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做官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被稱為位列三公?

三公在今天是指三公消費,也就是公車、公款吃喝和公費旅遊,但是在古代,卻是代指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但三公的概念在歷朝歷代不是一成不變的,一直到宋元明清時期,才不再變化。

中國古代做官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被稱為位列三公?

秦朝三公九卿制

商朝的時候,三公指的是三位重要的諸侯,西伯、九侯、鄂侯,其中西伯就是周朝姬姓的封地。到了周朝,三公成了太師、太傅、太保。秦統一六國之後,設立三公九卿制,三公變成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負責政務、軍事和監察。

中國古代做官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被稱為位列三公?

西漢大司馬衛青

兩漢的官職比較混亂,變動較大,一開始是沿襲秦制,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為三公,漢武帝時用大司馬取代太尉,後來大將軍霍光掌權,丞相等地位下降。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三公成了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光武帝晚年又用太尉替換大司馬,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公。

隋唐時期,仍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官居正一品。宋朝也承襲唐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而太師、太傅和太保被稱為三師。元明清則稱太師、太傅、太保,但一般都是官員的虛職,為的是加銜,太師、太傅、太保為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還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正二品,如總督正職是正二品,加一個少保或者太子太保,就可以稱為從一品。但是三公一般不輕易加銜,如李鴻章死後才被追贈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