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化寺尋蹤

“水所聚曰澱。高梁橋西北十里,平地有泉,滮灑四出,淙汨草木之間,瀦為小溪,凡數十處。北為北海淀,南為南海淀。遠樹參差,高下攢簇,間以水田,町塍相接,蓋神皋之佳麗,郊居之選勝也。”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中的這段文字,生動美好的描述了400年前海淀的景色。繼明清之後皇室相繼看好這裡的好山好水,至乾隆年間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園”之園林盛景。如今說起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園依舊耳熟能詳。

但還有一個所謂的“小五園”就鮮為人知了。這五座小園林即高粱河畔樂善園、玉淵潭釣魚臺、長河畔的紫竹禪林、萬泉河畔的聖化寺、泉宗廟。大五園一般均系清代皇室遊幸、駐蹕、聽政之處,主要建築佈局為內寢外朝之格局;小五園的建築佈局功能,一般為清代皇室臨時遊幸憩息之所,園址大都建在長河西岸,瀕臨水系。

聖化寺尋蹤

聖化寺在三山五園中的位置

這五座小園林中,除聖化寺外,其它四座均為乾隆皇帝所建。聖化寺的修建記載說是建於康熙年間,具體哪年開始哪年完竣則不可考。但綜合歷史資料來看,應該是康熙修葺暢春園之後,在向西建造西花園的同時,又向南二里地的地方營建了聖化寺。聖化寺是由皇家出資,“樣式雷”製圖紙模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修建的,造園的水準相當高,是一間精巧園林設計與巧妙寺宇搭配完美和諧的建築傑作。但它存世僅歷200餘年,竟灰飛煙滅到蹤跡難尋!

關於聖化寺的確切位置,今人寫的資料記載中是五花八門,甚至有說在“萬泉莊堤南”。根據《日下舊聞考》的說法:“出小西廠之南門二里許,為聖化寺北門。”如果推定小西廠即是暢春園西側之西花園的附屬部分(養馬場),則二里許正落在巴溝村一帶。另外,乾隆有詩云:“泉宗聖化寺,相去不三里。”而據侯仁之先生《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與聚落》一文使用過的一張手繪地圖,上面明確標註了泉宗廟的位置,就在今天萬柳地區南部、長春橋東北側。兩相印證,聖化寺應該是在今天的萬柳中部、巴溝村的位置。

原海淀文物管理所所長焦雄先生在巴溝村未拆遷之前,親自訪問巴溝村古老,這樣記述:“在村中和村西南一帶地方,有一座古花園遺址,這座花園全盛時期,它規模很大”,“根據以上口碑, 大致聖化寺、虛靜齋、德真齋、襟嵐書屋等景觀園址, 均在巴溝村中和村西南一帶地方。20 世紀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在巴溝村西、村西南仍存多條土山,其山脈走向有的呈南北向,在村南有的呈東西向山脈,在山麓下,可以看出有的河池被墾為稻田遺蹟。據推斷,土山、稻田即昔日聖化寺挖池、推土,佈局理水的遺蹟。”由此可以推測,聖化寺也應該是在如今的萬柳萬城華府的大致範圍之內,即東起聖化寺路西至萬柳西路,北起巴溝路南至萬泉莊路這個範圍。

聖化寺尋蹤

聖化寺路

聖化寺景區主要分為三部分:一為寺廟區;二為虛靜齋和九溪十八灘水景區;三為園林區。根據“樣式雷”出具的聖化寺平面圖的描述,是這樣一番景象:寺廟區建山門三楹,捲棚歇山頂,中為圓形拱卷門,兩旁為橢圓形漢白玉雕窗墉。東西兩側各開小門一間,廟門兩邊擺置雕刻精美漢白玉石座獅一對。廟中路為三進殿堂,一層為硬山式歇山頂三間;二層為硬山式歇山頂五間;三層為硬山式歇山頂五間,後殿闢一小院落,廟北牆開垂花式後門一大間,二、三層東西各建配殿三間。後院建單簷四角方亭一座,院中散置山石,疊置錯落有致,各具奇姿。廟東路建三層殿堂,為歇山頂各三間;中路殿堂頂鋪砌黃色琉璃瓦,綠色琉璃瓦剪邊, 在陽的輝映下,顯得更加金碧輝煌,東西殿堂頂均為灰色筒瓦頂。廟中松柏四季常青,茂盛而繁密。

聖化寺尋蹤

清聖化寺復原圖(焦雄繪)

