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如果不考慮現實約束,只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期待勾畫未來的生活,那我想這個未來多半是以順利、美滿為基調建立起來的。

確實,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未來滿是荊棘與坎坷,但無奈的是,生活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讓我們失望,不是麼?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但我並不覺得生活讓我們失望就一定是壞事,也不覺得未來不應該出現曲折與南牆,因為沒有了這些,我們其實會失去更多、會活的更辛苦、會更疼。

記得在前年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位朋友,他剛從學校畢業,還沒在家裡呆的超過一個月呢,父母就給他在當地找好了工作,催著他快些去。要說家裡給他找的工作也還是不錯的,是去親戚的公司,由裡面一位很有能力的經理帶他。但是呢,他就不願意了,非得一心去北上廣闖闖,接著和家裡鬧了很大的矛盾。

他找我的原因呢,一方面是傾訴,一方面就是想我幫他分析分析到底是聽家裡的還是聽自己的,因為他自己也說,“我知道,以我現在的能力去北上廣確實很難站住腳,但我還是很想去”。

作為諮詢師呢,自然不能替別人做決定,所以在聊了聊他和家人的關係、指出來他這樣可能是為了反抗“從小到大家裡人對他的安排”,以及提了提去北上廣之後可能會遇到的事情後,還是讓他自己做決定。畢竟這是他的人生。

“那麼,我們聊了這些之後,你有什麼想法呢?”

“我也知道,我是有些慪氣的、我也知道這個決定不怎麼明智,但我真的很想去,所以我應該還是會決定去的吧。”

“無論如何,只要你的決定是在考慮清楚和願意承擔相應代價的基礎上產生的,我都會支援的。”

接著沒幾天就聽到了他踏上旅程的訊息。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因為前些天這位朋友又聯絡我了。而也就像很多以沒有聽父母話為開端的故事一樣,他去了上海之後,實在是感覺壓力太大,沒呆幾個月便回家了。但他並不是獨自一人回的家,與他一起的,還有因為過慣了稍微富餘的日子,實在忍受不了為生活精打細算而在網貸平臺欠的錢。

雖然沒有欠很多,但還是給家裡帶來了一些不和諧。

“我真後悔當初沒有聽家裡的話,看看現在弄成這樣,唉,感覺真是太對不起父母了。”

“嗯,從你的話中我感覺到你因為這次經歷而否定自己。”

“是的,本來我以為自己肯定可以,誰知道原來自己這麼不堪。唉。”

“無需嘆氣,人生總是要經歷一些起伏的,而現在你也有了一定的收穫,這段經歷就是值得的,但是,為了讓它更值得,我們也許可以試著看到更多東西。”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我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出現過“他人無論怎麼勸,自己都還是想要去試試,最終發現那只是一堵撞不破的‘南牆’”的經歷。這些南牆可能會讓自己擁有一段稍微灰暗的時期,也有可能讓自己陷入抱憾一生的婚姻。而往往與一開始的自信滿滿、堅定果決相反的是,在最後,或者這段歷程的某一段,我們便開始如剛剛那位朋友一般,因為吃了太多的苦頭,而開始抱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但更無奈的是,抱怨也只能是抱怨,因為苦已經吃了、青春已經耽誤了,幸運一點的能及時止損,不幸的,甚至連走出地獄式婚姻的勇氣都沒有。

可千萬別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因為就在前幾天我就又遇到一個類似的例子,這位朋友當初也是不聽家裡的勸,抱著對美好、幸福的期待嫁給了現在的老公。可誰知後面好景不長,她愛人因為有一些暴力傾向,隔一段時間都會對她進行一些毆打。每次雖然她都以絕食、分居、回孃家、哭鬧來表示自己的憤怒,以及想要離婚的決心,可每次過了一段時間就又沒動力堅持當初的決定了。

而這次她找我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住,因為現在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沒救了”。

是啊,面對這麼不穩定的另一半,以及這麼“沒出息”的自己,聯想到未來除了絕望,似乎也不會有其他的感受了。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為什麼這種行為模式會頻繁的出現在我們身上呢”,可能這時候你的內心裡會蹦出來這樣一個疑問。

但是用“頻繁出現”我覺得並不合適。因為它代表著我們認為“沒有南牆,順順利利的人生才是正常的”,以及“撞撞南牆除了增加痛苦外,沒有任何益處”。

可真的是這樣麼?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段被描述為“口欲期”的特殊時期。它一般是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出現,並且可能一直延續到我們成年。

