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有一種“半稱心”的心態

葆有一種“半稱心”的心態

金 木

葆有一種“半稱心”的心態

圖片來源於百度

在杭州靈隱寺內,懸掛了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細觀這則對聯,內容雖然樸實無華,卻飽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萬事只求半稱心”,並不是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表現,也不是消極無奈、暮氣沉沉,更不是玩世不恭、庸碌無為,而是一種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心靈狀態。為人處世,如果能經常做到摒棄浮躁心態、排除外物干擾、清除私心雜念,潛下心來鑽研,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生活和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業績。 (10月12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細細品味這副對聯,內容雖然簡簡單單,卻飽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彰顯待人接物的大智慧。

誠然,大千世界,很多人都想“萬事如意”,以至於“萬事如意”成了春節期間的一句很流行的祝福語,這自然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接受心理。但世界就是這樣,不可能事事如意、樣樣稱心,總會遇到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怎麼辦呢?那就要葆有一個空靈的心態,淡然面對、坦然處之。

靈隱寺內的這副對聯,既隱藏著禪理,也包含著哲理,提醒人們要有良好的心態去對待世間萬物諸事。“萬事只求半稱心”,當然,這並不是讓人不要有更遠的目標、更好的追求,更不是叫人意志消沉、玩世不恭,而是勸導人節慾抑望、適可而止。這是一種超凡的處世哲學,是一種嚴謹的生活態度。

一些人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失敗,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太過急功近利,太想攫取佔有。如此帶著強烈的慾望上路,奔著明確的誘惑而去,身心哪堪重負?可以講,人不是被別人打趴下的,而是自己絆倒了自己,自己設局使壞、自我畫地為牢。

過分追求那些所謂的“萬事如意”,有可能會走上歪道邪路,反而會功敗垂成,得不償失。“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輝煌人生的秘籍,是滋潤人生的甘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保持一種“半稱心”的心態,在人生道路上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控制得住慾望、抵擋得住誘惑,惟其如此,才會閱盡人生的美景、品嚐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