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之最引發的思考

元青花之最引發的思考

古瓷愛好者都知道那對‘至正型’元代青花瓷象耳瓶,1929年的民國時期,因為它不被國內古瓷玩家認可,認為是假貨,被迫離開故土,被洋人收藏保護,被洋人重視研究一一如此,元代青花瓷的輝煌成就才大白於天下!

古瓷愛好者都知道那個有名的“鬼谷子下山”元代青花罐,2005年在英國拍賣時,被一位洋人買去了,花了2。3億人民幣,震動了中國也震動了世界。

洋人對元代青花瓷所作的貢獻是舉世皆知,有目共睹的,這也說明了文物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全人類共同來收藏,保護,研究中國文物,中國文物才更有價值,中國文化才更具影響力。

元青花之最引發的思考

元青花的兩次大發現一一起源的發現和價值的發現都是西方人完成的。國人在驚歎興奮的同時也難免留有遺憾,多少有點‘技不如人’的失落之感。之後,國內興起了發現、搜尋研究元青花的熱潮。實事求是地說,在持續不斷的搜尋中,不少元青花被發現,對元青花的瞭解也隨之深入,時至今日,元青花的面目越來越全面清晰了。

比如,下圖中的一對元青花象耳瓶,堪稱中國元青花之最,它高1,5米,製作規整,畫技高超,青花髮色豔麗……是元代青花瓷的極品,代表了元瓷製作的最高水平。

此物件耳瓶的發現和收藏者G先生是我國某陶瓷廠的專業人士——陶瓷設計師。66歲的他曾是“輕工部陶瓷司”專家組的成員,代表我國與外國洽談陶瓷合作專案。就如建築設計師要精通建築的結構、材料、裝置、流程一樣,G先生精通陶瓷製作的每一個環節……正因為這一優勢,1982年,當人們對元青花還陌生朦朧之時,G先生就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一對珍貴的傳世古瓶,故而傾其所蓄之資,收藏了此瓶。二十年之後,G先生在收藏大潮中又開了古瓷店。其間,國外、國內均有人出高價欲購此瓶,未成現實。如今,我有幸多次近距離接觸此對珍寶,並因此產生出些許思考,主要有如下三點:

元青花之最引發的思考

一,有學術文章認為:元瓷上有人物故事紋飾的都不是元代的,應是明代的。因為當政的蒙古人排斥漢文化,又因為出口的元青花瓷和至正型元青花瓷上面都沒有人物故事紋飾,還因為凡有故事人物紋飾的都出自明初(洪武,永樂)官員之墓一一故而說明故事人物紋飾之青花器出自明代。

這物件耳瓶的出現,使這一學術問題得到了答案,確定無疑地證明了故事人物紋飾恰巧出現在元代,反映了元曲雜劇的普及,也說明蒙古當權者對漢文化的容忍。元大帝國是一個世界超一流大國,此對元青花大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出自大元合情合理。明代,尤其是明代初期,是沒有能力製作出如比氣派的器物的。

元青花之最引發的思考

二,這對元青花三國人物紋象耳瓶例項證明,民間確實有一定數量的元代古瓷珍品實物遺存,揚州博物館裡的元代祭蘭釉白龍紋大梅瓶就是個例項。對於民間出現的元代青花瓷,一些人用‘鴕鳥政策’對待之,實在是令人不解。現在許多人都知道元青花的存在事實,有些民間研究機構和收藏者在搜尋和識別元青花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保護古瓷上作出了貢獻。這對國寶級元青花象耳瓶的發現和收藏,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說明國土廣袤的大元帝國留下了數量不可知的古瓷遺存,有些品種的珍稀程度也許超越了我們現有的認知,等待有心者去搜尋、發現和研究。

元青花之最引發的思考

三,G先生收藏的這對元青花精品大器,給人以些許安慰,中國是元青花發源地,現在知道最好的元青花仍然在中國,令人高興的是,體制內的一些古瓷專業人士也慕名去觀看過此物件耳瓶,沒人提出疑義,甚至有專家還對它進行了估價,並建議捐獻給國家……儘管如此,這物件耳瓶仍未獲得應有的宣傳和知名度——因為沒有洋人的參與。不難想象,一旦到了國外,恐怕名聲就會大增了。

中國是古瓷的產地,中國也是古瓷的“是非之地”。這些年來,中國的古瓷國內專家不認,被當工藝品流向了國外。洋人認,放進了博物館,據說數目巨大,這才驚動了當局。洋人認的,我們才認,洋人重視的,我們才重視……國人不看好自己的專家,相信洋人,然後是臺灣人、香港人,即使是大陸移到臺灣、香港的,說話都比大陸的專家高手有用。中國好一點的古瓷,一旦到了洋人手裡,就成了天價,成了名品,被國內一些人頂禮膜拜。盡人皆知這些東西都來自中國,中國一些收藏者也有,而且不差,由於人們都知道的原因被否定,被打壓,成了‘白菜價’。國內元青花的命運也是如此。

G先生這對元青花人物象耳瓶是傳世之物,它非常幸運地被儲存至今,也非常幸運地被廣泛認可,它是絕世之珍,又受幸運女神之寵,讓我們為它祝福吧,祝它榮我中華,強我中華,名揚天下!(卿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