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筆下的西漢"酷吏"都是奸臣嗎?答案超乎你想象

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開篇便引用孔子“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及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旗幟鮮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反對嚴刑酷法。而且以漢朝之所以步入興盛就是因為與民休息、“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蒸蒸,不至於奸,黎民艾安”作為論據。

然而,西漢卻出了不少酷吏(即便是在奉行“與民休息”的文景時期),且深得帝王喜歡,不過均不得善終。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中敘事了10名酷吏,本文挑選頗有代表性的郅都、寧成和張湯為敘。

1

、公正廉明、威震匈奴之“蒼鷹”郅都

郅都,生卒年不詳,西漢河東郡楊縣人(今山西洪洞縣)。這個人,雖然嚴刑苛法,但是為官清廉、執法公正、一心為國為民且匈奴聞之膽寒,堪稱整個漢朝“酷吏”之典範,死得令人扼腕。

文帝時,郅都為郎官(文帝秘書處小職員),景帝時為中郎將。彼時,已經敢於直諫,敢於在朝堂之上同比自己大好幾級的官員爭論。

一次,郅都跟隨漢景帝赴上林苑打獵,漢景帝的一位嬪妃賈姬上廁所時一隻野豬闖進了廁所,景帝示意郅都上前救人,但是郅都站著不動,情急之下景帝手持寶劍欲進廁所救人。郅都見狀,跪在景帝面前,擋住去路說道:

“今天賈姬沒有了,明天馬上就可以補充一個進宮,天下還少了美女嗎?但是陛下如果不珍惜自己而身涉險地,你把天下和太后放在哪裡呢?”

景帝聞言,心想,對呀,我怎麼這麼傻呢?太意氣用事了。於是放棄營救。好在野豬也自行跑出了廁所,賈姬僥倖保住一條性命。

景帝母親竇太后知道此事後非常高興,賞賜郅都黃金百斤,景帝也越發重視郅都。

濟南有皇族宗室三百餘家,仗勢欺人,當地官員無法管理,囂張之極。景帝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甫一到任就殺了首惡宗族,其餘人等皆膽寒,僅僅一年多,郅都就將濟南治理得路不拾遺。連周邊的十餘個郡縣官員都畏懼郅都。

郅都為人勇敢,從來不會因為私事找人、為人求情的書信一律不看,從不收受禮物,一心為公甚至置妻子兒女於不顧。

後,郅都升任中尉(九卿之一),回到京城。由於郅都執法不避貴戚,就連皇親國戚見到他都不敢正視,故而得一外號“蒼鷹”。

被廢的慄太子臨江王劉榮(景帝廢劉榮後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因觸犯法令回京接受廷尉審訊,劉榮希望得到紙筆以寫信向父親景帝申訴,但是郅都命令不得為其提供紙筆。後,劉榮在獄中自殺,竇太后知道此事後大怒,罷免了郅都中尉等一切職務。

正當郅都回到家中無所事事之際,景帝派人揹著竇太后到郅都家中傳達旨意,任命其為雁門太守,且給他遇事隨機應變、自行處理之特權。

匈奴知道郅都守衛雁門,立馬引兵而去,到郅都死時都不敢再靠近雁門。匈奴將郅都製作成草人形象,叫士兵對其“射殺”,居然無人能夠射中,足見匈奴對郅都的畏懼。

竇太后終於還是知道了景帝對郅都的“暗度陳倉”,欲殺之,景帝求情說:

“母親,郅都是忠臣呀!”

太后怒道:

“難道臨江王(劉榮)就不是忠臣?”

郅都被殺,景帝慟哭曰:

“損我蒼鷹郅都。”

2

、奸猾殘暴之寧成

寧成(前185-前124),南陽郡穰人(今河南鄧縣),漢景帝時擔任郎官,後逐步升遷,到武帝時晉級九卿之列。

此人不論是人品還是為官風格都同郅都完全不在一個段位。不僅爭強好勝,而且作為下級還時常欺凌上級,自然,作為他的下級那就是慘不忍睹了。但是他何以在官場還可以順風順水好幾年,這個確實還值得研究,很遺憾正史史料相當有限,筆者也不願意去妄加揣度,暫且作為一個懸案留在此處。