到了乾隆時期,《日下舊聞考》這樣記載聖化寺:“出小西廠之南門二里許,為聖化寺北門,內西為河渠,東為稻田,前臨大河。山門三楹,對河,為高臺,大殿五楹。二門內三皇殿五楹,西角門內為觀音閣,東角門龍王殿三楹,後星君殿三楹。山門外左右建橋,由東閘橋度河,迤西為北所,宮門三楹,正殿五楹,西院正殿三楹。左為虛靜齋,臨河為欣稼亭。自北所東橋轉西重簷宮門,內正殿三楹,為含淳堂。殿後重簷佛樓一楹,其右臨池正宇五楹,佛樓後正宇六楹,為得真齋。其西為帶巖亭,東為冪翠軒。軒東為仙楹。佛樓東宇為湛凝齋,左為敷嘉室。仙楹之東為襟嵐書屋,稍南循廊而西為矚巖樓,又南敞宇曰泉石且娛樂心。寺北門有行殿二所,東距行殿二里許為東門,門內為永寧觀。”

從《日下舊聞考》對這些廟宇建築的名稱描述來看,聖化寺更像是個道觀,這可能與康熙時期同時重修的明朝遺留的延壽庵有關,又或許,康熙皇帝就是為降龍王治水之考慮,作為篤信佛教的帝王將廟宇作為一種管理事務的工具也未可知。即便如此,康熙帝還是親自題大殿額“香界聯雲”,觀音閣額“海潮月印”這些極富佛教色彩的名稱。到了乾隆年間,聖化寺不知怎麼變成了真的佛寺,而且是黃教喇嘛寺。寺內有額、聯為證。乾隆題額曰:能仁妙覺,題對聯曰:“三藏密微超色相,十分安穩得津樑。”並有詩云:“梵宇百年多古樹,黃衣列候喇嘛僧。”

乾隆皇帝非常喜歡聖化寺,在他園居西郊的時候,比較頻繁地去往皇太后居住的暢春園請安。在暢春園請完安後,他可能會沿著萬泉河河堤騎馬前往泉宗寺,在這裡禮佛和遊玩一番後,再前往聖化寺參禪悟道;有時他也會從暢春園乘船前往聖化寺,禮畢後返回圓明園,或去往其他地方遊覽。因此,乾隆留下過許多描寫聖化寺的詩篇,下面這首寫於乾隆八年的《西園泛舟至聖化寺》即是其中之一:

萬泉十里水雲鄉,蘭若閒尋趂曉涼。

兩岸綠楊蟬嘒嘒,輕舟滿領稻風香。

遠山螺黛暎澄潭,潤逼溪村綠意含。

誰向蕭梁庾開府,幀頭買得小江南。

淰淰輕寒上葛裳,物情人意釀秋光。

芰荷惆悵西風裡,作意臨波豔晩妝。

苾蒭一滴覓曺溪,覓得曺溪也是迷。

何似無心間逐景,好山迎我作詩題。

連朝甘雨活雕枯,水畛山畦翠更腴。

猶見西峰雲氣潤,阿香重展米家圖。

從清室官方記錄看,有關聖化寺的記載大約持續100年左右,乾隆時期記載最多。因有《日下舊聞考》,更多的是乾隆每每遊歷暢春園、泉宗寺等在京城西郊行走時過此休憩遊玩的記錄。到了嘉慶以後各清帝,再也沒有巡幸聖化寺的記錄了,是不是逐漸從皇家疏離,交由僧人打理此寺?但無一例外,聖化寺連同暢春園圓明園等一併毀於英法聯軍的戰火摧毀,再之後,清朝國力江河日下步入衰微,暢春園等原來康熙朝的首位皇家苑囿都無力重修,更別提這些附屬的園林寺宇了,唯有現藏於旅順博物館的一組原屬聖化寺舊藏的造像,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聖化寺尋蹤

釋迦摩尼佛像

聖化寺尋蹤

東方持國天王

聖化寺尋蹤

南方增長天王

聖化寺尋蹤

西方廣目天王

聖化寺尋蹤

北方多聞天王

一座漂亮的園林寺院大約亭亭玉立過百年,然後化歸於巴溝的泥土大地,像無聲消隱的一場夢,在無數個晝夜輪轉間,來過一次,又終歸於無。春來秋往,四季轉換,如今這裡已經是一片寸土寸金、繁榮富裕的住宅區,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華聯商廈,有配套的醫院、有北京著名的中關村三小,更有沿河而建的綠地公園——巴溝山水園,似乎希望恢復一丁點往昔記憶。

聖化寺尋蹤

中關村三小北校區

聖化寺尋蹤

巴溝山水園

聖化寺尋蹤

巴溝山水園景色

聖化寺尋蹤

巴溝山水園觀稼軒

聖化寺尋蹤

觀稼軒前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