而所謂的“口欲期”,從表現上來看,就是剛進入世界的小寶寶,無論看到什麼,都會想要往嘴裡塞。這時候的爸爸媽媽一定特別容易擔心,害怕小寶寶一不小心就會把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吞進肚子裡。但其實並不是我們看見什麼都想吃,而是我們透過口腔裡的觸覺、味覺等感知我們咬在嘴裡的物品“是什麼味道”、“是什麼感覺”。實際上也就是,我們在借自己的“口”認識世界。

我們並不是不能看到,為什麼要藉助這樣的形式來認識呢?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如果你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我想你也有這樣的經歷:你正在和朋友一起逛著街,朋友突然眼睛一亮看,看到前面賣小吃的地方,然後對著你說“咱們去吃那個吧,那個可好吃了”。當然,你沒有懷疑朋友的口味,你也對那邊的小吃感到好奇。但是這時候呢,你腦海中這個小吃就只是掛著“好吃”的標籤,可具體多好吃、好吃在哪兒,你沒有任何的體會。所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你會主動嘗試那邊的小吃,進而透過自身的真實感受來詮釋“好吃”這個標籤。

小寶寶並不是看不到物體的形狀,但是需要有更深度的接觸來讓自己有更貼近的感受,才能明白“物體具體是什麼”,而親自品嚐也是這樣的用意。

所以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除了“表層畫面”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感受。並且,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那麼,其實也就是說,相對於“頻繁”這個詞的描述,“每個人都需要”、“每個人都會不斷經歷這樣的過程,以不斷重建對世界、自己的認識”這樣的描述可能更準確。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想要去北上廣闖蕩的學生,以及為了自己眼中的愛情不聽家人勸告的女孩,他們其實都只是犯了同樣的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只有“表層畫面”,而沒有真切的感受。

所以,即便他們知道父母說的對,但缺乏真實感受,依舊不能冷靜的做出合適的選擇。

基於生存本能下“想要更好生活”這個目的,我們會產生莫大的動力去嘗試經歷、嘗試體會,想要更好、更真實的認識這個世界,所以對於一些沒有經歷的事情,我們總會有好奇、總想要嘗試、總想要知道究竟怎麼樣。於是一些“撞南牆”的經歷就出現了。

所以,如果有時候你不自覺的撞了南牆,也別太怪生活、怪命運,因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本來就是透過不斷重複“我聽到一句話,然後經歷一些事情,吃了點苦,接著突然明白了”這樣的過程建立起來的。所以,會撞南牆實屬正常。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看到這裡,會不會讓你對這些年經歷的辛苦稍微釋懷一些呢?

放過自己吧,別沉醉於過去的那些苦,因為再累、再苦那也都是過去了,我們也都從中一點點走出來了一些。更何況,做了不怎麼合適的選擇,真的不能完全怪我們自己,因為那時候的我們確實對一些道理,難以做到感同身受。

當然,我很理解你內心裡的後悔,我也明白你內心的糾纏,我更深刻的知道你的初衷只是希望證明自己、貫徹自己、收穫認可。我知道你並不想這樣,但生活就是如此,但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

是的,只有經歷這些,我們的人生才能完整。

畢竟沒有切實感受,我們就會和馬謖一樣,只會紙上談兵,而永遠不可能真正的理解、認識、看清楚這個世界和自己。

所以,我覺得你應該開心一些,因為我們雖然吃了點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苦,但只要我們吃進去了,把這些苦變成養分,滋養我們的靈魂與精神,那在未來它就會一點點轉變成甘甜。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是的,我真的覺得你應該開心。因為在生活中也確實還有這樣一些朋友,從小到大被父母護在翅膀下、缺乏支援總是不敢嘗試、經歷過一些刺痛便不敢面對類似狀況,生活在一種“看似無病無災、一片祥和”的狀態裡,可在慢慢長大後,各種事情接踵而至,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時候,那些曾經因為種種原因躲掉的南牆,就會從一塊變成一大片、從薄薄的一層變的厚如城牆。而相應的,所要吃的苦會更多。

所以,如果你的人生歷程中因為種種原因有過一些任性、錯誤選擇、撞南牆的經歷,那我覺得在未來你遭遇重大挫折的可能會比較低。

當然,這個結論成立的前提是:經歷過這些之後,你已經學到了一點東西、有了一些成長。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是的,在成長的歷程中,或者說在我們的人生中,撞南牆都是不必可免的、沒有撞過南牆的人生是不完整。

但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更好的認識世界、更好的成為自己。

可最終我們能否認識到、能否更好的成為自己,取決於我們能否從中看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心理學丨撞南牆雖疼,可不去撞,會更疼

撞南牆的疼痛會強大你的筋骨與面板、疼痛中的收穫會豐盈你的精神與靈魂,如果再加上一些歲月的積澱,人生的風雨也難耐你何。

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