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粹鬼谷子(四十四)

權篇第九

國學精粹鬼谷子(四十四)

第四節:辭言有五

故說:辭言有五:說病、說恐、說憂、說怒、說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洩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字面理解

故說:辭言有五,說病、說恐、說憂、說怒、說喜。

所以說:言辭有五種:病、恐、憂、怒、喜。

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

病就是氣衰六神無主的樣子。恐就是肝腸寸斷失魂落魄的樣子。

憂者,閉塞而不洩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

憂就是沉悶無語的樣子。怒就是妄動不能自制的樣子。

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喜就是張揚散漫而不著要領的樣子。這五種情形分清楚了,就可以為我所用,只要形勢發展到對我有利的時候就可以行事。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

所以和智者交談,要體現出博學。和博學者交談,要體現出善辨。

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

與善辨者交談,要體現出有條理、簡明扼要。與高貴的人交談,要體現出有氣勢。

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

與富貴者交談,要體現出高雅瀟灑。與貧窮的人交談,要圍繞著利益。

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

與卑賤的人交談,要體現出謙和。與勇敢的人交談,要體現出敢作敢為。

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與愚蠢的人交談,要直來直去。這些道行,人們常常不能做到。

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

要做到與智慧的人交談,可以啟發他。與不智慧的人交談,可以教導他。這一點非常難以做到。

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

言論的型別很多,談話的內容變化也很多。終日言談不會失去主題,所行之事不會亂方寸。

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以不變應萬變,自己始終不失主見。所以智慧的人貴在周密沒有遺漏。聽別人說話貴在聽要點,自己說話貴在出奇言引人入勝。

忘:遺漏。

感悟

1、深層次理解

鬼谷子把言辭分為五類,闡述了與不同的人“言”的各種技巧。

鬼谷子認為:言辭有“病”、“恐”、“憂”、“怒”、“喜”五種型別。

1)所謂“病”就是:說話的時候,有氣無力氣、六神無主的樣子,給人一種病病殃殃的感覺。

2)所謂“恐”就是:說話的時候驚恐萬狀、戰戰兢兢,給人一種肝腸寸斷、失魂落魄的感覺。

3)所謂“憂”就是:說話的時候憂愁憂思、沉悶少語,給人一種憂心忡忡、愁眉苦臉的感覺。

4)所謂“怒”就是:說話的時候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給人一種不顧一切妄動不能自制的感覺。

5)所謂“喜”就是:說話的時候張牙舞爪、樂不可支,給人一種張揚散漫而不著要領的感覺。

瞭解了這五種言辭情態,就為我們對症下藥提供了前提。在外交事務中,這五種情態非常常見,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各自不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只要形勢發展到對我有利的時候就可以大膽實施應對策略了。但是,針對五種語言情態實施應對策略,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策略。

1)如果我們遇到有智慧的人,不能讓他瞧不起,在與之交談時要體現出博學,要讓他感到你是與他一樣的智者。

2)如果我們遇到博學的人,不能讓他感到淺薄,在與他交談時要體現出敏捷、善辨,要讓他感到你的才學不比他差。

3)如果我們遇到善辨的人,不能讓他感到羅羅嗦嗦、不擇要領,在與他交談時要體現出有條理、有邏輯、簡明扼要、言簡意賅,要讓他感到你才思敏捷。

4)如果我們遇到高貴的人,不能讓他感到唯唯諾諾、低人一等,在與他交談時要體現出風度翩翩、氣宇軒昂,要讓他感到你很有氣質。

5)如果我們遇到富貴的人,不能讓他感到低三下四、沒有骨氣,在與他交談時要體現出高雅的氣質、瀟灑的風度,要讓他感到你是一個很高雅的人。

6)如果我們遇到貧窮的人,不能氣勢壓人、高人一等,在與他交談時要圍繞著對他有利的事展開,要讓他感到你是來幫助他的。

7)如果我們遇到卑賤的人,不能高高在上、氣宇軒昂,在與他交談時要體現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要讓他感到你是一個沒有架子的人。

8)如果我們遇到勇敢的人,不能讓他感到瞻前顧後、首鼠兩端,在與他交談時要體現出機智果敢、敢作敢為的氣概,要讓他感到你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