景帝時,一次升遷寧成為濟南都尉,當時郅都擔任著濟南太守,寧成是他的直接下級。以往的各任都尉,要見郅都時都像基層官員縣令一樣層層彙報,得到郅都允許後才能見面。對郅都的敬畏可謂無以復加。

但是這位寧成,不僅直接走到了郅都的辦公桌前,而且還指手畫腳,無禮之極,當然,這也符合他的一貫做派。沒想到郅都不僅不加責怪,而且以上賓之禮相待,二人遂成為“好朋友”。筆者猜測,應該是郅都對寧成的飛揚跋扈和姦猾早有耳聞,故而做出了此等“策略性”安排。

郅都升遷到京城擔任中尉後,寧成接替了他濟南太守的位置,之後的濟南維持了郅都時期的路不拾遺,但是這是忌於寧成的殘暴,而非優秀治理下的民風使然。

郅都死後,京城宗族多暴犯法(就如郅都赴任太守前的濟南),景帝遂將寧成調回京城,升為中尉。寧成擔任中尉後,京城的治理恢復到了郅都擔任中尉時期的平和景象,皇親國戚也如同畏懼郅都一樣畏懼寧成。但是寧成為官貪腐,畏懼者都在暗地裡蒐集其把柄。

武帝即位後,考慮到寧成名聲不佳,將其貶為內史。之前被欺凌過的官員和外戚們怎會放過這麼一次機會?遂群起而攻之,都站出來揭發寧成的罪責,於是武帝將寧成收監入獄。按照以往的慣例,九卿被判死刑後都是乾脆利落的被處死,並不會遭受殘酷的刑罰折磨,而寧成是個例外。寧成卻偏偏抓住了這麼一個時間間隙,居然從獄中逃出,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鄉後的寧成狂言:

“當官不當上兩千石以上年薪的高官,經商不賺上千萬資財,怎麼有臉面同人比較?”。

於是寧成做起了土地租賃和放高利貸的生意,幾年後資財果然以千萬計,並且等來了武帝的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後,武帝想起了寧成,欲起用他。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公孫弘表示反對,他對武帝說:

“昔日我在山東做小官時,聽說擔任濟南都尉的寧成治民就像用狼來放羊一樣,此人不能用。”(這就是寧成為中華文化做出的一個“貢獻”,成語“以狼牧羊”的出處。)民間對寧成為官還有一個說法,“寧願遇到哺乳幼崽的老虎,也不願意看到寧成發怒”。

後來,西漢時期的另外一名酷吏義縱到寧成家鄉擔任南陽太守,身為商人的寧成為了搞好官商關係,一改當官時的做派,對義縱前倨後恭,可是義縱不吃這一套,到任後就對寧成家族進行了清算,寧成家族被一網打盡。

3

、擅於辦大案、要案之張湯

張湯(?—前116年),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長安區),大司馬張安世的父親。按照《漢書》作者班固的說法,張湯為張良之後,不知為何司馬遷在《史記》裡沒有這樣的記述。

如果說上文所述的郅都和寧成是司馬遷記載的“十大酷吏”的兩個極端,那麼張湯則是一位居中人物,官做得最大(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也曾幾度代行三公之首的丞相職權),但最終落得被誣陷後獄中自殺的結局。

張湯自小就顯露出了擔任“法官”的天賦。

一次,擔任長安小吏的父親外出,囑咐年幼的張湯看家。結果父親回家後發現家裡的肉被老鼠偷走,大怒之下責打張湯。捱了父親棍棒的張湯遂將怨氣發到老鼠身上。找到鼠洞,掘地三尺硬是把老鼠抓住,將剩餘的肉取出,“人贓俱獲”下,開始了對老鼠的立案、審判。經過一番審判,老鼠被判以先斷肢體、再割喉嚨、最後割肉離骨的磔刑(音同折),並且就地正法。

旁邊的父親看得一愣一愣的,驚呼:

“我兒簡直就是辦案天才呀!”於是開始讓他寫訴訟文書,算是從小開始培養。父親死後,張湯接替其位置,在職多年。

周陽候田勝在擔任九卿時,被判有罪入獄,張湯發揮其才能為其成功做了“無罪辯護”,不僅使其無罪出獄,而且出獄後還被封以侯爵。田勝對張湯萬般感激,將身邊資源毫無保留的引薦給張湯,張湯因此也逐步高升,二人感情極深。

