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在《清平樂》的原型小說《孤城閉》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宋仁宗慶曆年間,武將王德用向宋仁宗進獻了幾位美女,宋仁宗欣然笑納。

可諫官王素得知此事後,在朝會上就此事批評宋仁宗耽於美色。儘管宋仁宗再有不捨,但他最終還是沒有違抗,將這些美女一一遣送出宮。

或許我們有些奇怪,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皇權至上,皇帝更是天下萬民的主宰。僅僅是接納幾位美女,並沒有犯很出格的錯誤,為什麼王素卻敢大膽直言,將這些女子“攆”出宮?難道他不怕惹怒了皇帝,將其斬首示眾嗎?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這就引出了一更今天要介紹的宋朝監察制度之諫官制度。

在中國古代,實際上有這樣一個官職:規勸並促使君主改正過失的官吏——諫官。

曾有一句話戲稱諫官的職能:只要他們說不,甚至連皇帝都不能違抗。從另一種角度上來說,諫官是監管皇帝的人。

本文將從它的起源、職能等方面,來聊聊宋朝的諫官制度。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諫官的歷史起源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中曾這樣指出諫官的重要性:“

為人君而無諫臣則失

”。諫官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時期,便出現了最早的諫官。

《呂氏春秋·自知》記載,商朝時期的皇帝有過錯,可以透過“

司過之士

”提出或者糾正。“司過之士”這一官職,便已經類似於後朝的諫官。

《周禮·地官》也曾有記載:“

保氏掌諫王惡

”。從文獻中我們能夠看出,“保氏”則是早期諫官的代稱。

發展到秦漢時期,諫官的政治作用逐漸顯露,而國家統治者也越來越重視諫官這一官職。

《後漢書·百官志二》曾記載:“秦代置諫議大夫之官,專掌議論”。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漢朝建立初期,並沒有設定諫官,到了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又開始設定了“諫大夫”。光武帝時增“議”字,始稱“諫議大夫”。

發展到唐宋時期,諫官制度到達了興盛階段。唐朝李世民統治時期,著名的諫議大夫魏徵,敢於直諫,知無不言,經常惹得李世民下不來臺。

然而在魏徵病逝後,李世民常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位皇帝將魏徵比作為自己的鏡子,足以證明諫官對皇帝的重要性。

發展到元朝時期,統治者廢除了門下省,諫議制度也隨之廢除。因此明朝並沒有專門的諫官,發展到清朝時期,“文字獄”讓官員不敢多言,而諫官也失去了它真正的作用。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宋朝諫官的職能

漢唐時期的諫官職能大體單一,大多是對皇帝直言覲見。發展到兩宋時期,諫官監管的職能,也比前朝更加廣泛。

首先諫官最主要的職能,仍然是監管皇帝的過失與錯誤,並促使皇帝改正。

第二,諫官也可以彈劾宰相及百官,指出其失職。尤其在宋仁宗時期,諫官彈劾朝堂官員的現象,越來越多。

第三,諫官同樣可以參與討論朝政,並且也能夠參與軍事政策的制定。除此之外,諫官還具有推薦選舉官員的職能。尤其是在南宋戰爭頻繁的時期,急需軍事將領的時候,朝堂通常會讓近臣舉薦,而諫官便是舉薦人之一。

除以上職能外,宋朝政府曾經明確的規定:“登聞鼓院隸司諫、正言,登聞檢院隸諫議大夫”。顯而言之,諫官也具有負責受理臣民上奏章疏的職能。

綜上所述,宋朝時期的諫官,既具備了以往的監管職能,同時又增添了彈劾宰相、百官,討論朝政,舉薦官員,受理臣民上奏章疏等等職能,廣泛性得以大大增強。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宋朝諫官制度發達的原因

儘管“諫者無罪”,諫官可以任意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規勸帝王改正過失,但有時候,由於諫官的咄咄逼人、斤斤計較的態度,也會讓帝王對其產生怨恨。

唐朝時期,著名的諫官魏徵便是由於敢於直言,多次被降職,甚至好幾次差點丟了性命。而商紂時期的丞相比干,就更是得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因此,諫官制度能夠存在於封建社會是十分不易的,那麼為什麼宋朝諫官制度會如此發達呢?

首先,宋朝擁有寬容的政治環境。在《宋史·太祖本紀》中有所記載,建國之初,宋太祖便在太廟中立石碑刻下了祖訓:“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逾此事者,天必殛之”

。正是由於宋朝歷代皇帝恪守這祖訓,宋朝士大夫的言論才得以自由。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其次,宋朝一共有十八位皇帝,這些皇帝的功績或多或少,但幾乎都不是昏君,他們給予了士大夫官員最基本的尊重。即便皇帝被這些官員氣得頭腦發昏,也不會殺了他們。

還有包括就是宋朝重文抑武,這是宋朝的基本國策。因此,宋朝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相對較高。而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出現了大批的有才之人。舉個例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宋朝便佔據了六位。

當然,宋朝諫官的規勸、監管大多是正確的,皇帝也樂於傾聽他們的意見。有些皇帝也確實想有所作為,比如宋仁宗統治時期,以歐陽修、蔡襄、餘靖、王素等人為諫官。

除此之外,士大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態,也感染著國家統治者。

因此,任何對國家有效的政策措施,政府都會依次實施,而監管制度發達的原因,正在於此。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宋朝諫官制度的歷史作用

中國封建社會,帝王集大權於一身,並不受法律的制裁。他掌握天下生死大權,同樣也掌管著國家各項指令,可以說掌握著國家的命運。而諫官制度的建立,大大地彌補了帝王專權的損害。

那麼宋朝的諫官制度,又有什麼歷史作用呢?

首先,諫官制度讓國家執政者擁有了一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外部環境。執政者透過海納百川的胸懷,虛心納諫,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忠言逆耳,監管制度很大程度上讓皇帝能夠權衡利弊,造福於百姓。

其次,諫官制度讓越來越多的官員敢於發言,敢於為國利民,這在其他封建朝代上,是很難看到的現象。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諫官制度也不例外,它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諫官彈劾他人,說白了是一件十分得罪人的事情,因此大部分的諫官,都不敢直言。而極少數那些敢於直諫的諫官,才是真正有風骨的人。

除此之外,由於宋朝時期的御史,大多由諫官兼職,而諫官歸屬於宰相管理。意思就是說,他既可以直諫皇帝,也可以彈劾文武百官。但相對來講,又會引起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所以這也就是元朝統治者為什麼要廢除門下省的原因之一。

但總體而言,諫官制度的優勢,要遠遠超於劣勢。

他們的話,皇帝不敢違抗,宋朝諫官為何有如此大的權力?

一更說

總體而言,宋朝的諫官在規勸皇帝、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相對悲哀的是,宋朝的諫官也對皇帝產生了處處的限制。在《孤城閉》中,即便宋仁宗想要納幾位美女為妃,也迫於諫官,最終不了了之。

但總體而言,正是由於諫官的直諫,宋朝皇帝們才能勤懇為政,為國家作出貢獻。諫官制度雖然是制約皇帝的制度,制約性也極其有限,但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特而重要的古代官職。

參考資料:《周禮·地官》《後漢書·百官志二》《宋史·太祖本紀》《中國古代諫官制度研究》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一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