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燒製一隻優秀建盞有多難?建盞作品的品質如何把控?

今日,筆者就把控建盞品質的主要因素

釉面、坯體、器型

等,一探優秀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嚴格。

一、這樣的建盞第一步就被淘汰了?

一隻優秀建盞的產生,背後是數以萬隻建盞的報廢;一隻優秀建盞的流通,背後離不開極為嚴格的品控。以下瑕疵是最為基本的淘汰品——

典型的發泡(鼓包)

,建盞中

氧化鐵是

助熔劑和發泡劑

,在高溫還原階段不僅降低了坯體耐火度,還易使坯體起泡,實際上這種坯泥

製作陶瓷難度很大,非常挑戰

。建盞為了呈現斑紋的美麗,要突破、挑戰含鐵量高的坯體材料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有

鼓包瑕疵

的柴燒建盞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砂眼

明顯的瑕疵,帶砂粒的小眼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縮釉

的宋代建盞,縮釉嚴重者會導致部分割槽域無釉或釉面開裂,本是屬次品;但因在現代有

標本價值

,賦予了另類美感,今人美其名曰“龜背紋”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跳釉:

某些部位(一般呈點狀)未被釉層覆蓋,原因可能是胎體上釉前粘上灰塵、表面有砂粒等等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粘窯

,一件宋代建盞殘件,有匣缽黏連瑕疵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開裂:

這種情況常有,為提高成品率,現大部分匠人會預先素燒(素燒的時候,受力不佳的坯會先裂,就不用浪費材料和能源再到窯爐內正式走一遭了)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陰陽面:

因為窯內氣氛不穩定,產生的

陰陽面

。對於建盞陰陽臉、有些建盞釉色非常出色,也讓收藏家歸為藝術品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爆釉、溫度太高的瑕疵品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經過建盞的初步篩選,有瑕疵的(

氣泡、大面積跳釉、鼓包、缺損、粘窯、砂眼、龜裂

)建盞均被淘汰,第一輪的品質淘汰幾乎可以淘汰掉至少1/2。

▼宋代建窯蘆花坪遺址堆積,古往今來不成文的規定,不合格的建盞作品當場被砸碎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建盞的燒製過程中,變數諸多。2007年,李達在《收藏家》雜誌發表一則長文,就有提出建盞工藝的特殊性受

坯、釉、窯溫和窯中氣氛 」

四個因素的制約。

而建盞的坯體材料是採用一些

氧化鐵含量高達8%

左右的有色粘土配製

(即鐵胎)

,這些天然原料

塑性差,收縮大,耐火度

也不高。

用這種泥料拉坯成型的茶盞,在乾燥階段就很容易

變型

開裂

。由於建盞特殊的原料配方及燒成工藝的限制,建盞的成品率遠低於其他瓷器。

幾乎任何一個因素沒控制好,都會產生瑕疵。

二、建盞器型的品質把控

建盞精品,在器型形制上的把控程度相當嚴格。無論何種器型,若所燒製的盞變形便無美可言。

▼燒製過程中、口沿處明顯變形的宋代銀兔毫盞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然,想要得到精美的建盞器型絕非易事。器型受坯、釉的影響、匠人手藝影響、燒製過程等影響。

▼有明顯變形宋代建窯黑釉兔毫敞口盞,口沿曲線變形,腹部變形厲害,曲線不自然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即使入窯的坯工整,出窯盞形態依舊不能得到保證。

建盞的胎土因為含鐵量高,很難保證在高溫下不變形或開裂

。但凡變形的盞亦會直接被淘汰。

通常

線條流暢、過渡自然、周正、無變形、表面平滑

甚至達到黃金曲線比例的建盞,這樣的器型方可面世。

▼以下幾件宋代建窯珍品,器型非常完美。

美國弗瑞爾藝廊藏撇口油滴盞,尺寸:19。2×8。8cm,口徑與高的比例約為2:1線條器型極為舒展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南宋 建窯兔毫盞,截止2021年6月份,建盞拍賣排行榜位列第二的建盞,尺寸12。0×7。3cm,高與口徑比例接近於黃金分割率(0。618),使得建盞整體的線性美更為經典,無論是視覺還是觸感極為舒適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南宋 建窯兔毫盞 林原美術館藏,口徑12。9釐米,口沿1cm處有束口線,