武安侯田蚡(武帝舅舅)擔任丞相時,將張湯引薦給漢武帝。在辦理“陳皇后(陳阿嬌)巫蠱案”時,張湯的才能再次得到展現,讓武帝非常滿意。遂升任太中大夫(掌管意識形態宣傳,相當於宣傳部長),與趙禹一起制定、完善武帝時期的法律體系。不久升為九卿之一的廷尉。

當時漢武帝偏愛有文才有學問的人,張湯斷決大案要案時,欲圖附會古人之義,於是請求以博士弟子中研習《尚書》《春秋》的人補任延尉史,以解決法令中的疑難之事。上奏的疑難案件,一定預先為漢武帝區別斷案的原委,漢武帝肯定的,便著為讞決法,作為延尉斷案的法律依據,以顯示漢武帝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責,張湯便向漢武帝拜謝,他還揣摸漢武帝意圖,引證廷尉正、監、掾史的正確言論,說:

“他們本來曾為臣提出來建議,如果聖上責備臣,認為臣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臣下愚昧,只及於此。”

總之,張湯辦案的宗旨是

“以法令為原則、以武帝滿意為準繩”

,非常的滑頭。

在處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的案件時,張湯窮追猛打,徹底審理。當時,漢武帝欲釋放牽涉其中、曾經多有功勞的近臣嚴助和伍被。張湯與漢武帝爭論說:

“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結交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後將無法處治。”

漢武帝因此同意將伍被、嚴助治罪。從此,張湯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晉升為御史大夫。

既然是“酷吏”且為官長久,又做上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張湯得罪的人自然不少,其中包括皇親國戚(甚至劉姓封疆王爺)及丞相莊青翟。反對勢力頃刻合集,以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居中聯絡、策劃,丞相莊青翟暗中支援,最終抓住了張湯不少“似是而非”的罪證。其中讓武帝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張湯與富商巨賈們勾結,將朝廷即將採取的各項經濟措施(尤其戰時經濟措施)提前洩露給富商巨賈們,讓他們從中得利,而後與張湯平分。

於是武帝召見張湯,貌似不經意的問道:

“我有什麼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積貨物、奇貨可居,這都是因為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御史大夫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武帝原本對這件事情也吃不準,但是告密之人似乎又言之鑿鑿,武帝是希望張湯能夠主動將此似是而非的過錯認了,既然丞相莊青翟他們也沒有實錘證據,加上自己實在愛惜張湯,這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可是這位那麼能揣度聖意的御史大夫這次居然沒有搞明白,馬上回答武帝:

“我也覺得有人洩密了!”

於是武帝斷定張湯心中險詐、當面撒謊。緊接著,莊青翟一幫乘勢而進,又列舉了張湯的“八大罪證”。張湯於是被下獄。

之後,武帝曾派張湯的好友、張湯極其敬重的異姓兄長、為官清廉剛正的趙禹去獄中探望張湯——武帝還是希望張湯改變“死不認罪”的態度。趙禹對張湯說:

“你怎麼如此‘懂不起’呢,陛下很重視你這個案子,在給你機會的時候,你錯過了,現在既然已經把你下獄那自然不會再放你出去。你應該明白如果不是陛下親自下令將你收監,有誰敢這樣做?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親自向陛下認罪,如此尚可以保全你的家人。”

在好友的勸說下,張湯給武帝寫了一封信,“認了罪”,不過信中還是提到誣陷者為丞相的三個長史——還算是開了竅,沒有直接說是丞相,這事兒得讓“英明”的帝王去做出判斷。

張湯隨後獄中自殺而亡。

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且都是得自皇上的賞賜,沒有其它任何產業。侄子打算想辦法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

“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汙衊致死,有什麼可厚葬的?!”

遂用牛車裝載了他的屍體下葬,且只有棺木而沒有外槨——這完全就是當時平民的葬法。漢武帝知道後說道:

“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

遂將丞相府的三位長史處以死罪,丞相莊青翟被迫自殺。漢武帝很為張湯之死惋惜,為表達遺憾,不僅破格晉升張湯兒子張安世,而且著力培養,之後也成為了官居三公之大司馬的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