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原來真的等於八兩?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李斯有關!

現實生活中,不論是超市,還是菜市場,我們常用千克或者斤作為稱量單位。而且生活中我們會習慣性地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眾所周知,一千克是兩斤,一斤是十兩,這個換算機制我們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依然成立。

半斤原來真的等於八兩?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李斯有關!

但是人們總會在不經意間說到半斤八兩這個詞,意思呢大家都明白,就是說被指雙方實力不相上下。而大家熟知的半斤應該是五兩才對啊,為什麼半斤和八兩被說成是旗鼓相當呢?說起來,這和我國古代的計量方式有關,甚至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人們一直以來的觀念都是半斤就是八兩,關於這種換算制度的確立,最早要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半斤原來真的等於八兩?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李斯有關!

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後,原來各諸侯國還沿用著自己之前的文字和度量衡。於是秦始皇便下令頒佈詔書“書同文,車同軌”,意思就是確立將小纂確定為全國文字,對於長度,錢幣,重量方面也都制定出了統一的標準。關於重量的統一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呢。

半斤原來真的等於八兩?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李斯有關!

原來,執行統一重量的事情本來是李斯負責的,但是他是在想不出一斤確定為多少兩才合適。便想秦始皇請教去了,秦始皇也一時想不出來合適的數字,但是又覺得設計這個數字一定要公平,便給李斯批示了四個字“天下公平”,李斯也看不懂這皇帝寫字兒是啥意思,便將這幾個字的筆畫數之和作為標準。當然這樣確立標準看起來似乎也比較草率,而且古代文字和現在在寫法各方面都不一樣,所以這也有可能是後人們臆想的結果。

半斤原來真的等於八兩?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李斯有關!

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和修改,李斯確定下來的標準是,一石(dan)是四鈞,一鈞三十斤,一斤十六兩,一兩為二十四銖。他們用的工具也是根據這個換算機制來的,被稱作是十六金星秤。寓意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組成了十六星,告誡人們在做買賣的時候不要缺斤短兩,缺了就會少無福無祿。

而這個十六制的換算一直沿用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為了國際需要以及換算方便,才將一斤改為十兩,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