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蛇人君華

東郡有一人名君華,他為人和善,以馴養蛇為生,又因他終日與蛇相伴,所以人人稱他為蛇人。

據說蛇人君華曾馴養過兩條青蛇,大的那條叫大青,小的那條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有個紅點,使它看起來特別機靈馴服,無論讓它盤旋或者舞動,都稱心如意。君華也因此對它格外喜愛,對待它更是不同於其它蛇。

聊齋故事:蛇人君華

一年匆匆而過,大青卻忽然死去,君華便想找一條補其空缺,可日不暇給,一直沒顧得上。

有一天晚上,君華寄宿于山裡的一座寺院之中。不料天明之後,他開啟裝蛇的竹籠子一看,二青竟沒了蹤跡;頓時,煩悶與難過湧上心頭,君華著急地四處呼喚搜尋,可是二青從始至終都未出現過。

以前,每當到叢林密佈、水草叢生的地方,君華都會將二青放走,讓它自由自在地在外一段時日,要不了多久,二青便會自行歸來。

由於這緣故,君華抱著一絲希望,以為二青還會自己回來,於是就坐在那靜靜地等待。

可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君華也慢慢地絕望了,最終只好垂頭喪地走了。

聊齋故事:蛇人君華

不料,才出寺院大門沒幾步,突然聽見從雜亂的草叢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於是,他便停下腳步定睛一看,竟是二青回來了。

君華見之大喜,就像弄丟的寶貝失而復得一般。於是,他便將擔子放在路邊,二青也停止了爬行。看了看二青身後跟著的小蛇,然後撫摸著二青道:“我還以為你會離我而去呢!二青,這小蛇可是你領回來的夥伴?”說完就拿出飼料給二青吃,接著又給小蛇吃。

小蛇雖然還不離開,但是卻畏縮發抖得厲害,看著飼料不敢吃。二青無奈,只好將食物含在嘴裡餵給小蛇吃,就好似主人在招待客人一般。君華再喂小蛇時,小蛇也不再猶豫吃了起來;吃完,小蛇就隨著二青穿入竹籠子裡去了。

自從君華將小蛇帶回去之後,就開始訓練它,小蛇盤旋舞動中規中矩,與二青還真是一般無二。於是,君華便給它取名為小青,並且還帶著它四處表演獻技,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

據說,一般蛇人馴的蛇,均以二尺長為準。再大身軀則會過重,這時就得更換一條蛇了。由於二青十分馴服,從而令君華不願將它捨棄。

歲月如梭,三年已過。如今的二青已有三尺多長,幾乎快將竹籠子得撐破了,君華於是決定將它放走。

有一天,君華來到淄川縣東山里,先是拿些美食給二青吃,再說些祝福的話語,然後就把二青放了出去。

聊齋故事:蛇人君華

誰知,二青才走沒多久又回來了,它蜿蜒著趴在竹籠外邊。君華忍著心中的不捨將它趕走,說:“走吧!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從此以後,你深藏於深谷之中修練,終有一日定能夠化身成龍,此竹籠豈是你久待之地。”

二青這才戀戀不捨地走了,可是過不了多久,二青又回來了。而這次,無論怎麼趕它,它都執意不走,且還用腦袋去撞竹籠。小青也在竹籠裡一動一動的。

君華見此恍然大悟道:“莫非你是要與小青道別?”說完就開啟竹籠,小青便徑自鑽了出來,與二青相互纏繞,吐著蛇信子,似是在相互告別。

不一會兒,二青、小青兩條蛇蜿蜒著爬走了。君華正以為小青不會回來時,卻見小青孤伶伶地回來了,又落寞地鑽回竹籠裡。

從此以後,君華就四處留意,想要再物色一條蛇,卻找不到合意的。而小青也逐漸長大,無法再表演。

聊齋故事:蛇人君華

後來,君華雖找到了一條,也好馴服,但終究還是沒有小青好。而此時的小青已經比孩童的胳膊還要粗。

據說在此之前,自從將二青放回山林之後,有些許砍柴之人都見過它。卻不料好幾年過去,已有幾尺長、碗口粗的二青開始逐漸出來追趕行人,因而那些行人紛紛相互告誡,從此便無人再敢在山林中行走。

一天,君華從這條山路經過,突然有一條蛇飛快地從草叢中鑽了出來。頓時就驚得他急忙奔逃,此蛇也因此追趕得更急,眼看就要追上。就在這時,君華突然發現蛇頭上那熟悉的紅點,這才明白這條追趕自己的蛇是二青。

君華立即將擔子放下,呼喚道:“二青!二青!”

蛇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立即停了下下,昂起頭盯了他一會兒,這才縱身將他纏住,就和從前跟君華玩鬧時一樣。

君華雖察覺不到蛇的惡意,但也經不住它那沉重之軀的纏繞,倒在地上高聲祈禱,二青這才放開了他。

接著,二青又用腦袋碰了碰竹籠;君華立即會意,開啟竹籠將小青放了出來。

聊齋故事:蛇人君華

兩蛇相遇,便親熱地纏到了一起,如飴糖一樣粘著,過了許久才分開。

君華這才對小青說:“我早就想與你告別,所幸你如今也有個伴了。”接著又對二青道:“它本就是你領來的,如今還是由你來領它回去吧!還有一句話要叮囑你,深山之中並不缺吃喝,莫要再出來驚擾行人,以免遭到天譴。”

兩條蛇低垂著腦袋,似乎是聽從了他的勸告一般,忽然又竄起一前一後地離去;二青在前,小青在後,所過之處,樹木草林向兩邊倒伏。君華站在原地望了許久,直至看不到它們的身影時才離開。從此之後,行人又像往常一樣在山林中來來往往,而那兩條蛇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蛇,不過是笨拙遲鈍的動物罷了,卻對故人有戀戀不捨之意;且還輕意聽從故人的勸告。唯獨讓人奇怪的是,有些人雖為人,但對有十年交情的老朋友,又或者幾輩人受人家恩惠之人,卻總想著落井下石;還有那些對自己的忠言勸諫的人,不但置之不理,還與之反目成仇,這樣的人豈不是該羞愧得連蛇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