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套料即套色,是琉璃製品區別於玉石器的獨特工藝,即在琉璃製品的表面再套上一層或數層與底子不同的色料,再在這些色料上,根據需要繪製山水花鳥等圖畫,經過雕琢加工,使圖畫顯露出來,雕鏤錯採,光色鮮明,琳琅悅目。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琉璃雕刻工藝在清代叫作“套料”。因為北京人把琉璃,也就是博山的有色玻璃工藝品叫作“料器”,用兩種以上的琉璃色料相套製成的瓶、碗、壺等就叫“套料”。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這是一個複雜細密的加工過程,要經過吹製成型、套料,整型、磨面,設計圖型,加溫塗蠟,刻畫輪廓、落地打砂,浮雕研磨,精雕細刻、拋光等十幾道工序。完成一個套料刻花瓶,一個技工要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一般套一色的居多,有的多至五色。色彩配合與圖案設計可形成不同的格調:白底套藍,典雅凝重;白底套紅,鮮明富麗;白底套綠,鬱茂蔥翠。而單色浮雕則多是名貴色料,如雞油黃、雞肝石、松石蘭等。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製品不同,式樣不同,規格大小也不相同。以刻花瓶為例,小的6吋,大的14吋,最大者到20吋。形體也富於變化,美人瓶呈圓角形,蘿蔔瓶紡棰形,天球瓶下粗如鼓,上細如柱,觀音瓶亭亭玉立,還有燈籠瓶,椰子瓶、魚尾瓶等,都因物取名,各象其形。除圓形者外,還有瓜稜瓶、八稜,四稜等多種。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套色浮雕以花卉禽鳥為多,還有山水,人物、走獸等。傳統的圖案,如天女散花,龍鳳呈祥、嫦娥奔月,松鶴延年、鳳戲牡丹等,工藝獨到,栩栩如生,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色彩。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琉璃雕刻在博山的發展

博山的琉璃雕刻工藝有悠久的歷史,清朝康熙年間,宮廷內的鼻菸壺作坊,就有博山的工匠。清朝乾隆時,北京的套料多取於博山,然後運到北京的玉石作坊,進行刻花加工。

琉璃套料雕刻,美輪美奐!

最初出現的“套料”是鼻菸壺。清代大金石家趙之謙所著的《勇廬閒詰》中對“套料”的記述是較早且較翔實的:“壺皆以五色玻璃為之……更創新制謂之曰‘套’。‘套’者,白套採也。先為之質曰‘地’……套之色有紅,有藍,有綠、黑、白……更有兼套,曰二採、三採、四採、五采,或重疊套,雕鏤皆精絕。龍鳳盤螭,魚雁花草,山川彝鼎,千名百種,淵乎清妙。”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琉璃雕琢到乾隆年間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