弧腹曲線自然流暢,視覺效果極為典雅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現今建盞界有些師傅擁有著十幾年的拉坯技藝,盞形很好,非常生動。

▼孫建興老師手工拉坯的兔毫盞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陳大鵬老師手工拉坯的大撇口鷓鴣盞,器型曲線舒暢、自然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葉禮忠手作銀兔毫盞,器型古樸、宋韻十足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呂竹興手工拉坯的盞(帝王綠茶葉末盞),斂口型,腹部線條曲線流暢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但因為是手工,可能有輕微失圓(

仔細看會發現不完全是正圓,但程度輕微

),作為手工製品是可接受的,不屬於瑕疵範圍,並不影響美觀。至此、釉面的瑕疵、器型變形就將成品中的建盞淘汰到僅剩下

10%

的成品。

而接下來的釉色斑紋的品質把控還要從這10%的產品中篩選。

三、建盞釉色斑紋的品質把控

多姿多彩的斑紋是建盞

“吸睛”

的主要特徵,建盞主要流行的釉面品種

兔毫、油滴、曜變

等斑紋都是窯火中天然形成。

為獲具審美價值的釉面斑紋,古今中外的陶藝家們都在不斷探索。至今,無論是兔毫、油滴、還是曜變建盞,問世的優秀作品依舊很少。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日本古籍《君臺觀左右帳記》:曜變,無上神品;油滴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歷年來,精品兔毫盞,難得;精品油滴更是難上再難;曜變更是至今尚未逾越的高峰。

我們按兔毫、油滴、曜變標準進行品質把控,最終可面世的建盞寥寥。

兔毫斑紋的品質把控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就兔毫而言,通常認為

形態條達直立、邊界清晰、結晶立體、分佈對稱有序

為上。

按釉色變化,通常

彩 > 銀藍 / 銀 > 褐色系

。比如同是兔毫盞,形態俱佳,那麼純粹銀兔毫盞比褐色兔毫更為珍貴。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兔毫建盞形態都能做到以上標準、都能燒製出想要的色澤。

▼由於建盞是以鐵為呈色劑、分相析晶釉,兔毫紋的形成、形態精美程度受坯、溫度、氣氛、重力、釉等影響,這也正是考驗匠人技藝所在之處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例如兔毫斑紋顯露不清晰、不條達、短、彎曲、邊界模糊、無立體感等兔毫盞比比皆是(這些都綜合分析,並不能以偏概全)。

▼示例:兔毫紋模糊、邊界不清晰的建盞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燒製出一隻優秀的兔毫建盞並不簡單,即使所有原材料相同,在窯內燒製成品依舊千變萬化。古今兔毫名品亦不多。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南宋建窯兔毫盞,連釉滴珠都是對稱的,將流動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宋代建窯兔毫盞,2021年北京保利拍賣約1175玩RMB成交,藍色兔毫紋理,絲絲綿長、纖俊秀逸、條達清晰,如從天而降的清清細雨,又如盈盈水波,映皎潔月光,藍光幽靜,雅緻清凝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孫建興老師極品龍窯銀兔毫茶碗,銀銀兔毫紋,條達有力、立體清晰、分佈均勻齊整,銀色光澤純正,別緻秀麗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陳大鵬早期(90年代初)印章款兔毫盞,

兔毫紋

毫紋細長、條達

、清晰立體,均勻佈滿盞內外,頗具見功底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呂竹興手作仿宋銀兔毫盞,銀兔毫均勻密佈於盞內外,其兔毫斑紋結晶立體、邊界分明,銀色天成如月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裴春元仿宋銀兔毫盞,細長挺拔的銀兔毫,使得口徑如此之大的建盞顯得纖巧大方,宋韻十足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葉禮忠柴燒大撇口兔毫盞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油滴盞的品質把控

油滴盞的燒成條件苛刻,窯溫和氣氛的控制得宜,才能燒製出點狀的油滴。

油滴盞斑紋品質把控一般看重油滴斑紋的

形態、清晰度、分佈狀況、色彩、鏡面感

等因素。

通常可參考以下幾點:

1.一般認為,油滴以具有銀色光澤(帶藍光更佳);

不同顏色的油滴斑燒製難度也差別很大,從

灰色→褐色→銀(銀藍)色→金黃色→彩色

,難度逐步增加。且銀色、金色、彩色尤為困難。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2.斑點較大且呈卵形