9)如果我們遇到愚蠢的人,在與他們交談時不要太繁瑣,讓他聽不懂,要直來直去、言簡意賅。

上面這些道行,說起來容易,但是人們常常不能做到。要做到與智慧的人交談,可以啟發他;與不智慧的人交談,可以教導他;這一點更難以做到。

言論的型別很多,談話的內容變化也很多。終日言談不會失去主題,所行之事不會亂方寸;以不變應萬變,自己始終不失主見。所以智慧的人貴在周密沒有遺漏。聽別人說話貴在聽要點,自己說話貴在抓住主題引人入勝。

2、辭言有五

鬼谷子說:“故說:辭言有五:說病、說恐、說憂、說怒、說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洩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這五種情態非常常見,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各自不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只要形勢發展到對我有利的時候就可以大膽實施應對策略了。

韓信被殺後,漢高祖封蕭何為相國,加封地5000戶,使役士兵500人,並且專派一名都尉負責保護相國之安全。大家都向蕭何道賀,蕭何府上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惟獨召平卻來致吊。召平,就是秦朝時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後,成為一個平民。召平對蕭何說:“您將大難臨頭了!”蕭何大驚:“災從何來?”召平說:“陛下連年征戰,餐風宿露,你卻安居都中,不被兵革。如今又被加封食邑,又被人服侍保護,表面上是尊您崇您,實際上是猜疑您呢!” 蕭何原不曾想到這一層,被召平這麼一說他才明白過來。他意識到韓信被誅之後,自己功高壓主,已成了皇帝疑忌的首要物件了,因而非常恐懼。馬上恭敬的向召平請教對策:“請先生賜教?”。召平說:“不要接受封地,將全部家產拿來充作軍需,自可免禍。”蕭何依言而行,高祖甚為歡喜,暫時消除了對蕭何的疑忌。

在一片祝賀的歡呼聲中,蕭何簡直是躊躇滿志啊!樂不可支的心情必然造成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時哪裡還會想到嚴重後果呢?忽然遭到召平潑上來的“一盆冰水”,立刻就使蕭何的心情由“喜”轉為了“憂”,繼而由“憂”轉為了“恐”,最後就剩下“請教”這一條路了。

劉備準備攻取西川,張魯想抄劉備的後路,就派馬超前來攻打,馬超甚是驍勇,謀士李恢主動請纓,要去說降馬超。李恢來到馬超大營,馬超對眾人說:“我知道李恢是一個辯士,今必來說我投降劉備。”於是吩咐二十個刀斧手伏於帳下,說:“聽到我的命令,就把他給砍成肉醬!”不一會,李恢昂然而至。馬超端坐帳中不動,呵斥李恢說:“汝來為何?”李恢說:“特來作說客。”馬超說:“我匣中寶劍剛剛磨好。你如果說不通,我就用你來試劍!”李恢大笑說:“將軍之禍已經不遠了!只恐新磨之劍,不能試我之頭,將要用自己的腦袋試劍了啊!”馬超說:“我有什麼禍?”李恢說:“今將軍與曹操有殺父之仇,而隴西又有切齒之恨;前不能救劉璋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楊松而見張魯之面;目下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復有渭橋之敗,冀城之失,何面目見天下之人乎?”馬超立刻頓首稱謝說:“公言極善,但超無路可行。”李恢說:“劉皇叔禮賢下士,吾知其必成,故舍劉璋而歸之。你的長輩,昔年曾與皇叔約共討賊,公何不背暗投明,以圖上報父仇,下立功名乎?”馬超大喜,立刻收拾行裝與李恢一起來投劉備。

在李恢到來之前,馬超是進退維谷啊!他的心情完全陷入了憂愁憂思的境地。而李恢的到來,簡直是火上澆油,一下子就由“憂”轉化為“怒”,一番威脅的獨白,透露出了色厲內荏,掩蓋不住他的方寸大亂。李恢的辦法很簡單“揭瘡疤”,把馬超的進退維谷的現實給一鍋端了出來了,一舉就擊垮了馬超的心裡防線,不得不請教於李恢。

3、普通人的辭言有五

鬼谷子說:“故說:辭言有五:說病、說恐、說憂、說怒、說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洩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這五種情態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見,普通老百姓都會運用這五種情態來說服人、辦成事。

