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道士在山洞修行,一老鼠偷學成人形,師徒行善雙雙飛昇成仙

本故事原創 作者:潘悔昔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神話小說,古往今來一直都受世人的喜愛,其來源於生活,創作高於生活。最初的神話由人類對自然現象的不懂而尋得一種合理的解釋,由人類口頭創作,再由人類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具有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神話素材,成了千百年來文學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源泉,一個個神話小說故事百年流傳。筆者悔昔平日也酷愛神話小說,也喜愛創作神話故事,就此,筆者悔昔在此向列位訴說一段離奇的故事:

故事道士在山洞修行,一老鼠偷學成人形,師徒行善雙雙飛昇成仙

修道之人古裝影視劇照(圖)

話說,宋朝有一位名叫蓬陽子的道人,其修行之高,為當世人所敬仰。蓬陽子光明磊落,愛打抱不平,懲惡揚善乃其修行信條。蓬陽子常來往於市井之間,其形無所定,或幻化為妙齡女子,或幻化為彪形大漢,故而市井之間善行,百姓皆不知情。

蓬陽子修行之所,乃一竹林環繞山洞,周邊十里開外皆無人煙。蓬陽子初到此處之時,被此地環境奇秀所吸引,故而將此處定為修行之所。洞中有一小洞,乃鼠洞,洞中有小鼠,每逢蓬陽子修行之時,該鼠皆專心關注,偷學修仙修道之法。日子一長,該小鼠修得小道,得個人形。其實蓬陽子早已知曉,卻未曾點破。蓬陽子認為小鼠與其雖未有師徒名份,卻有師徒之緣,故而蓬陽子時常暗自點撥小鼠,且小鼠不自知也。

每逢蓬陽子在市井之間行善行,百姓不知,小鼠皆幻化人形暗隨蓬陽子。小鼠認為蓬陽子如此善行之多,人皆不知其名,有失公允。於是常在蓬陽子行善行之事回山後,小鼠便把其所行之事以在茶樓評書之形式講述給世人所聽,聽得蓬陽子之所為,受其善行百姓聞之皆是感恩戴德,紛紛約好時辰前往山中跪拜蓬陽子。

故事道士在山洞修行,一老鼠偷學成人形,師徒行善雙雙飛昇成仙

古裝劇拜師劇照(圖)

那日蓬陽子出得山洞,沒想洞外皆被百姓所堵,眾人跪拜!蓬陽子驚慌之餘一一將百姓扶起,言語明瞭讓百姓各自回家。事後,蓬陽子回到洞中,對那小洞說道:“小鼠,你且出來,我有話問你”。

那小鼠驚聞蓬陽子叫喚自己,嚇得趕緊出洞幻化人形跪拜蓬陽子。蓬陽子質問小鼠道:“小鼠,今日之事,可是你所為!”

“是,仙師”

“為何?”

“仙師,善行於民間,勞累無人所知,付出無所回報,小鼠感失公允!”

“哪有失了公允?行善之時,若是需要他人知曉,我又何必幻化成異樣。行善本是出於自心,不求回報,不求感恩。若得回報與感恩,那行善就非行善,而是賣善了!小鼠可明白?”

那老鼠聽後,明白了蓬陽子所言之理,答道:“小鼠,明白!”

“小鼠,你我有師徒之緣,但卻無師徒之名份。今日機緣所致,我已不便久居於此。我這有三卷修道之書,現交付於你,望你善加利用學習,他日得到成仙可與貧道相續機緣!”蓬陽子說完將書交至小鼠手中,那鼠兒接過書籍,低頭就拜,待拜完抬頭已不見了蓬陽子!只在洞壁上留下四行字:

修成人形行善道,夜雨滂沱莫煩惱,施救小鼠救民眾,登仙終有便來到!

故事道士在山洞修行,一老鼠偷學成人形,師徒行善雙雙飛昇成仙

故事插圖:大雨滂沱(圖)

小鼠看著雖不知其意,但卻將其牢記於心。自蓬陽子離開,小鼠夜間修行道術,日間如蓬陽子般幻化異樣人形前去人間行善果。如此,一晃便是十年過去了。一日,大雨滂沱,蒼天猶如開了口子,銀河之水猛灌人間。小鼠在山中打坐,一個驚雷使得小鼠忽然想起當初蓬陽子所留的四行字。小鼠趕忙下山,幻化成人形,挨家挨戶的勸說民眾離開家中,躲避到山中高處去。那民眾聽得危難將至,也不懷疑小鼠之言,紛紛撇下傢俬舉家逃至山中。是夜,山洪暴發,水庫傾瀉,那山下人家,皆成了汪洋大海,不復存在!那民眾得救,欲尋小鼠感恩,但卻不知其去了哪裡!

小鼠忙了一夜,回到洞中,忽然,天空閃現蓬陽子,蓬陽子說道:“鼠兒,此時不與為師登仙更待何時!”

那小鼠聽得歡快,下拜蓬陽子。師徒二人登仙而去!

悔昔言語道正是:善心行大道,不為名與利,小鼠學蓬陽,登仙自在到!(本故事原創 作者:潘悔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