(大小和形狀要兼顧,太大的斑點易隨著釉的流動而變形)為佳;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宋 建窯烏金釉金油滴標本(區域性)

3.有金屬感(鏡面效果好則更佳)、有一定立體感為佳;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4.斑點邊界清晰、分佈範圍和疏密程度適宜者為佳。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例如邊界模糊、分佈雜亂、金屬鏡面感弱、立體感差的油滴盞幾乎被淘汰。

如此嚴苛的條件,使得宋代油滴建盞的產量極少,古今知名的傳世宋代建窯油滴名品不多。

▼南宋建窯銀油滴盞,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其油滴斑呈銀藍色的卵狀,金屬感鏡面感強,散射分佈,均勻對稱,具有幽玄質感,十分耐看,為傳世油滴中的上乘之作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宋代建窯彩油滴盞,藏於日本美秀美術館,該只盞是目前僅存的、品相完好的宋代建窯彩油滴盞。油滴圓潤光潔,富麗明豔,立體感極強,在不同光照下呈現出豐富的色澤變化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南宋建窯油滴盞,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其油滴斑點碩大、圓潤、銀色純度高,鏡面感強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流通在市場的油滴之王,南宋 建窯油滴束口盞,紐約佳士得2016年拍品,成交價約7800萬人民幣,保持建盞拍賣第一紀錄多年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孫建興油滴茶碗,

銀藍色油滴圓潤、邊界清晰、立體感極強,釉色絢麗多彩,富於流動感,仿若漫天星辰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李達老師早期鷓鴣斑盞,油滴斑點圓潤碩實,清晰明朗;赤金色的油滴斑點疏密均勻,灼灼朝日暉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蔡炳盛油滴茶碗,漸變銀藍油滴,分佈錯落有致,凝重雅緻,頗具宋代油滴建盞之靈韻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卓立旗手作大撇口黑釉銀斑盞,油滴細膩、圓潤、分佈勻整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裴春元仿古油滴盞,油滴圓潤飽滿、靈現,邊界詳致清晰,色若白玉,細膩動人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曜變斑紋的品質把控

從目前曜變存世品數量來看,便可知曜變燒製技藝難度有多高曜變斑紋瑰奇夢幻,在光照下發出炯炯神光,仿若天外來物

▼至今,全世界已知發現的完整曜變建盞,僅有三隻。從左到右分別是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的曜變天目茶碗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判斷是否宋代標準曜變盞,通常看該盞

斑核是否有聚成群落的趨勢

;斑核周圍是否

隨光線角度改變顏色的彩色光暈

;是否為一次上釉、一次燒成;斑核形態是否保持近圓形的卵狀、且空心等等……

兔毫為線、油滴為點,相對單純,而曜變是點、線、面的結合,其「面」更是彩暈的基礎。

▼靜嘉堂藏曜變內外對比,盞內夢幻瑰麗,盞外卻如宇宙。曜變的斑紋形態捕捉瞬間是極短的,失之毫秒差之千里。形態如此複雜的曜變斑紋,在燒成前期很容易散開消失。形態如果都已經泥牛入海,有去無回,色彩就更無從顯現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銀兔毫、銀油滴等名貴斑紋要從頭到尾保持良好充分的還原,本就難以生成,加上生成之後可能回熔消失,精品率極為低。

而曜變斑紋比銀色、彩色系兔毫油滴斑紋的形成難度還要大。這從存世品數量便可直接得知。

儘管宋代曜變建盞的燒製技藝仍舊是個謎,但建盞界不乏曜變斑紋研究者,也取得一定的佳績。

▼孫建興老師曜變天目茶碗,表面帶有藍色輝光,斑紋形態完整、清晰,曜變斑核聚落散佈盞內,隨光線角度不同折射七彩神光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陸金喜曜變束口盞(晦翁),斑紋形態近似圓形,大小相近,分佈較為均勻。釉面呈現出鮮明的銀藍色光澤,頗有幽玄神秘之感。整體由藍色向銀色過渡,區域性黃褐色細條斑紋點綴,自然優美,相得益彰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孫莉曜變盞,藍青色斑紋,反襯灰黑色澤,兩相對比,極具張力。區域性有絳紫色斑紋,含蓄簡潔,低調內斂,具枯高幽玄之美

建盞的品控到底有多難?

一隻優秀的、新燒建盞,必須翻來覆去地檢驗方可呈現在世人面前。可見,藏有一隻良品建盞,乃人間幸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