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孫子兵法

】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現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漢代版《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於臨沂銀雀山漢墓中。

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一書中,明確的講述了歷代名人對《孫子兵法》的解讀,分享給大家,有助愛好者領悟。

《孫子兵法》知多少,哪十一位大家註解?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歷代註解《孫子兵法》的,被後世承認的,有,11人,就是宋本《

十一家注孫子

》。

哪十一位呢?曹操、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hao)、王皙、梅堯臣、何氏、張預。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曹操

曹操

】是第一個註解《孫子兵法》的,他說:“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曹操一生征戰,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傑,所以他的註解是最準確、最受重視的,本書也大量遵從他的註解。可惜的是,他注得太簡略了。因為他是專業人士嘛,不是為普通人寫的註解,他還說孫子太繁複呢。我們希望他多寫點,但他寫得比孫子還少。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孟氏

孟氏

】名字及籍貫身世均不詳,甚至朝代也不確定,可能是南朝梁人。他註解傳下來不多,但畢竟傳下來了,也有可取之處。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李荃

李筌

】是唐朝人,大概在唐玄宗時期,曾經在少林寺旁邊那個少室山隱居修道,後來由“少室布衣”升任荊南節度判官,最後官至刺史。他口氣很大,說曹操注的錯誤太多,所以他重注一遍。曹操注的,我真沒發現有什麼錯的地方,不過李注得也挺好。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賈林

賈林

】唐德宗時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的幕僚,曾為李抱真遊說王武俊而破朱泚(ci),封武威郡王,拜神策統軍。所以他本身也是一個軍事家。他的注,也很簡略。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杜佑

杜佑

】這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葉的宰相,他經歷了安史之亂,痛定思痛,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為來今龜鏡”,撰成二百卷的鉅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史稱《杜佑通典》。《通典》收錄了《孫子兵法》,也對之有“訓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是從《通典》中來。

杜佑的注,當然是高屋建瓴,相當權威了。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杜牧

杜牧

】是杜佑的孫子,是曹操之後成就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豐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戰史戰例。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 他家世豪富,又才華橫溢,再好談兵,難免恃才狂傲。他的注,往往上來就是四個字:“曹說非也!”曹操說得不對!然後他上來說一通。

兩相比較,當然都願意信曹操,而不是信杜牧,畢竟人家曹操才是帶兵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杜牧說曹操不對,他又寫一通的,也不是杜牧寫得不對。他跟曹操說的不是一個事兒。杜牧詩比曹操寫得好,打仗他沒打過,才情有餘,學力不足,又無實戰經驗,所以他理解不了曹操說的話。

孔子說“恭則不侮”,你態度恭敬,就沒有人來侮辱你。你態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學》說“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你說別人難聽,就有人拿難聽話說你。杜牧老說曹操不對,後面就有人專門說他不對。

這個人就是陳皞,杜牧到處說曹操不對,陳皞就覺得他流毒甚廣,有必要正本清源,他的註解裡,就大量出現“杜說非也,曹說是”,要“撥亂反正”了。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陳皞】是晚唐人,史書說:“陳皞以曹公注隱微,杜牧註疏闊,更為之注。他也是要為往聖繼絕學,孫子留下這麼了不起一本書,曹操注了,但曹注比較簡略,而且太專業,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懂孫子的,也看不懂曹注。杜牧注得詳細,也豐富也通俗,但有的地方又不準確、不嚴謹。所以他在前面兩人基礎上,再註解一遍。

曹操、杜牧、陳皞,這三個人的注合起來,史稱“三家注”,三家注結合起來學習,收穫就比較可觀了。

以上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五人,都是唐朝人。《十一家注孫子》裡,唐朝的就佔了五家。因為安史之亂之後,天下大亂,年年征戰,所以大家都研究兵法。杜牧出生在宰相之家,又是大詩人,他也要談兵,這就是時代特色了。

第二個重視兵法的朝代,是宋朝,開國後是休養生息,天下承平日久之後,從面臨西夏李元昊叛亂開始,之後又面臨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壓力,朝中卻已經沒有能徵之將,國內無慣戰之兵。

大家都研究兵法,最後政府編輯成《武經七書》,作為軍事教科書《孫子兵法》成為武經之首,也是在宋朝由政府確立的。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王皙

】注《孫子兵法》,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不過王皙的具體籍貫生平,已不可考據了。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梅堯臣

梅堯臣

】是個大詩人,跟歐陽修是好朋友。他的注簡切嚴整,質量很高,本書也選譯了不少。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何氏

】具體名字,什麼時代人,都不清楚,留下的註文也不多,但至少有資格留下來。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最後一位是【