要想成功的培養人才,是需要智慧的,往往教他們學問傳授經驗都很容易,但要改變他們的毛病,割除陳年痼疾,養成精細的工作作風卻很難,往往非常考人智慧。多年來我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遇到生了“膿瘡”不是想辦法敷藥,治好這個“膿瘡”還會長另一個乃至更多的“膿瘡”,最好的方法是“降火排毒”,擊其“病根”才能一勞永逸。

我公司曾經招聘了一個人才,由於他從事本行業多年,有一定的經驗,所以有些“恃才傲物”,工作不久,與其他同事的關係就開始緊張了。我有一個工作習慣,就是每當遇到技術比較複雜的專案,我總會召集大家進行技術評審,在徵求大家意見的同時,我會按照我多年的經驗,著重強調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而每次召開技術評審會的時候,從他的表情中都可以看出一種“不屑”。我心裡很明白,用談話的方式是無法把他的“溫度”降下來的,只有讓他遭受“重大挫折”才有可能使他冷靜下來,才能把他培養成人才。

機會終於來了,我們接到了一個五星級酒店專案,其中有一個電梯間,設計師設計了一種非常複雜的石材拼花,而電梯間是不規則的,現場測繪連基準都找不到,拿不到現場情況是無法加工的。於是,我又召集大家召開技術研討會,現場情況複雜,用常規的測繪方法,無法確定基準,於是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我總結出來的“三角形定位測繪法”。果然他還是用“不屑”的態度來對待。最後我決定由他來負責這個專案。

很快就有不滿的訊息傳回來了,他的同事告訴我,他根本就不用我介紹了方法來操作,我不動聲色裝得什麼都不知道。很快產品就加工出來了,鋪排起來非常壯觀,我給以高度評價。於是,我又組織召開技術評審會了,我要求他們,在鋪排現場規定基準,測繪不規則形狀的各個點到基準的尺寸,然後到現場去複核尺寸。果然他出現了重大錯誤,整個尺寸誤差了將近一米,直接損失兩萬多元。

他小夥子一下子就成了眾矢之的,再也不敢抬起頭走路了,垂頭喪氣的來找我,誠懇的承認了錯誤,表示要全部賠償損失。我面帶微笑的告訴他:“沒有那麼嚴重!現場安裝基準由我們來定,把誤差全部移到一邊,增加一排就行了,充其量損失幾百塊錢,我不會處罰你的,接受教訓吧!以後注意就行了。”這次重創給他的教訓是深刻的,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意氣用事了,融入了集體,成為了一個頗有作為的人才。

我們公司曾經接到過一個高複雜係數的“螺旋樓梯”石材工程,由於主要由三維加工組成,所以一般的企業只能敬而遠之。要成功完成三維加工,關鍵是取得切實可行的資料,建立計算機三維架構,這個切實可行的資料必須來自於現場測繪。我把專案組的人召集起來給他們上課,再三強調現場測繪的重要性。

忽然有一天,專案經理垂頭喪氣的到我這兒來“負荊請罪”了:“孟總!出大事了,兩跑螺旋樓梯全部報廢了。”我大吃一驚:“為什麼?”他說:“說現場的標高與我們加工的全套產品相差220毫米,我們加工的產品安裝不上去。”我說:“我三令五申的強調,現場測繪的重要性,為什麼還會出錯?”他告訴我:“我們過於相信總包方的工程師了,沒有進行現場測繪,用他們工程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加工,所以才釀成了大禍。我們非常自責,請求孟總給我們處分。” 我沒有發火,也沒有處分他們。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這簡直是教育他們的最好機會。於是,把他們召集起來,要求他們永遠記住:“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指導我們加工的基礎,不是設計圖紙,也不是總包方的承諾,而是現場測繪,現場有‘黃金’,現場才是真理!”我告訴他們:“我不可能讓我們蒙受巨大損失,我會親自出馬,改變設計,非但不會蒙受損失,還要追加預算,產生二次附加利潤。”於是,我率領他們,親自修改設計圖紙,親自找到了甲方代表、總包方代表和設計師,修改了原設計,非但挽回了損失,還多增加了幾十萬的利潤。

