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後庭花:為何宛若仙姝的張麗華是亡陳的紅顏禍水?

玉樹後庭花:為何宛若仙姝的張麗華是亡陳的紅顏禍水?

玉樹後庭花:為何宛若仙姝的張麗華是亡陳的紅顏禍水?

世人皆以為南朝陳國的貴妃張麗華是導致陳亡的紅顏禍水,而陳後主所作的宮庭歌舞曲《玉樹後庭花》則是亡國之曲。故而晚唐詩人杜牧寫了一首著名的《泊秦淮》,詩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就是借著陳國最後一任國君陳叔寶與貴妃張麗華,醉生夢死,荒淫亡國的故事,來諷喻晚唐時期的官場以及社會的腐敗和荒淫。詩中所指的《後庭花》,便是陳後主在與張貴妃等眾嬪妃及狎客於後宮飲酒作樂時,所作豔靡歌舞曲亦稱亡國之曲的《玉樹後庭花》。

陳叔寶,字文秀,小字黃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的最後一任國君,故史稱陳後主。而四百年後,寫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南唐李後主的亡國遭遇,與之極其相似。唐朝魏徵對陳叔寶作了後來流傳甚廣,也成為後來一些亡國之君寫照的歷史評價:“後主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賓禮諸公,唯寄情於文酒,暱近群小,皆委以衡軸。…政刑日紊,屍素盈朝,耽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豔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眾叛親離,臨機不寤,自投於井,冀以苟生,視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見《陳書》)。這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唯愛文詞歌賦,豔姬美酒的陳後主,到底是如何弄得國破家亡的呢?《陳書》、《南史》、《資治通鑑》等史籍都有詳細的考證和記載。

宣帝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正月,陳宣帝陳頊病逝,太子陳叔寶即位。即位之初,始興王陳叔陵作亂,砍傷陳叔寶。受傷後的新皇帝陳叔寶臥於承香閣療傷,當時,所有的嬪妃,包括皇后沈婺華也不能進閣侍疾,只有貴妃張麗華能夠入閣隨侍。又因為當時柳太后還居住在極梁殿(皇后之正殿),因此,素來無寵的沈皇后只得別居求賢殿。

至德二年(公元584年),陳叔寶在光昭殿前添築臨春、結綺、望仙三閣。三閣俱高數十丈,袤延數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均用沉檀香木製成,並炫飾金玉,間嵌珠翠,外施珠簾,內設寶床寶帳,一切服飾玩物,統是瑰奇珍麗,光怪陸離,近古未有。每遇微風吹送,香聞數里,旭日映照,光澈後庭。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其間雜植奇花異卉,五彩繽紛,旖麗無比。陳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閣與閣之間有複道交相往來。又有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佳麗一併有寵,皆輪流召幸後主新居。

僕射江總雖為宰輔,卻不親政務,每日專與都官尚書孔範、散騎常侍王差等文士十餘人,入閣侍宴,其間,彼此嘻戲,毫無尊卑之序,稱之為“狎客”。又有宮人袁大舍等,頗通文墨,能作詩歌,被陳後主命為“女學士”。每一宴會,諸寵姬妃嬪、女學士及諸狎客群集,飛觴醉目,共賦詩詞,相互贈答。後主素工詞賦,間加點綴修飾,選其中特別妙曼豔麗之詩詞,譜曲為新歌,選姿色嬌好的宮娥千餘人,練習而歌之。唱時,按歌度曲,分部迭進,更番傳遞。傳於後世的歌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都為讚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者。最為傳誦的兩句是:“壁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君臣日日酣飲歡歌,自夕達旦,以此為常。

張貴妃名麗華,本兵家女,因家貧,初為龔貴嬪侍兒,後主為太子時被看中並得寵幸,不久生下後來的太子陳深。後主即位,拜為貴妃。張麗華髮長七尺,亮黑如漆、光可照物;而其面若朝霞,膚如白雪,目比秋水,眉似遠山,每盼視眄眯,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常倚於結綺閣上,靚妝玉立,憑軒凝眺,宛若仙姝,飄臨塵世。貴妃性尤慧黠,才辯強記,又善察顏觀色。後主因荒耽酒色,經常不上朝,凡百官啟奏,經由宦官蔡脫兒、李喜度傳遞,後主尤喜斜倚軟榻,將貴妃抱置膝上,與之共決可否。李、蔡或不能悉記之奏詞,貴妃卻能即刻逐條裁答,無一遺漏。貴妃還喜歡籠絡宮婢內侍,因而無論太監宮女,都盛讚貴妃寬德賢惠,由是益得後主異寵,冠絕後庭。起初貴妃只執掌後宮之事,後遂干預外政。自此,宦官近佞,內外勾結,援引宗戚,縱橫不法,後庭家屬,招搖罹法,但向貴妃乞求,無不代為洗刷。加之賣官鬻獄,貨賂公行,賞罰之命,不出於外。致使江南朝廷,但知有張貴妃,不知有陳叔寶。由是,陳國上下,文武解體,士庶離心,覆亡將不遠矣!

禎明二年(公元588年)冬,十月,雄心勃勃準備統一華夏的隋主楊堅,歷數了陳叔寶禍害江南的二十大罪狀,以救民於水火為藉口,發敕書傳檄江南,順應天命,為民伐罪,討陳救民。並命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左僕射高熲為元帥府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發六路大軍共五十一萬兵馬伐陳。當隋軍浩浩蕩蕩順江而下時,陳叔寶卻以為長江天塹能阻隋兵,不為深備,每日仍與眾狎客、嬪妃們縱酒作樂,賦詩不輟。隋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到陳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城外,此時建康城內尚有甲士十餘萬人,可憐陳叔寶性素怯懦,不能深入軍隊,只會晝夜啼哭。驃騎大將軍蕭摩訶請戰,又不許。拖了數日,再遣眾軍出戰,已為時晚矣!

禎明三年(公元589年)春,正月,隋軍攻入建康城。隋將韓擒虎從皇宮後堂景陽殿的水井中,將藏於井下與陳後主綁在一起的張貴妃、孔貴嬪一同吊起,陳後主便以這種史上最窩囊的方式,成了隋軍的俘虜。自此,紛擾華夏三百年的亂局也就此結束了。

晉王楊廣早聞張麗華的美貌,火速派晉王府記室高德弘(高熲之子),告知先入城的高熲,務必留下張麗華。“熲曰:‘昔太公(滅商的姜子牙)蒙面以斬妲己,今豈可留麗華。’乃斬於青溪,德弘還報,廣(楊廣)變色曰:‘昔人云,無德不報,我必有以報高公矣!’由是恨熲。”【見《資治通鑑》】張麗華之死,便成為最常見的,把亡國的責任推卸到本是依附於君王的弱女子身上的典型模式。又豈知,若無陳後主,焉有張貴妃,若無奢侈淫逸,焉有《玉樹後庭花》?不過,從此以後,張麗華便成為世人皆知的“紅顏禍水”的典型,而《玉樹後庭花》也便成了亡國之曲的典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