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人的四大硬

介休人的四大硬

點選上方【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由於

各地的文化傳承不同,產生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也伴生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處事原則乃至飲食習慣。介休位於三晉腹地,山西大地南部只在春秋戰國後期,北部在五代晚期北宋早期有過一段較強的戰亂和動盪,而中部則較為平靜和安全。這裡是歷次戰亂和動盪的緩衝地,從而產生了各種不同民族文化在此地交融演變發展延伸之勢,導致信仰和教宗與別的地方不同,這與同是處在三晉腹地的其它各縣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方面完全可以在本地現存建築古蹟上得到印證,這裡就不再贅述。

介休人的四大硬

本人從呂梁山腹地的窮山之中,從吃穿住行都成問題的闢壤之地榮居介休,這個據本地人講有王氣之福地,屈指粗算來也有N些年代。雖然供職煤礦,身處這個本地人從古到今就沒有看上眼的行當,做著本地人更瞧不上眼的以為純屬末流職業的煤窯工人的營生,但星期日禮拜天不免要換上體面的衣服,刮乾淨臉上亂蓬蓬的鬍子,順著牆根溜上街去轉轉看看,到馬路邊的地攤去練練,時間長了不免也有不少本地朋友交往相處。幾許年後,對本風土人情及市面一些情況也有所瞭解有所拿捏。本人對本地人的行為特點提練拔高後總結為:

聲硬、詞硬、面硬、茶硬

“四大硬”是也。

何謂聲硬

就是說話的聲音不柔和,字詞發音多為一聲和四聲。本來很講分寸的講話,從本地人口中講出來僵直生硬,外地朋友很快以為本地朋友態度有所改變,事情很可能辦不成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是本地人講話不會拐彎不會迂迴吧。

介休人的四大硬

詞硬

就是說出來的話硬邦邦,不明真相的人一聽以為要用武力解決桌子上解決不了的事情。在介休生活過的朋友想必深有體會吧。比如想進一步瞭解談話的情況,東北人會問為什麼泥?河南人會說啥原因呀?而介休人則說你想砸地?少砸花。老朋友相見開玩笑說對方:砸地,還活的,還莫拉死撈?其實是善意的,沒有一點惡意。但本地人就以此來表達相見之喜了。我有好多大同和洪洞朋友,要對他們說這些話,以他們的脾氣,話還沒有說完老拳板磚已到咀邊了。

介休人的四大硬

面硬

這是介休人飲食習慣之一。本地人三餐二幹一稀,但一天三頓面的人大有人在。早飯做切鎦子的高手把面擀到二到三公分厚,切成比B5紙厚不了多少的麵條片,煮熟後仍不散爛不變形,面不硬是根本不行的。午飯掐疙瘩,面更是要硬到一定程度,掐成姆指大小的麵疙瘩伴以一大匙鹽半小壺醋半小殼子辣椒,澆上洋柿子肉漢子芥蒂酸菜,才能吃出味道。晚飯地攤上的炒河撈更是粗細象小指,硬如文革時期吃的鋼筋棍。不過有前面喝的的扎啤,再硬的面也會泡發軟爛的,不過地方是在胃口裡罷了。

介休人的四大硬

茶硬

就是介休人喝茶功夫一流。地道的本地人早上起床先把塘瓷缸子裡放上一半花茶,再倒入一半開水,然後再是點菸,梳洗。而且一天要泡三個這樣水平的茶水。記得七十年代在呂梁唸完小的時候讀到一篇報道,說是全國茶葉零售量最大的兩個縣級的地方,一個是陝西潼關,另一個就是山西介休。那時介休人口不過二十萬,就有如此的銷售業績,可見茶葉市場之巨大,百姓消費之勇躍。現在我也深受本地人的薰陶,每月也能喝七到八兩二十五塊錢一斤的茉莉花茶了。其實喝茶多是因為飲食習慣為多鹽多醋多辣椒的原因,只有多喝茶,才能消化中和這些刺激性較強的東西,這也算是科學飲食的一項內容吧。

介休人的四大硬

四大硬”中還能讀到介休人的性格犟直硬朗,直來直去,辦事果斷麻利,是非分明的性格特徵,這也是不同地方產生不同群體的地域文化特性吧。

介休人的四大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