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郭文斌老師作品“尋找安詳”有感

讀郭文斌老師作品“尋找安詳”有感。

尋找安詳,這書名就會吸引你去一口氣讀完。因為我們修心所追求的就是讓自己的內在“安靜而祥和”。

老師入題就要求我們先放下“小我”去與周遭相處。以“給予”而不是“索取”的態度去生活。融化了“自我”這塊堅冰。也就放下了所有對外界的要求與希望,全然的做一個超能的給予者。超能可以做到嗎?我想,是可以的。

全然的,不計回報的給予可以做到嗎?

我想,可以的。記得自己有給孩子們說過“愛一個人,純粹的不去用任何回報去交換,這才是真的愛”,附加了更多的房、車、錢、物的交易一般的條件,就成為交換,是不安詳的開始。

我想,走過純粹的一生是所有人所仰慕與追求的。老師倡導生活中時刻保持對當下的覺知,時刻追求當下美好的“現場感”。是的,過去已去,明日未來,何不安在當下,享受當下每一分鐘。離開了當下,我們還存在嗎?

每個人都有“小我”,也有“大我”。真正融入社會,“無我”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去追求的。國家主席在關於民族復興的表達裡說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種“無我”的給予精神,成為真理存在,被14億民眾點贊與愛戴。守仁先生說知行合一,是知道的與行動的合一,更是將自己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的合一,無我的合一。而無我的與天地與當下現場感合一,這才是生命本質。

為了給孩子培養基礎的世界觀,我有帶孩子看宏大場景的科幻小說“三體”和“沙丘”。竟然有幸在劉慈欣筆下人物中發現了真正“無我”“安詳”的人物章北海。看到他面對死亡,淡然的一句“沒關係”,孩子說“那才是真正的震撼心靈”。而沙丘中的男一號,也是在生死抉擇一刻,平靜的選擇。再去回看那些偉大的人物,無一不是用“無我”之道踐行,他們自己的踐行,甚至截斷生死輪迴,精神代代傳承。

是的,那麼多電影小說裡的人物,為啥對這個場景記憶深刻?我想,深層原因是其生活態度的“無我”與“安詳”。

看電影“岡仁波齊”,也看到了這個場景,一群有純潔信仰的藏族鄉民,走在朝聖的路上。面對所有發生的苦難,生死離別。他們整體表現出來的是“安詳”。朝聖有目的地,我看到他們面對困苦險阻甚至死亡更多的是安詳與安靜,他們用平靜如水的心境在度過在享受每一個當下。

而我們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一代,更多人是忘卻當下的感受,不斷追求目標與終點。為了目標,不斷糾結,撕扯,焦慮,痛苦,外求。殊不知,真正的終點,是滅亡。殊不知,唯有“安詳”的當下,全然的放下小我,與我的執念和解才是我們真正可控的人生。

郭文斌老師的尋找安詳,讓我時刻追求透過讀書與思考,觀照自我,踐行真知,尋找屬於自己的安詳。

後續:

無巧不成書,無緣是路人,在12月5日的藍態幸福文化課堂,竟然奇緣般見到郭文斌老師,並有幸聽老師一上午的課程“醒來”。茶歇之餘,我帶著喜悅、仰慕、渴望繼續深度跟進老師修心之“現場感”,有幸與老師進行了短暫交流。我想,我真的在走向安在的路上。

張學政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