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最有趣的一個法器,僧人每天都要用

佛教寺院最有趣的一個法器,僧人每天都要用

佛教有很多法器、物品,一則為了莊嚴,二則用來表法,每個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從這些物體身上體露出各種道理,讓人們透過表面看到本質。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誦經禮懺,還是念佛上殿,都要用木魚。

形狀: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形似魚。

木魚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廟中使用的大型木魚,正面圓徑約40釐米,最大的達90釐米以上。

小型木魚圓徑僅4釐米,只在佛教法事“繞蓮”(繞佛堂)時應用。經常使用的中型木魚有五種,圓徑7—16釐米。多用桑或椿木製作。在民族樂隊中,備有音高不同、數量不等的成套木魚,按五聲、七聲音階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組合,常用於輕快活潑的樂曲中,有時可獨奏簡短的樂句,或用來模仿馬蹄聲的音響效果。木魚是廣東地區曲藝“木魚歌”的擊節樂器。

木魚是外形酷似魚頭形狀的一種木製品,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有記載的歷史卻比較晚。這種特殊的器物,並非只在寺廟中才能夠見到。早在明清時期,木魚就已經用於宮廷音樂、崑曲以及民間音樂的演奏。通常大木魚用桑木或者椿木製作,最大的面徑可以達到40釐米以上,發出的聲音比較低。小木魚一般用檀木或紅木製作,發音較高。寺廟中使用的木魚,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圓形,另一種是長條形的。一般來說,圓形木魚的規格多種多樣,而長條形的木魚大多在一米左右。

佛教寺院最有趣的一個法器,僧人每天都要用

木魚的意義:

第一、有精進的意義:我們看水裡的魚,不管游水或靜止不動,它是不會閉上眼睛的。佛門以魚的形象,來勉勵大家在修行上,要像魚一樣精進不懈。甚至在魚梆上會寫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珍惜光陰,時不待人」,提醒大家惜時惜陰、努力用功。精進,可以改造自己懈怠因循的毛病;精進,是勉勵自己向上最實際的方法,也是開發潛能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效法木魚精進的精神。

第二、有警惕的意義:我們的心經常處在妄念裡,幻想、亂想、白日夢,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情境。這木魚一敲,透過木魚的聲音,會給你有個警惕,可以把散亂的心、妄想的念頭找回來,叫你不可以胡思亂想,不隨便想入非非,所以它有警惕的作用。不要小看那一槌,歷史上很多禪師,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候,一槌磬聲、一記鐘聲、一棒鼓聲、一槌木魚,「哆!」就是在這麼一個聲音下,一個警惕作用,他就豁然大悟了。

第三、有統一的意義:在誦經時,你念、他念、我也念,你念得快、他念得慢,念得七零八落、參差不齊,不僅不好聽,也會讓誦經的人心起動念,不能專心。這時候,木魚就有統一的作用,它可以把大家的聲音結合起來,隨著木魚的節拍進行,一樣的快慢,好像流水一樣潺潺有聲,也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一湧一湧,那誦經的聲音,就會悅耳好聽,讓人彷彿置身在另一個清涼境界,也令人息下許多雜念。

佛教寺院最有趣的一個法器,僧人每天都要用

總結:

從人的角度來說,容易產生懶惰意識。再說人的特性是悲喜不定,更容易受心情的影響,喜歡以自我的好惡來界定事物的好壞,形成片面思考和一家之言。如能清淨身心,不會產生偏失,行於中道而進道立命。這時需要魚這種不休不眠的精神,因而加功用行,不斷累積福德資糧。

人們總是喜歡貪愛五欲六塵,貪愛財富,為財殞命;貪愛色慾,為色紛爭;貪愛名利,為名不顧人格;貪愛美食,為食殺害生命;貪愛睡眠,為眠泯失心智。在佛教對治睡眠的方法很多,說明了睡眠對修行方面的害處。調整好睡覺,就能調整個修行狀態,有了好的精神狀態,還能去懈怠放逸!

木魚傳說:

僧眾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遠在漢朝時期,皇帝派慈光大師和兩個僧徒去西天 取經,歷盡千辛萬苦,在取經歸途中,乘船划船之時,突然風浪大作,一條惡魚張著大口朝 船撲來,船頭上的經書被大魚一口吞掉,兩僧徒躍身入海與大魚搏鬥,了結了大魚性命並將 它拖上船頭。剎時間,風平浪靜,陽光燦爛,大魚身軀化為汙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魚頭擺在船頭上。慈光師徒帶著大魚頭返回佛寺,為了討還經卷,每天敲打大魚頭口唸“阿彌陀佛 ……”。日復一日,大魚頭被敲得粉碎,後來只好照著大魚頭的模樣做了個木頭的,天天敲 打。就這樣,敲木魚誦經成了佛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