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宰相代表什麼動物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在民間的故事裡,相信大家都覺得劉墉是一個聰明機智、遇事總是能化險為夷的大能人。“宰相劉羅鍋”這個稱號更是無人不曉。實際上,在歷史上,他的仕途並非那麼順暢,他經常因事收到乾隆帝的斥責。接下來呀,就和大家聊聊,他一生任職中經歷了什麼風雨險阻,又如何擺平事端,在風雨雲湧的清王朝是如何高壽得以正寢,從這些中我們可以習得真正的為官之道。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劉墉與乾隆帝的“愛恨情仇”

統觀一生,全身而退

劉墉的為官之道

劉墉與乾隆帝的“愛恨情仇”

上文也說了,劉墉仕途並非十分順暢,也不像電視劇一般與乾隆帝喜歡對著幹,乾隆帝卻沒辦法。

歷史上,劉墉歷經了幾次波折。

乾隆三十一年,劉墉受貪汙公款案牽連,雖已離任,但仍被以失察罪發配到邊疆贖罪一年之久;

乾隆五十二年,劉墉因洩漏了他與乾隆關於兩位大臣評論的對話,失去了本應獲得的大學士一職。

乾隆五十四年,又因沒有負責好皇子教育,時任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被嚴厲苛責。

嘉慶元年(此時仍然是乾隆帝掌控朝政),劉墉被授予大學士,然而上諭中卻批評他不肯用心辦事,行為懶散,只不過實在是因為沒有人,無可奈何讓他擢升此位罷了。這是非常罕見的,升官了還被批評。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先來看看他一生之中到底做了什麼,為何可以如此散漫卻全身而退,高壽無憂。在最後,我們就能知曉答案。

統觀一生,全身而退

劉墉在嘉慶九年卒於任上,享年85歲,溢號文清,可見評價非常高,他這一生被評價為“廉潔奉公,為官清正”。與上文的行為舉止有大出入。為何?

先從他的出身說起。他出身名門望族,父親死後被溢為“文正”,是清朝對大臣最高的評價。而劉墉有二十餘年的外出從政經驗,期間敢作敢為,從不怕得罪人。為官清廉,不取百姓一分一毫。但是有一點,他的做法至今被認為是汙點。他不遺餘力地維護清朝的統治,推行文化高壓政策,但是對於那個時代的為官者而言,無疑是博得皇上信任的做法。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他為何時而極端時而模稜兩可?因為,在他早年期間,他的父親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而全家老小都被牽連,嚴重程度至秋後問斬。只不過後來乾隆帝認為這個處理不妥,才釋放了他們並且恢復官位。這次無妄之災無疑給劉墉留下了極其難以磨滅的印記。

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地方當政時,幾乎都是果敢勤勉,也並非因為自己的過錯受責罰,而是被牽連;而劉墉在中央當政後,甚至在日常行為中,也顯得懶惰鬆懈,甚至不慎用心。

這是為什麼呢?他絕對不是因為處境優越而懶惰。他揣摩出了他的為官之道。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劉墉的為官之道

我們知道,他在中央被責罰,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因為“小錯不斷、大錯不犯”,才真正令皇帝心安。乾隆帝當政的時間非常長,他不希望有“名臣”、“賢臣”,他認為皇帝才是聖主,才最應該被稱讚。他只需要踏踏實實辦事的奴才,即使犯點錯誤也會讓自己覺得無可厚非,滿意踏實。劉墉正是領悟了這一點,在中央當政時才看似糊塗為官。曾經有一個故事,乾隆帝與劉墉閒聊:“朕今年45歲,屬馬的。”劉墉回答“臣也是45歲,屬驢。”乾隆帝一聽笑了:“為何你我同歲,朕屬馬你屬驢?”劉墉回答:“萬歲爺屬馬,臣不敢同屬,臣屬驢就好。”乾隆帝聽到著無中生有的話,哈哈大笑。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劉墉雖然當政清廉,拎得清是非,但是卻頗懂為官之道,知道如何去揣摩皇帝的心思,馬屁也拍地恰到好處。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

看完之後大家有何感想呢?如今社會雖然不同於君主封建時代,可是有很多劉墉的處事之道,的確值得學習不是嗎?“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是大智慧。

屬驢的大宰相的為官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