對他們來說,這一次的教訓簡直非同小可,從此以後,他們養成了精細的工作作風,使得他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淺,多年以後,他們都成了本行業的著名人物。

4、以理服人

鬼谷子說:“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鬼谷子告訴我們,針對不同的人採取的不同語言應對方法。歸根結底要想說服人,就是“以理服人”這四個字。

劉邦要拜大將軍了,訊息一傳出,全軍將士紛紛猜測,幾位立過戰功的將軍;如樊噲、周勃、灌嬰等將軍心裡暗暗自喜,以為自己可能要成為漢大將軍了。吉日一到,劉邦召集百官諸將。劉邦登上拜將壇臺,召來韓信,將大將軍印、兵符交給韓信,並告誡全軍:即日起韓信為漢大將軍,管理軍機要務,統帥節制所有軍馬;諸將有違令者,由韓信全權處斬。此令一下,全軍將士感到震驚,出呼所有人意料之外,軍令又不敢不從。

韓信知道眾將士心裡不服自己,於是當場召集上萬將士,下令說:眾將士無論職位高低,誰能在一刻間能清楚報出軍士數量者,賞賜100斤金,進爵一級,於是眾皆躍躍欲試,可是卻無人能清楚的報出軍士人數。韓信隨口一報,經核對準確無誤。眾將皆不服曰:莫非事先清點好了?韓信乃大笑說:從現在起由漢王親自變換人數,剛才獎賞還是有效。於是經過了數次的變換,所有將士無人能準確知道兵將人數,韓信卻策馬走過一次,返回即能準確知道人馬多少,經過數次變換皆準確無誤。這時連漢王也開始暗暗稱奇,卻又不知韓信用何方法,此法即是後來眾所周知之“韓信點兵”速算。

拜完將幾日,連劉邦都感到懷疑。韓信能否擔此大將軍重任。劉邦召來韓信對他說:“蕭丞相多次向我推薦將軍,說將軍才能過人。不知將軍有何妙計教我爭得天下?”韓信早就胸有成竹,先謝過劉邦知遇之恩。然後問:“如今東向爭天下,主要是項羽吧?漢王自料勇悍威猛能與項王比嗎?”劉邦沉默好久才說:“吾不如項王。”韓信起身再拜說:“恕我直言,我也以為大王不如項王。然我曾跟隨項王多年;請讓我說項王為人:項王乃是蓋世英雄,武藝高強,所向披靡,擋霸王者非死即廢。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不會任用良將,不會用計謀,所以只是匹夫之勇而已;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話語溫柔;誰有病,都親自拿藥問候。到部屬有功,應當封賞;刻好印信又藏匿不予,此所謂婦人之仁;項王為天下霸主,不在關中為王,而建都彭城,不聽懷王之約,以親近喜愛來封賞諸侯,為主不公;諸侯見項王遷義帝江南,也回去趕舊主,自己佔好地為王。項王每過一地,很殘暴,燒殺搶掠,天下百姓都怨恨又不親附。空有強威之名,雖為霸主,卻不得民心,所以說此強易弱。如大王和項王相反,收買人心,任誰是天下勇武,一樣能消滅。用攻下城邑分封功臣將士,誰不死命效力。用死命效力將士,攻欲罷戰歸鄉之士,他們何不敗散。況且三秦王為原秦將。帶秦兵打仗多年,死傷無數;又騙部屬投降,到新安被楚軍坑殺二十萬。秦父老對章邯,司馬欣,王翳三人恨之入骨。現楚強令三人為王,秦民無人喜歡。大王攻入武關,秋毫無犯,還除去秦法,與民約法三章。於諸侯約大王當王關中,百姓皆知,如大王起兵向東,三秦可傳檄而定。”

劉邦聽了韓信一席話,如夢初醒、大喜過望。這時候才真正對韓信心誠悅服,相識恨晚。於是傳令大宴百官,和韓信同桌吃飯,把自己的食物推讓給給韓信吃;宴會完畢又讓韓信披上自己的衣服,同坐漢王車在城中游行。韓信非常感激,決心死命效力,以報漢王知遇之恩。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這時,他只有26 歲。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裝作不知,讓劉備招募民兵3000 人,自己親自教練,充實兵力。

