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午門的故事

1760年,數年的慘烈戰爭後,戰俘被千里迢迢押解到紫禁城,端坐在午門上的乾隆皇帝,看著曾經強悍的對手,孱弱匍匐在自己的腳下,不敢抬頭,內心有一種莫大的滿足。凝重的氣氛,讓人有些緊張,忽然間,乾隆帝卻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一年,準噶爾汗國宣佈滅亡。這是在午門上演的獻俘禮,倏然一笑的乾隆帝,下詔赦免了所有的戰敗者。

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午門的故事

故宮的午門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明清兩代,遇有重大的戰爭大軍凱 旋之時,皇帝 都要在午門接受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午門,是一個很有尊嚴儀式感的地方。它是故宮紫禁城的正門,也是最大的門,矗立在紫禁城的中軸線的開端,形狀像一個榫卯。《周禮》中,皇宮的正門叫做“雉門”。雉,就是朱雀,一種火紅的神鳥。

午門的臺墩上,有五座屋脊微翹的樓閣,象五隻舉翅的大鳥。午門上部為門樓一座,兩翼俗稱“雁翅樓”,整座建築高低錯落,左右呼應,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鳳樓”之稱。被稱作“五鳳樓”。

午門的門洞很有意思。正門看有三個門洞,但從後面看就變成了五個。多出的兩個在城臺的左右兩掖處,素有“明三暗五”的說法。

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午門的故事

這五個門的用途也很有講究。中間這個門是皇帝的專屬通道,稱為御道,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側門,皇親宗室出入右側門,只有在舉 行大典時,文武百官才從兩掖門出入。

更有意思的是中間的門,除了皇帝外進出外,這世人還有一個人一生可以走進一次,有三個人一生可以走出一次。

這走進一次的人就是皇后,皇帝在大婚時,從這個御道穿過午門迎娶皇后入宮,母儀天下的女人自然要走這條天下最隆重的路,為皇室延續血脈。

能從這個門走出的三個人,是透過科舉最後一輪殿試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他們三個人可以從此門走出去,實現自己對國家的抱負。

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午門的故事

一個午門就有這麼多的講究,它的佈局、結構和形制,表達著中國人對神聖的理解。中國的建築之美,有界與無形,彰顯著有容乃大的氣魄。

讓我們在《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發現更有趣的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