有“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的教導。這個是大乘的修法,未明心前是不具備覺知的。

修行就是不自作孽,不要障弊本然心性,心淨則土淨,就圓滿自在了。能夠真正踐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已經很了不起了,不用貪求所謂的大乘法,那也不是貪求來的,從小善做起,小善積多了,小福報自然就變大福報了,大乘法會找到你。

佛教教義之總持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