不久,探子飛報說,曹操派大將夏侯惇、于禁領兵10 萬,殺奔新野來了。諸葛亮便向劉備要了尚方寶劍,升堂排程:“博望左邊有座山,叫豫山;右邊有樹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馬。關羽可領1000人在豫山埋伏,敵軍來就放過,他們的糧草輜重一定在後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驅兵出擊,燒燬糧草。張飛可帶1000人去安林背後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擊。關平帶500人,預備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後兩邊等候,到初更天敵人到來,便可放火。樊城趙雲速回,讓他作先鋒;交戰時只要敗,不要勝。主公自帶一支軍隊作趙雲後援。你們各各按計劃行事,不得有誤。”關羽說:“我們都出戰,不知軍師做什麼?”諸葛亮說:“我坐守縣城。”張飛大笑道,“我們去廝殺,你在家裡好自在!”諸葛亮喝道:“劍印在此,違令者殺!”關、張冷笑而去,諸將都心裡疑惑不定。

諸葛亮對劉備說道:“主公今天便帶兵到博望山下屯駐。明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撤退,見火起就回軍掩殺。我在此準備慶功宴等你。”劉備心下也疑惑不安。果然按照諸葛亮的妙計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相互驚讚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齊拜伏在坐於小車裡前來犒軍的孔明車前。

5、普通人的以理服人

我經常說:“一個人,你就是再有能耐,也就是一百多斤‘釘子’嘛!只能用來打‘棺材’,永遠也造不出一艘‘大船’來。”這個比喻儘管非常難聽,但是其中的哲理卻非常深奧。換言之,就是一個人要想幹成一番大事業,必須要有強大的人脈資源,要有支援你的強大“氣場”。那麼,如何才能建立這樣強大的氣場呢?

在社會上,有些人喜歡嘮嘮叨叨、想到哪說到哪,所表達的總是一些不成體系的隻言片語,沒有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拿出來。自己樂此不疲的說,別人還不願意聽。結果自己憋了一肚子氣,社會還不接受他。日積月累,就變成不受歡迎的人了。

老子給我們介紹了一種遠離“非議”建立良好“氣場”的方法。老子說:“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和解深重的怨恨,不可能一一相抵,必然還會殘留下殘餘的怨恨,很難使心理平衡,這不是一種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沒有怨恨,讓產生怨恨的可能性發生不了。聖人迴避怨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聖人以證據為依據,在事實面前以理服人,而絕對不會針對人,正所謂“對事不對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使人覺得人和人過不去了,就不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怨恨了。把著眼點轉移到以“事實”為依據上,就可以做到以理服人,就可以避免產生人與人的誤會了,也就使產生怨恨的根源化解掉了。因此,有德的人是“就事論事”以事實為依據以理服人的;無德的人則是人云亦云、偏聽偏信,權衡是非曲直的尺度都是人為的,非但不能服人,還會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怨恨。

鬼谷子說:“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鬼谷子的理論鬼神莫測,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歸根結底就是要“以理服人”。

中國有句老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公”不服“婆”,“婆”不服“公”。更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公”沒有對“婆”做思想工作,“婆”沒有說服“公”。那麼如果兩個人一旦相遇,必然是一場“大戰”。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馬拉松會議”總是開不完的原因。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如果在會議上遭到別人的反對,乃至於是眾人的反對,其後果就嚴重了,這就叫做“眾口鑠金”,就算是你的意見是正確的,此時就算是平息了別人的反對意見,也將陷入“和大怨必有餘怨”的境地,其後患將很難消除。一定要學會做思想工作,在發表意見之前,就把眾人的思想統一,在這種情況下,開會只是走一下“表決”的形式而已了。

通過幾十年的工作經歷,我總結出來的這一套“談心法”非常重要,哪怕有一個人的思想工作沒有做通,我都不會開會。這一套“談心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優點,就是:在談心的過程中,由於有對等的氛圍,別人是很願意說出心裡話話的,可以起到“去粗取精”的作用,大大彌補自己的不足。

6、強詞奪理

生活中有些人卻與鬼谷子的主張背道而馳,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把偶然的巧合當作必然的聯絡,因而犯了偷換概念、混淆是非的邏輯錯誤。這種人往往都能言善辯,而且還經常把別人說的啞口無言,儘管他們自己還自鳴得意,卻往往陷入眾口鑠金的境地,遭到眾人的反感。

