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石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衡量奇石中象形石的優劣,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象,也只有在象的基礎上才會去看色,質等其它因素。象形奇石中,和美術一樣也有具象和抽象之分,抽象的奇石並不少見,那都是見仁見智的審美觀與思想維度的問題,而奇石中的具象則完全不同。

象形石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天然瑪瑙原石《腎寶》

奇石中的具象是指石頭與人們常見的,諳熟形象的相似程度,這有點雷同於素描中的肖像,不管你用線條還是明暗來描寫,都得以“象”為衡量標準,沒有了“象”這個前提,一切皆為空談。

象形石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網路截圖

同樣是象形的奇石,其相似程度上的細微差別,其價值也是天淵之別。就象人們常說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就拿文中“腎臟”奇石來說,實物“腎臟”的形象人們都很熟悉,那是一個固有的形態,奇石中能與那個固有形態能夠比較的也不少,但真正能夠與實物“腎臟”接近逼真的卻不多,就象同樣是美女,與西施相貌相同的恐怕也是鳳毛麟角。

象形石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象形長江石《腎臟》

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每一方石頭都是各具特色,沒有完全一樣的可能。象與具象之間的差別就是“似是而非”與“形象逼真”的差別,就象是遠看山海門近看山海關的故事一樣,即便是父子,羲之和獻之的區別,其價值在書法收藏界是一目瞭然的。據說王羲之在寫《蘭亭敘集》時是因為喝多了酒,醒酒後也覺得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就重新寫了幾幅,但卻沒有哪幅字能比第一幅字好。這雖然只是故事,卻能說明一個道理:不要說不是同一個人所為,就算是同一個人也很難做出完全相同的東西。

象形石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象形長江石《腎》

奇石之中最為難得的也是這種有參照物的石頭,無論是觀賞者還是收藏家,都會近乎於苛刻地去拿實物來進行對比。相對於其它象形石而言,這種奇石更需具備逼真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