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隱士平生只這一首詩存世,僅24字共有5個少字,句句不簡單

好像從古今第一隱士陶淵明開始,隱士就一直是頗有智慧的。這種智慧在陶淵明筆下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這般悠然的生活令古代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文人墨客個個羨慕不已,一個個巴不得立馬放下烏紗帽了卻了俗事。但又正如元代高僧清珙所言,” 除卻淵明賦歸去,更無一個肯休官“,口口聲聲這樣說的人多,卻沒一個人真的這樣做。

不知名隱士平生只這一首詩存世,僅24字共有5個少字,句句不簡單

既然做不到,那就不防在俗世間學學隱士的做派,也不失為一種安慰。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明代不知隱士之作,此人名喚息齋居士,名不見經傳,平生只有這一首作品傳世,詩名為《四少》。全詩共6句24個字,卻共有5個“少“字,句句蘊含深意,詩人用這首詩勸世人少做這4件事,但如今全都做到的人不多。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詩:

不知名隱士平生只這一首詩存世,僅24字共有5個少字,句句不簡單

明。息齋居士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

肚中食少,自然睡少。

彼此四少,神仙可了。

詩名為《四少》就是告訴世人,平時要少做這四件事。整體來看,這種四言詩更像是一組俗語,前五句每句以“少”作於韻腳,十分難得卻並不顯重複,頗為高明。

不知名隱士平生只這一首詩存世,僅24字共有5個少字,句句不簡單

第一少叫“口中言少”,晉朝文學家傅玄曾在《口銘》中寫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但息齋居士這裡的口中言少,倒並不是為了避禍,更多的是為了追求心中的寧靜。所謂沉默是金,也是此意,能做到這一點只需要多管住嘴即可。

第二少叫“心頭事少”,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就不多了。昔日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若是心中能少一點因外物的或喜或悲,是不是就能心寬一點了呢?話雖如此,真的能做到不喜不悲的又有幾人?所以從現在的角度出發,要想心頭事少,除了心寬更重要的是找到心中萬事的宣洩口。

不知名隱士平生只這一首詩存世,僅24字共有5個少字,句句不簡單

三、四兩少,則是說吃和睡的關係,“肚中食少,自然睡少”這本是最自然的道理,詩人用“自然”二字連線,說明這兩“少”的關係。

最後兩句是對這四少的總結,在詩人眼中,能做到這四個“少”字的人,才是真的懂生活的人,他們的日子於是也就成了神仙日子。這四少看起來似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做起來卻並不簡單,除了戒口舌之爭,還要對萬事少掛心,而少食不嗜睡對不少人也是難事。

不知名隱士平生只這一首詩存世,僅24字共有5個少字,句句不簡單

全詩通熟易懂,無一生僻字,明如白話朗朗上口,看似平淡無奇,卻句句不簡單。這四少中,大家認為對今天還有用嗎?又有做到幾要呢?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