古時候,有一個讀書人,本來沒有大學問,可不論見到什麼事都喜歡與人爭論。

一天,這個讀書人到艾子那兒去,好像是請教艾子而實則是刁難人。他問艾子說:“凡是大車的車身下面和駱駝的脖子上,都繫著鈴鐺,這是為什麼呢?”艾子回答說:“大車和駱駝都是很大的,而車和駱駝又經常在夜間趕路,如果它們一旦狹路相逢,就難以迴避而相撞。因此,給它們掛上鈴鐺正是為了在離得還較遠時就互相給對方送個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說完,那人又問:“佛塔的頂端也掛著鈴鐺,佛塔永遠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難道佛塔也需要掛上鈴鐺以便夜間行走避免相撞嗎?佛塔為什麼也要掛上鈴鐺呢?”艾子有點不高興地說:“你這個人真是死板。你沒看到那些雀鳥總喜歡在高處築巢嗎?它們築巢的地方總會撒下汙穢不堪的糞便,在塔上掛著鈴鐺,雀鳥飛來時,鈴鐺便搖晃作響,這樣,雀鳥就不敢來築巢了。這和大車、駱駝掛鈴鐺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這個讀書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問:“獵鷹、鷂子的尾巴上也都帶著小鈴,這也是為了防止雀鳥在它們的尾巴上築巢嗎?”艾子一聽,“撲哧”一聲忍不住笑了,說:“看你也是個讀書人,是故意裝傻呢還是真不開竅呢?獵鷹、鷂子捕捉鳥獸常常進入樹林或灌木叢中,束腳的繩子有時被樹枝掛住,掙脫不開,於是它們在振動翅膀時鈴聲就會響起來,獵人聽到鈴聲,就可以知道它們在哪裡從而找到它們。獵鷹、鷂子腳上系鈴鐺當然跟雀鳥築巢沒什麼關係啦。”

讀書人還不罷休,繼續糾纏著問艾子:“我見過那送葬的隊伍,前面有個人總是搖著鈴鐺唱輓歌。我原先還不明白是為什麼,現在才知道了,原來是怕樹枝纏住他的腳,以便讓人們循著鈴聲好找到他呀。只是我還想問您,那個人腳上的帶子是用皮條做的呢,還是用絲線編成的呢?”艾子實在不耐煩了,生氣地回答讀書人說:“那個搖鈴鐺的人是死者的嚮導,因為這死者生前好狡辯、刁難人,實在難纏,所以才搖著鈴鐺讓他的死屍感到快樂呀!”讀書人至此終於無話可說了。

三字經裡有“昔仲尼,師項橐。”講的是孔子拜少年項橐為師的故事。

孔子帶領弟子們東遊。有一天,當他們的車馬行至齊地紀障城的時候,大道上有幾個玩耍的孩子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駕車的子路揮著鞭子,大聲呵斥道:“快閃開!快閃開!”其他孩子慌忙跑開了。可是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正玩得入迷,蹲在路中間不動。

子路很著惱,就要發洩怒火。孔子連忙制止了子路,下車走到那孩子的身邊,俯身問道:“小孩子怎麼不讓車呢?撞到你們怎麼辦?”那孩子這才抬起頭來,滿臉稚氣地反問:“城池建在這裡,城門未開,車馬怎能透過?”

孔子仔細一看,原來孩子在路中用石子、瓦片擺成了一座小“城池”,他不禁笑了,說:“是這麼座‘城池’呀!”那孩子神情認真地說:“只有車馬讓城池,哪有城池讓車馬的道理?”

孔子看那孩子長得眉清目秀、天真爛漫的模樣,不由得又笑了,說道:“好伶俐的童子!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多大年齡?”那孩子回答:“我叫項橐,年方七歲。請教您是哪一位?”孔子說:“我是魯國的孔丘,字仲尼。”

小項橐忽閃著黑亮的大眼睛,看著面前這個頭挽高髻、寬袖長袍的長者,驚奇地說:“您就是鼎鼎大名的聖人孔老先生啊!那麼我請救您幾個問題,答得出來我就開啟城門給您放行,答不出來就只好請您繞城而過,好嗎?”

