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這是一組拍攝於1931年的山東淄博地區的老扎破案,這些照片來自於1924年至1944年間出版的《亞東印畫輯》,《亞東印畫輯》是由“滿蒙印畫協會”於1924年9月開始在大連出版發行,每月圍繞特定主題發行照片十張,內容涉及風俗民情、自然風光、人文歷史、藝術文化等。該雜誌一直出版至1942年,連續發行了19年。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這組山東淄博的老照片,就是出自《亞東印畫輯》這本攝影雜誌。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周村,一座造型簡單的坊門,行人從坊門下走過。周村作為淄博歷史重要商埠,有著舉足輕重的商業地位,是一座“因商而興,因商而城”的古城。 清代乾隆皇帝曾御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清末民初,此地的工商業十分發達,是聞名全國的商業重鎮,素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的盛譽。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淄川煤礦,煙囪林立,已經很有現代化煤礦的樣子。光緒三十年(1904年) ,德國人開建淄川煤礦,後來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德國戰敗,德國勢力撤出淄川,日本人趁機佔領了淄川煤礦。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周村,城外的一處熱鬧的集市。周村作為富商好賈雲集的商貿重鎮,各地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因此各種集市和旅店及相關服務業也很發達。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淄川,淄川城西門郊外孝婦河上的六龍橋。六龍橋現在叫西關大橋,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六龍橋自古以來就是通向淄川城裡大街的必經之路。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淄川,礦工家庭的孩子。這三個孩子是姐弟仨,小姐姐懷裡抱著一個小弟,身邊還站著一個光屁股的小弟,門前的地上趟著一隻小狗。可以看到當年的礦工家庭都很貧苦,這三個孩子身上衣衫襤褸,但是即使如此,樂觀的小姐姐臉上還是帶著笑容。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周村,城內的街道上,推著手推車的路人。清末民初時期的周村,以錢業、糧棧、布匹、絲業、雜貨五大行業為主,客商雲集,出現了許多至今仍在沿用的如“萬蚨祥”、“謙祥益”、“瑞林祥”等老字號。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博山,一家琉璃店裡,店老闆正在整理店裡的琉璃製品。博山除了陶瓷,也是玻璃琉璃的主要產地,博山琉璃曾作為宮廷貢品,名噪一時。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淄川,煤礦的礦工居住區。房子看上去很整飭,街道也很乾淨。但是估計這是煤礦管理人員的居住區,絕對不會是普通礦工的住宅區。

1931年的山東淄博, 商貿發達的旱碼頭周村, 有陶琉之鄉美譽的博山

1931年的博山 ,一家陶瓷作坊門前擺滿了陶罐陶盆等物件。博山享有 “ 陶瓷之都 ” 的美譽,博山地區製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至今博山還是全國著名的陶瓷製品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