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切記不要揮霍!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自身帶的有多少福氣,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前世種下過多少善因,積攢過多少善業,今生就會示現多少福報。就如佛門裡那首偈子所說: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之因,決定今生之果。常見善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常見惡人遭惡果,前世罪業多。

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命苦,卻不知道其實一切的苦樂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召的。人的命運其實就是自己因果的顯現,“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曾經種下什麼因,來日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因果之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人生缺少什麼,都不能缺少福報,沒有福報,就會過得很苦。

當然,如果自己天生福報不夠,也可以透過今生修持善業而積攢福報。人的福氣就像一個聚寶盆,你能夠積攢多少,就會有多少福氣供你享用。佛教提倡大眾“開源節流”,就是一邊要懂得惜福,同時也要廣修善業,為自己培植更多的福報,這樣福報才會源源不斷、福澤長久。你往裡容納多少,你就會擁有多少;反之,你越是損耗嚴重,福報消耗更快,消耗完了,人生也就剩下苦了。

就像一些壽命比較短的人,他其實來時帶的福氣就是有限的,沒有多少福,耗完了,就走了。我們每個人這一生來時帶了多少口糧,也是有限的,如果早早大吃大喝消耗掉大部分,是非常可怕的。而那些長壽的人,往往非常惜福,不浪費。

比如說,佛門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經常在寺院齋堂吃飯的信眾應該都比較清楚。出家人吃飯的時候,不但將碗中的飯吃乾淨,而且會習慣性地倒入溫開水涮碗,而後就著飯內的米粒和水一同喝掉,碗內乾淨如洗。“僧人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出家人尤其懂得惜福修福,不損福報。因為福報太難修,損福太容易。

師父常常告誡我:一個人不論有多富有,有多少財富,都不過是福報的顯現,一定不要揮霍浪費,福禍總相依,不要認為自己有錢就隨意浪費,你當下所揮霍的不止是那點東西,而是福報的大耗。沒有福氣,錢財也聚集不了,會大量地流失。

佛家常說一句話:吃苦了苦,享福消福。吃苦是消業,是在積攢福報,苦盡了,甘甜就來了。為什麼說“享福就是消福”呢?雖然福報是自己曾經修的,但是一味地享福、享受,而不去積攢,福報也終有用完的一天。包括一個家庭也是如此,不論自己家庭是富有還是貧困,都不要鋪張浪費,正所謂“風水輪流轉”,若不惜福報,風水就會輪轉。

常言說得好:貧窮佈施難,富貴學道難。很多人覺得自己家庭貧困,自己本身就沒有多少福報,很難發心去佈施他人,這是愚痴思想。正是因為貧窮,所以更要去佈施,佈施是在修福,“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人越是佈施,福報才會越修越大。同樣,對於有錢的富貴人家,要多修德行,才能長葆富貴。

福報從哪裡來?爭不來、搶不來,也求不來,只能靠自己行善積德而來。“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要多利益他人,自己的福報才會越來越多。心量要寬,要像彌勒佛一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心量越大、福報越厚。越是斤斤計較,福報越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萬事皆是因果,希望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福慧增長、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