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雜詠》清 郭麐

《南唐雜詠》清 郭麐

來自百度圖片 侵刪

南唐雜詠

清 郭麐(lín)

我思昧昧最神傷,予季歸來更斷腸。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註釋】

麐(lín):通“麟”。常被誤寫為“磨”。

昧昧:這裡應該取“沉思貌”解。

予季:我的四弟或小弟。予:我。季: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譯文】

我每每沉思都十分傷心,當我弟弟回來的時候更加傷心到了極點。

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一個有文化的詞人真的是空前絕後,可惜生來命運不好做了一個君王。

【賞析】

這首詩表面描述南唐後主李煜,其實是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悲傷心情。

李煜政治上毫無建樹的李煜在南唐滅亡後被北宋俘虜,但是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詞中之帝,作品千古流傳

清代袁牧《隨園詩話補遺》則引郭麐《南唐雜詠》“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來表達對李煜文學造詣的肯定和不幸生做君王的悲哀。要了解這首詩,就要了解作者郭麐。

以下內容主要參考知乎上一名“匿名使用者”的解析,個人認為解析的非常有道理(連結如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74349),供大家參考。

有關郭麐的記載:

郭麐(lín )(1767~1831),字祥伯,號頻伽,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郭白眉,一號邃庵居士、苧蘿長者。江蘇吳江人。專研詩文、書畫,好飲酒,醉後畫竹石是其一絕。生於乾隆年間的郭麐少有神童之稱,但後來參加科舉不第,遂絕意仕途。

可以說,郭麐出生於書香門第,但其祖父、父親都空有才華而不得志,所以到了郭麐這一代,家家境沒落。據記載郭麐共四兄妹,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推測弟弟可能是四人中最小的,因為有文章記載“幼弟郭鳳亦不得讀書,年十五則從其婦翁行賈。嘗昏夜墜落船舷,幾乎溺斃。翁氏愛憐之令復理故業。拜同鄉顧蔚云為師。”從此處“幼弟”,姑且推測其是否排行第四。

後兩句“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被後世一致認為是寫李煜的。但是,這樣一來豈不是和前面所寫的內容毫無關聯?想知道答案,就要對七弟“鳳”做一個瞭解。根據資料顯示,郭麐的幼弟鳳可能和後主李煜十分的相似:鳳無意科舉,滿腔痴意都放在詩歌創作上。郭麐有言(郭鳳)“取當代之作者手批口吟,求其之意之所在……憶自十年來,餘家居日少,郭鳳非慶弔不出,閉門掃軌,長吟獨謠。”郭鳳將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詩詞中,不問世事,不求功名,窮困潦倒卻不以為意。所以郭麐認為郭鳳性情是“絕類李煜”的,對詩歌創作有一種“痴傻”而又“專一”的精神。而郭鳳的詩風也深受其兄郭麐的影響,著有《山礬書屋詩初集》和《山礬書屋詩二集》。

解讀一:郭麐家族三代都是空有才華而無命仕途,他兄弟二人一生也是貧困潦倒。那麼他對著郭鳳“神傷”,感覺“斷腸”就不難解釋了。至於後兩句”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表面是說李煜做君王不如做風流才子樂得逍遙自在,但結合郭麐的家庭背景、現實狀況和古代士子最終“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終極理想來看,這兩句還是多少透著些懷才不遇的心酸啊。

解讀二:郭麐本就在沉思李煜的生平,不禁黯然神傷。此時又看到了他認為和李煜性情極為相像的弟弟郭鳳回來了,想想弟弟的際遇,又想想李煜的一生,心中更為難受(弟弟雖然生活貧苦卻不以為意,寄情詩詞讓他很快樂;李煜也本想過田園生活了此一生卻終不得,最後被俘慘死)然後覺得“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李煜做帝王還不如像我弟弟那樣雖然窮卻過得自在呢)。所以郭此處若是想表達其“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也不是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