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時代齋戒的禮儀

沐浴齋戒後面是什麼

孔子時代齋戒的禮儀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齊”同齋,就是齋戒。在祭祀之前,必定是齋戒沐浴,清淨自己的身心,以至誠的心來祭祀,這才有感應,所謂至誠感通。不只是齋戒,每逢要事面君孔子都要沐浴更衣,以示尊重和自己的誠意。在《論語。憲問》篇中有“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齊國大夫陳成子弒殺了齊簡公。七十一歲的孔子沐浴齋戒之後,朝見魯哀公,說陳恆弒殺了自己的君主,請興師討伐。

“必有明衣,布”,明衣,齋前沐浴後穿的明潔之衣。是用布做的貼身的衣服。穿上新的衣服去祭祀。錢穆說,“明者,猶明水明火,取其明潔義。”

孔子時代齋戒的禮儀

“齊必變食,居必遷坐”。變食,改變平常的飲食。指不飲酒,不吃蔥、蒜等有刺激味的東西。齋戒時期不論長短,在齋戒過程中,必定是要變更平常的食物和居處。《弟子規》上也講,“居處變,酒肉絕”,絕就是一絲一毫都不能吃,杜絕飲酒吃肉。“居必遷坐”,遷也是變遷。皇侃《論語義疏》裡說,天子、諸侯要祭祀之前,都是要到齋室裡面居住。這是為了夫妻分房,不能有欲事,這樣讓心清淨下來,這是真正居處變的意思。當然也包含一切的享受都要放下,要專注、要清淨來祭祀,這才是對祖先、對天地神靈的恭敬。錢穆說,“古人齋戒必居外寢,外寢稱正寢,齋與疾皆居之。內寢又稱燕寢,乃常居之處。”可以看出古禮對居住的地方也分得很細緻。

孔子時代齋戒的禮儀

在人類還無法完全認識與控制大自然以前,鬼神祭祀所體現的無疑是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拜。在人們心目中,人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鬼神手中。人們在強大的自然力面前,往往感到自己的渺小與無力,倍覺人生短暫,朝不保夕,災難重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並由此引發對未來世界的神秘感,促使人們到精神世界那幻想的偶像中去尋求心靈的寄託與慰藉。從這個意義上講,鬼神祭祀也便成了古人一種對人生的精神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