張預

】南宋時人,他不僅注了《孫子兵法》,還寫了一本《百將傳》,他的功夫下得深,註解質量很高,本書也選用不少。

以上是《十一家注孫子》的十一位往聖先賢。但畢竟都是古人古文,有個別的地方,反覆研究各家註解,還是不能準確辨析,我就找現代人的注本。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孫子兵法》的價值觀

《孫子兵法》不是三十六計

我們讀《孫子兵法》,往往第一個字就讀偏了,偏得很深刻,是價值觀的偏差。這第一個字,就是第一篇的篇名,《計篇》的“計”字。

人們常常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並列,甚至併為一本書,叫《(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不過,《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的“計”,是奇謀巧計、陰謀詭計;《孫子兵法》的計,不是用計,不是奇謀巧計,而是計算的計,是講計算,不是講計謀。

為什麼說把“計”理解為奇謀巧計,是價值觀問題?因為那是人性的弱點,貪巧求速,總想設個奇謀巧計就搞定了。這恰恰是孫子反對的。《孫子兵法》不是講奇計得勝的書,是講實力決勝的書。

孫子的“計”,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計”,是計算實力對比,對比計算的科目有五項,叫“五事七計。”

五事

]是

道、天、地、將、法

七計

]是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就是比較敵我雙方的政治、天時、地利、人才和法治。

所以孫子的計,相當於咱們現代管理學講的SWOT分析,比較敵我雙方的

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計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知勝。比較這五個方面、七個科目,在戰前就能判斷勝負。計算比較後,就知道有沒有“勝算”。

杜牧註解說

計,算也。曰:計算何事?日:下之五事,所謂道、天、地、將、法也。於廟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計算優劣,然後定勝負。勝負既定,然後興師動眾。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為篇首耳 。

杜牧此注,高屋建瓴,精準明白。

透過計算定勝負,勝了才打,這就叫勝算。沒有勝算,那就不要興師動眾。這就是孫子的核心思想:先勝後戰。我稱之為“贏了再打”。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諸葛亮

中國歷史上誰最會用計呢?一說計,就想到諸葛亮。不過諸葛亮的計,恰恰是奇謀巧計的計,不是“五事七計”的計。用孫子的“五事七計”去衡量,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將、法,他哪一條SWOT分析能勝過魏國?但他為了一個夢想,一個情結,興師動眾,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勞民傷財,ㄕ橫遍野。他要做的事,是唯有冒險,以僥倖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謹慎之人,不打無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當初又何必發兵呢?

所以諸葛亮之計,計得糊塗。

那為什麼在民間諸葛亮那麼有名,人人喜愛呢?因為有故事。奇謀巧計,就有精彩的故事,喜聞樂見、津津樂道。 而真正的戰略,真正的勝戰,看上去往往平淡無奇,是沒有故事的。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孫子兵法》也專文強調了這一點,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諸葛亮是上下五千年智名第一,不過在他生之前七百年,孫子就說了,“善戰者無智名”,有智名的都不是善戰者。善戰者打的仗,都是看似平淡無奇,沒故事,這也是我們學習《孫子兵法》,重點要學的。於外行看上去,一點熱鬧也沒有的地方,看到內行的大門道,學到內行的真本事。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孫子的敬畏心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戰而勝之法;不是戰而後勝之法,是先勝而後戰之法。

原文——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華杉

華杉詳解

孫子說,軍事是國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繫於此,不可輕舉,一定要仔細察呀!

孫子和孔子,都把敬畏心提到了首要的高度。儒家中庸之道,講究“戒慎恐懼”: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隨時警醒省察自己,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沒注意的地方。孫子則把軍事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本質提到兵法之首。

《孫子兵法》

講究的是“不戰”,而不是戰。

把孫子說的都做到了,就沒有戰了,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所以,與其說《孫子兵法》研究的是戰法,不如說他研究的是不戰之法。孫子與伍子胥同朝為將,伍子胥留下很多精彩的故事,而孫子的經歷卻很模糊。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孫子兵法》有言:“

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勝於易勝也。

”孫子之勝,都是先勝於廟堂,而不是奪勝於戰場,從出發點上,就輕視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而追求兵不血刃,未戰先勝,不戰而勝。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的敬畏心,僅對手握重兵的軍事家有警示意義嗎?非也,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意義。

比如企業的經營活動,可以說一舉一動都是“

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譭譽忠奸

”。一個舉措下去的時候,短期可能看不出什麼影響,但只要你錯了,它總會反映出來懲罰你。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這一份敬畏心、責任心,認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是對自己、對家庭、對公司、對客戶、對他人、對社會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那可挽救多少財產和生命!

我的崗位,就是死生之地。我的舉措,關係存亡之道。希望每個人都有這個敬畏心和責任心。

十一位大師曾經註解過《孫子兵法》愛好者收藏吧

正果書堂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