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大自在歌詞是什麼意思

自在,即自由。是指擺脫了種種煩惱的束縛,達到遠離煩惱,進退無礙的境界。

得大自在,是佛菩薩的修行追求;活得自由自在,是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追求。

由此看,《浮生自在》的書名,就頗有幾分禪意。

《浮生自在》是《北京文學》為紀念創刊70週年而編纂的經典作品叢書之散文卷本,作者陣容強大,有汪曾祺、賈平凹、史鐵生、畢飛宇這樣的名家大家,也有散文新銳作家,其風格多樣,內容豐富。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70

年的文學風景,70年的散文經典。

《浮生自在》中的散文,聚焦在2000年後,應該說,更貼近讀者,也更好地代表了《北京文學》的水平。

這本散文集,分為三輯:放下的禪意、享受自在生活、靜思與獨處。

我想,這樣劃分的深意,是在告訴我們,想要獲得“自在”,先要懂得放下,只有放下煩惱、紛擾,看破捨得,才能完成自我修行,從而學會享受生活,珍惜生活,在靜思與獨處中,得到自我成長。

這三個階段,既是人生各個階段不同的認知,也是不斷修行、精進的過程。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01。 學會放下的禪意

蔣韻的《青梅》,以姥姥和母親都喜歡的竹葉青酒為線,串聯起祖孫三代的人生故事,人生命運的艱辛,家世和社會的變遷,都由作者娓娓道來,好像一杯醇厚綿長的竹葉青酒,淡淡的綠,搖曳著秋水的壯闊和悽清,也映照著秋陽的溫暖和仁厚。

姥姥是姥爺的續絃,誕育過十個孩子,卻只活下來四個女孩,所以,姥爺後來又討了姨太太。姥姥就是那時候,喜歡上了竹葉青。

最讓人淚目的,是姥姥學滑冰的場景。

姥爺帶著姨太太天天去滑冰,被冷落的姥姥,也借了雙冰鞋,把一雙畸形的解放腳,費力地塞進那雙漂亮的紅色冰鞋裡,她期待自己也像年輕漂亮的姨太太一樣,自由、瀟灑地在冰面上滑翔。

她的心想飛,可是,她的身體不允許。她的生活、她的命運不允許

。”

酒,只是一種借代,一種慰藉。喝酒的人,期待以酒忘憂,結果卻是“借酒澆愁愁更愁”。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人生實苦,酒不解憂。人生如酒,苦多樂少。

但人卻不能向命運低頭,人也不能被痛苦壓倒,人生這杯酒是苦是甜,都只能舉杯喝下去。

愛京劇的母親,受姥姥的影響,也愛竹葉青。

她做了一輩子醫生,退休後,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奉獻給了孫女。80壽誕的家宴上,她喝得酩酊大醉,也許,這是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母親最後的放縱,此後,她完全陷入一片混沌中,沉默、悲傷、恐懼。

母親孤零零地躺在ICU中,無知無覺,被一堆冰冷的儀器包圍。

人生之悲,莫過於此。

在時光的滄桑變遷中,一個個曾經年輕的生命老去,他們都曾痛苦過、快樂過,如果沒有這些文字記錄,他們如流水無痕,無人知曉。

作家馮唐說:

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就明白,我們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

人活著,就會不斷得到和失去。學會放下,才能擁有更多。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02。 發現生活中的詩意

放下活著的負累與不平,把關注點放在對世間萬物的觀察和體驗上,才會發現,這個世界,原來充滿了我們未曾注意的美和詩。

《月下狗聲》是第二輯《享受生活》中收錄的一篇鄉土散文,該文曾以全票獲得第六屆老舍散文獎,評委會稱“

《月下狗聲》保持了陳奕純唯美、流暢的語言優勢,作者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出人意外!

一提“鄉土散文”,常讓人想起懷舊、想起貧困、想起困境,跟這些困難連在一起的,是讓人感動的溫情、親情、堅忍,這樣的主題,在另一篇《命如蒿草》中,得到了全面的體現。

但《月下狗聲》是不同的。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無疑,寫故鄉,寫故鄉的狗聲,是鄉村風景裡常見的,也是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聲。

山月藏起來了,大地一片混沌,雪花也在一群群地走路,雪花齊刷刷的腳步聲超過了人

。”

月色籠罩下,雪聲嘈雜,“

三個影子,一起把西天的山月叫落了,就剩下一片天籟了

。”

鄉村月夜,一片靜謐,犬吠雞鳴,是天籟之音。月光籠罩下的鄉村,也塗上了詩意的墨筆重彩。這篇散文,揭開了鄉村常見的嘆息與哀傷,被詩意籠罩得神秘莫測。

詩意的語言,詩意的畫面,詩意的節奏,在動與靜、明與暗、裡與外、意象與具象的描摹中,展現出一幅鄉村水墨畫,講述了一個月光中的寓言:

有些仇不能結,有些恨不能留,誰也不知道這些仇恨會在哪裡落地生花。

我們嚮往的是大美大善,是人間的溫暖與愛,就如“

天籟,輕輕托起了一片大地。多麼像我和你的這個世界啊。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03。 尋得靜思與獨處的自在

與第一輯卷首汪曾祺先生的《西山客話》相對,李曉東的《煙火人間》,文如其名,寫的是遠離帝王之氣的天水小城,偏於西北一隅的人間煙火。

在李曉東筆下,天水的歷史、文化,集中在那些高門深巷中,古巷高門,青瓦如麟,屋脊神獸,筒瓦儲水,大西北的一窗一戶,都透著深厚而粗獷的歷史風貌。

本文作者李曉東在後來的創作談中說:

在對天水民俗風情的書寫中,發現了文學的力量。

這篇文章,是李曉東作為掛職幹部,在天水任市長期間寫就的。原本他擔心自己一介文人,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給天水人民帶不來真金白銀的投資,也帶不來他們期待的專案。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身為博士生,李曉東有飽讀詩書的滿腹才華,他沒有陷入通常的“專案”煩惱中,而是認真思考之後,獨闢蹊徑,發揮所長,對天水的歷史文化進行了較系統的考察。

在人聲稀少的清晨,他一次次走進天水西關古巷,寫成了《煙火人間》系列,意外引起很大反響。

天水的歷史,天水的文化,由此得到宣傳,讓世人識得“美人面”。

天水小城,在李曉東筆下,有饊飯的溫暖回憶,有香甜的花牛蘋果,不僅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更有傳統的伏羲文化,,浸潤著每一個華夏兒女。

獨處,是一個人靜思的前提。

獨處時的獨立、自由,使人遠離誘惑,所思所想更有品質。

至少,也當如周國平所說:

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

說得太真實。

《浮生自在》:世間除生死皆是小事,大悟得大自在,小悟得小自在

《浮生自在》就是這樣一冊散文集,有名家、有大師、有官員,有新銳,他們每一個人筆下的文字,關注點各有不同,相同的是,真誠、真情。

以誠寫文,方能感人、動人。

這本散文集,想要告訴平常人的是:

世間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看淡,才得自在。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