孔子覺得這個小孩聰明伶俐、很有意思,於是點點頭說:“好吧!”小項橐問:“天地人為三才,老先生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穀、人有多少眉毛?”孔子想了想,搖頭說:“這個嘛……我還真的不知道。”小項橐得意地說:“我來告訴您吧。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穀,人有黑白兩根眉毛。”孔子一愣,卻也不能反駁他的說法。

小項橐又問:“請教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沉吟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魚;柴草燈燭,是火就有煙。再說,沒有葉不成樹,沒有枝又哪裡有花呢?”小項橐聽後晃著腦袋說:“不對不對!井水沒魚,螢火沒煙,枯樹沒葉,雪花沒枝。”孔子再次一怔,答不上話來。

小項橐再問:“什麼山上無石?什麼車子無輪?什麼牛無犢?什麼馬無駒?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孔子乾脆不答話了,看孩子怎麼說。小項橐說:“我說給您聽吧!土山無石,轎車無輪,泥牛無犢兒,木馬無駒兒,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孔子沉吟著,捋了捋自己的長鬚。

小項橐忽然指著山上青翠的樹木,問:“老先生,請問松柏為什麼能四季長青呢?”孔子思忖著說:“因為松柏木質很硬,無孔、心紅。”小項橐反問:“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為什麼也能四季長青?”孔子無言以對。

說話間,路邊的池塘有一群鵝在哇哇叫著戲水。小項橐就問:“鵝的叫聲為何這樣大?”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小項橐又反問:“那麼,蛤蟆、蛙子脖子很短,為什麼叫聲也不小呀?” 孔子還是被問住了,慚愧得臉上悄悄地泛起了紅雲。

這時小項橐誠懇地說:“人們都說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倫綱常,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聖人,怎麼這些事就不能給俺講清楚呢?”

孔子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我們繞城而過吧!”隨即讓子路小心翼翼地駕車,繞過小項橐建築的“城池”,繼續往東去了。

經過孔子的褒獎,七歲的小項橐竟然成了“聖人之師”,他因此而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也成了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我們可以看到,前面的故事中那個讀書人想用偷換感念的方法難倒艾子,結果反被艾子給奚落得無地自容。而後面的故事,小小項橐用偷換感念的方法,把沒有可比性的東西生拉活扯的硬是扯到了一堆,卻“難倒”了孔子。

我們看到項橐小小年紀卻能夠熟練的運用偷換感念的邏輯形式,人們會高度讚譽他的聰明才智,後人還把他寫到了《三字經》裡,既成就了項橐的聰明智慧,又成就了孔子好學的美德。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項橐成人以後,還是用這種方式對待人和事,將會是一個什麼結果?他將再也不是聰明智慧的象徵了,他將成為“強詞奪理”的代表,為人們所不接受,將陷入眾口鑠金的被動局面。

燭之武退敵

公元前630 年,秦國和晉國聯合進攻鄭國。秦軍駐紮在鄭國都城的東邊,晉軍駐紮在鄭國都城的西邊。在團團包圍之中,鄭國君主文公連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對策。有個大臣說:“面對兩大強國的左右夾攻,我國危在旦夕啦!但是,只要我們能夠說服秦國退兵,敵手只剩下晉國,那麼我國才能脫險。”鄭文公急切地問他:“您說派誰去勸退秦軍呢?”那人推薦道:“大夫燭之武。”

半夜,天空漆黑一團。在城東,鄭文公親自把燭之武送到城樓上,他命令士兵拿來一隻大筐,叫燭之武坐進筐中,上面用繩子吊著,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牆根。

燭之武偷偷地來到秦營中,一見到秦穆公就傷心地哭了起來。秦穆公喝道:“你是什麼人?深更半夜哭什麼呀?”燭之武說:“我是鄭國大夫燭之武,在哭我們鄭國快要滅亡了。”秦穆公說:“這怎麼要到我們軍營裡來哭呢?”燭之武說:“我也是來替你們秦國哭呀!”“你這是什麼意思?”秦穆公好生奇怪:“我們秦國快要打敗你們鄭國了,怎麼要你來哭我們秦國呢?”燭之武說:“我們鄭國的國土,和貴國並不相連。我們在東,你們在西,中間隔著晉國。所以,我國亡了之後,只能被晉國佔領。那時晉國就會比以前更強大,而貴國也就相對地顯得比晉國弱了。替別人打仗爭土地,最後又拱手送給人家,這合算嗎?再說,晉國的侵略野心,哪裡有滿足的日子,它東邊滅了鄭國,難道就不想向西邊的秦國擴張了嗎?”

