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今天再聊起出租車,可能和馬未都馬爺關係都不太大了,早已成為中國著名收藏家的他如今出門都有司機,坐著自己的賓士到處出席活動,錄製節目,以及訪親會友。

可三十多年前,別說自己的私人司機和賓士車了,哪怕坐一回計程車都是一種奢侈的享受,那時候的人沒大事不會坐車計程車,首先那時候北京也沒那麼多出租車,如果不是特殊的事情大家也不會花這個冤枉錢,有那錢不如買二斤肉,夠全家人開開葷腥了。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也正是在那個年代中,馬未都第一次感受了一次坐計程車的服務,當時的馬爺多少還有些激動,輕手輕腳打開出門坐進去,第一感受就是車很寬敞,座椅很軟,用白布罩著,那時候的人都剛剛從計劃經濟年代走過來,還不明白西方人所謂的“顧客就是上帝”的常識。

有段時間恨不能到商店買個東西還得跟櫃檯的櫃員點頭哈腰,好像求人家多大事一樣。儘管馬爺在那個年代裡算是最早一批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但觀念一時半會兒也扭轉不過來。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一開車馬爺就顯得很拘束,甚至有些難為情,看著人家車裡擦的一塵不染,自己都害怕自己弄髒人家的車,以至於一開始馬爺都是兩腿併攏,雙手放在兩腿上,不怎麼動彈。更別說在人家車裡抽菸嗑瓜子了,那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車裡飄著清香劑的香味,司機戴著一雙白手套,穿的很乾淨利索,長得很精神,言談舉止非常得體,很斯文,他們話很少,很遵守交通規則,車也開得穩當,用馬未都老師的話說:“主賓之間一派祥和”。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整個過程當中,他擰著身子兩眼一直看著窗外,脖子都扭得痠疼。正值入冬之際,透過窗戶,外面颳著風,吹得行人臉生疼,他甚至能看到路上的行人對坐在車內的他報以羨慕的眼神。他自己當然也很享受路人對他的看法,這便是35年前計程車給馬未都留下的深刻印象。

到了90年代中期,計程車在北京漸漸普及了,也由原來很高階的皇冠等車型換成了更加實用的微型麵包車,北京人管它叫“面的”。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這車處處透著實惠,過去北京老百姓有句有意思的調侃:你永遠不知道一輛“小面”裡能走下來多少打手。這小面幾乎是萬能的,裝載功能遠遠大於過去的轎車,當然,舒適度也不可能與當年的皇冠同日而語。

但不得不承認,“面的”確實讓北京的老百姓實現了人人能乘坐計程車的訴求,當時北京城裡清一色的黃色面的,也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北京城裡就開始堵車了,看到成千上萬的黃面的堵在城裡,老百姓都管這叫“黃災(蝗災),放眼望去,滿是一片蝗蟲(黃蟲)嘛”。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面的雖好,但是乘坐的體驗確實是太差了,比坐公共汽車也強不了多少。於是自90年代後期,“黃災”又改“紅災”了,滿大街的兩廂紅夏利,從乘坐舒適度上面來講,夏利比面的還是舒適多了,但司機師傅也繼承了“黃面的”時候的特點。

說起這個時期的北京計程車司機,那和電視劇《愛你沒商量》中的謝園飾演的皇冠計程車司機又不一樣了,相信全國人民都有所耳聞,那真是太能聊了,山南海北,天文地理,只有你不知道的,沒有他不知道的。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尤其聊起國家大事來,各個都是專家,各國政治信手捏來,彷彿都跟剛剛從聯合國開完會回來似的,剛來北京的人都得被他給你侃暈了。您想想,那個時期坐計程車的都是什麼呀,上到海歸富商,下到外地來的打工仔打工妹,各行各業,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這司機師傅見得多了,自然懂得也就多了,雖然整個計程車團隊沒有十年前那麼高大上,但卻也顯得更加接地氣。

站在北京城裡隨便一個路口,招手就停,非常方便,計程車在這時候變得更加普及,“打的”成為了非常時髦的新詞彙。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而再過十年之後,北京的計程車行業就又產生了變化,這一點馬未都有話要說。

他形容這種現象為:“蘿蔔快了不洗泥”,在馬未都的眼中,計程車普及後質量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那段時間馬爺遭遇過宰客的行為,各類方法用盡,繞道的,不打表的,後來隨著相關部門的治理,這種情況也終於得到了改善。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但是車內環境的問題卻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十五年前,馬未都坐計程車的時候,自己穿的很乾淨,可見車內的白布罩都快成黑抹布了,上了車感覺自己都沒下腳的地方,且車內煙味還很大,再加上司機心疼自己的油錢,不捨得給開空調,好傢伙,碰上堵車心裡起急,大熱天急出了一身臭汗,到了工作地點,那白襯衫都沒法看了,實在是令馬爺叫苦不迭。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最要命的是馬未都碰到有些給自己甩臉子的司機,如果從機場打車,家離得近就跟犯了錯似的,一路都得看他臉色,回去的路上彷彿全世界都跟他作對,罵罵咧咧,一路上喇叭滴滴答答,發洩著他心中的憤懣,令舟車勞頓的馬爺心煩意亂。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談起出租車這個行業這些年的變化,北京計程車頭一撥司機社會欽慕,職業高尚,乾淨體面;第二撥雖然社會地位差了一些,但是也真賺錢呀;第三撥還湊合,起碼弄個上班自由,生活不上不下,可到了第四撥後就越來越難了,北京這行都讓給郊縣的農民兄弟了,他們苦啊,不認城裡路,吃飯靠湊合,也沒地洗澡,賺辛苦錢養家餬口,如今還要受到那些網約車的衝擊,你也很難把責任都歸結在出租車司機身上,他們也不容易呀。

馬未都:“蘿蔔快了不洗泥,懷念35年前計程車的乘坐感受”

所以所謂的矛盾其實也不僅僅是計程車和乘客之間的矛盾,也是大環境所影響,而對於這個問題的最優解決方式又能是什麼呢?無非是大家互相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