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傳統文化經典】《陰符經》蘊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陰符經》儘管比老子《道德經》名氣小了很多,但是有不少人將二者並稱為

“道學雙璧”。

傳說,《陰符經》是軒轅黃帝成書,後來輾轉流傳於商周,傳之於姜太公,傳到鬼谷子手中,鬼谷子再傳蘇秦、張良,縱橫開闔;《戰國策》記載有“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稍晚的范蠡、諸葛亮,得之而建功立業。

儘管《陰符經》是道教重要理論書籍,但是卻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解讀傳統文化經典】《陰符經》蘊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一、《陰符經》承認物質第一性

意識與物質的相互關係,或者說思維與存在的關係,是哲學的根本問題。

一切唯物主義者都承認意識依賴於物質,產生於物質。可是表達的方式各有不同。尤其古代的哲學家,所表述的概念往往並不那麼清晰。

《陰符經》的作者在這方面作了簡潔明瞭但又十分肯定地表述: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這裡所說的“心”,是指人的思想意識或精神。意識產生的根源是物質,意識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如果離開物質,意識的活動就停止了。所以說:“心生於物,死於物”。這就旗幟鮮明地承認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這是我國先民的光輝的唯物主義的命題。

似乎過去的哲學家們還沒有這樣明白的提過。

“機在目”是什麼意思呢?

現在我們知道,人們的意識活動主要在於大腦。這一點,古人還並不清楚。而且大腦本身的活動,人們不容易覺察出來。

依照一般習慣的說法,生人與死人的區別,主要表現特徵在於人的眼睛。譬如說人死去,就能人閉上眼睛;人活著,就說眼睛睜著。當然,這裡並沒有包括活人閉目養神的特殊情態和活人閉目睡覺的另一狀態。

又有一種習慣的說法,一個人意識活動(就是通常所說的智慧)的高低,所謂聰明或不夠聰明,也可以從眼睛裡體察出來。

綜合這兩種說法,

主要表現的關鍵(就是“機”)在於眼睛

生人有意識以及意識活動的高低,都表現在於眼睛。人死了,眼睛閉上,意識活動也就停止了。所以說:“心生物,死於物;機在目”。

我們認為“機在目”這句話,由於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

固然不能算是科學的說法,但作者樸素地直觀地說明意識從物質產生

,意識不能離開物質而存在,

這個原理是正確的,蘊含著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解讀傳統文化經典】《陰符經》蘊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二、《陰符經》承認物質的運動性

《陰符經》又說: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制在氣。

天是大自然的別名。無意志的天對於萬物的生長,本是“無恩”可言。《老子》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因為依循自然法則生長萬物,這就是無恩之恩,也可以說是“大恩”。

迅雷烈風對於萬物,是起一定的毀壞作用。迅雷烈風之所以發生,由於氣之急劇變化。

氣之急劇變化是自然而然的,是無意識的,所以叫做“蠢然”。

而制伏迅雷烈風,並不是依靠所謂天神上帝,還是依靠氣的自然力量。

所以說:“制在氣”。

氣就是廣漠無邊的運動著的極細微的物質。這樣的理論是說明自然界各種現象的發生,如迅雷烈風,陰晴雨雪等等,

無非是物質自身在運動變化著。

物質的運動變化不是漫無規則的。天地間萬物諸現象,雖然形形色色,十分複雜,可是都

依循自然的法則變化發生。

這一點,在《陰符經》裡也有所表述: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這裡所謂“道”是指天道,天道自然而然,叫做“自然之道”,也就是說客觀世界的法則是無為的、自然的。

為什麼說天道“靜”呢?

因為客觀世界的規則是自然而然,不是人為所能變更的,它具有不變性

,就這一點說,

可以講它是“靜”。

但有些客觀法則,並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發生作用的,

就這方面而言,說它“靜”,顯然帶有形而上學的性質。

【解讀傳統文化經典】《陰符經》蘊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陰符經》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

人和自然法則的關係怎樣呢?

我們知道,

自然法則是物質自身所具有,是客觀存在著的

,不依賴人們的意志轉移的。可是人具有認識自然法則的能力,能夠掌握自然運動的效能,從而控制它,利用它。

《陰符經》的作者當然不可能達到今人的認識水平,可是他確曾用簡煉的詞句初步地不完全地表達了這個基本的道理。他說: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逮,因而制之。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類。

“觀”是認識,“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客觀規則。客觀規則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故說“不可違”。

“執”是掌握,“執天之行”是能掌握自然界萬物執行變化的效能。人所應盡而能盡的職能,就在於

認識客觀規則的基礎上,掌握它變化的效能,來制伏自然,利用自然。

《陰符經》的作者就這樣直觀地接觸到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事物規律性關係的問題。

原來我國道家思想強稠自然無為,

往往抹殺人的主觀能動性。

如《淮南子·原道篇》說:“達於道者,不以人易天”;又說:“萬物固以自然,聖人又何事焉”。這是消極聽從自然的思想。

王充的唯物主義

,採用道家自然之沈,同時也提出人的作用(《論衡·自然篇》),這比道家原來的說法向前推進了一步。

《陰符經》做為道家書籍之一,在人與自然法則關係的問題上

,既提出不能違背自然法則,又指明人要制伏自然。

這不能不說已經接觸到

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

但是它有時把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過分誇大了,乃至於說:“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把心和身的作用這樣誇張起來,便是犯了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綜上所述,

《陰符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經典,

孕育著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閃耀著東方智慧的光時刻芒。

【解讀傳統文化經典】《陰符經》蘊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