秦穆公沉思了一會,說:“你說得對。”燭之武說:“您如果肯解除對鄭國的包圍,我們鄭國從此一定心向貴國,做個‘東道主’,貴國使者在東方道上往來經過的時候,鄭國一定盡主人的責任,好好招待貴賓,這對你們沒有什麼不利啊!”

秦穆公立即答應撤兵,並且和燭之武歃血立盟。秦軍悄悄班師回國,還留下杞子等三位將軍,帶領兩千秦兵,替鄭國守城。晉文公見秦穆公不告而別,只得也下令撤軍。

點評

鬼谷子說:“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 燭之武見到秦穆公號啕大哭,秦穆公必然要問明緣由,於是一整套對“秦國不利,對晉國有利”的見解就一股腦的道了出來,秦穆公哪裡願意做對秦國不利的事情呢?退兵就成了必然。

鬼谷子這套大智慧的運用,不是燭之武會哭、會說,也不是秦穆公多變、偏聽偏信,關鍵是讓別人在你這地方能夠得到多少,得到的越多、越關鍵,聽信的程度越深,行動起來就越迅速。絕不能夾著著任何自己的私心雜念,別人對你要得到的東西絲毫也不感興趣,相反還會引起別人的戒備心。

樂羊子妻

古時候,有個樂羊子。一天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高興極了,回到家馬上交給妻子。誰知妻子卻瞪了他一眼,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的人不受別人憐憫而輕蔑的施捨。而你在路上拾到別人丟失的金子,卻是那樣高興,我不覺得這種貪財求利的品行是高尚的!”樂羊子很慚愧,立即把金子丟到野外去。後來,他在妻子的鼓勵下,去遠方求學。

一年過後,樂羊子回家了。正在織布的妻子問:“你已經學到很多知識了嗎?”樂羊子說:“不,我在外面遊學久了,很想你和媽媽。”妻子很生氣,立即操起一把剪刀,把沒織完的綢子剪斷了,然後說:“你知道嗎?這綢子是用蠶絲在織布機上織成的。一根絲雖然很細很細,但只要不斷地織,就能由一絲織成一寸,由一寸積累成一尺,由一尺積累成一丈,由一丈積累成一匹。現在,你出外遊學,每天學到一些新鮮知識,逐步培養美好的品德。如果半途而廢,和剪斷的綢子有什麼不同呢?”樂羊子聽了這一番樸素而又生動的話,很受啟發,又外出學習,整整七年沒有回家。

一次,鄰家所養的雞誤闖入樂羊子的園中,婆婆便抓來殺了做菜吃。到吃飯時,樂羊子妻知道雞的來歷,直對著那盤雞流淚,不吃飯。婆婆感到奇怪,問她原因,樂羊子妻說:“我是難過家裡太窮,不能有好菜吃,才讓您吃鄰人家的雞。” 婆婆聽了大感慚愧,就把雞丟棄不食。

後來盜賊有來侵犯妻子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親)。妻子聽到後,拿著刀跑出來,盜賊說:“你放下刀依從我,就活了你們的性命,如果不從我,我就殺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嘆息,舉起刀子就刎頸自殺了。盜賊也沒有殺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賜給樂羊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

七年後,樂羊子回家了,這時候,他已成為一個道德高尚而且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人了。他於公元前408 年被魏文侯拜為大將,一舉收服了中山國(古國名,地在河北省定縣)。樂羊子在妻子的鼓勵下,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點評

鬼谷子說:“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 樂羊子在妻子面前簡直就是一個“不智者”,每次妻子只要一開口就會教會他很多道理。最後,樂羊子成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他的妻子之賢明更是被後人津津樂道。

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樂羊子應該感謝老天爺給他了一個好妻子,可以說沒有妻子的諄諄教誨,就沒有樂羊子後來的成就。在現實生活中,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的選擇自己處身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