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秦王掃六合,天下歸於一。戰國有七雄,除燕、韓兩國之外,其餘五國皆非等閒之輩,可為何他們會被西北一隅的秦國所滅?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或許因為秦國軍力強大,如王翦滅六國要60萬大軍,這是其餘國家絕對做不到的!可為何王翦敢於要60萬的部隊呢?若追本溯源,這要靠3位千年難遇上的人才:商鞅、司馬錯和李冰。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三人的貢獻相互關聯,彼此相互作用,最終成就了秦國的統一大業。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最先登場的是商鞅。商鞅本在魏國為官,公叔病向魏王舉薦商鞅,說他“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然而魏王聽到公叔病的舉薦後,不僅不當回事,還對著公叔病“嘿嘿嘿”,《史記》記載“王嘿然”。可見魏王不僅看不起商鞅,甚至還有些想笑。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是時正值秦孝公繼位,因為秦國曆經動盪,國力大減。為救亡圖存、收復失地,孝公頒佈求賢令,號召天下有才之士彙集咸陽。商鞅得求賢令,於是駕車西去,並且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數年後,秦國國力大增。丞相李斯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雖然商鞅本人被五馬分屍,但是法令卻保留了下來,這成了司馬錯大顯身手的前提。公元前316年,巴、蜀兩國相爭,先後遣使求援。司馬錯提議伐蜀滅巴,因為得蜀之後可以吞楚,得蜀即得楚。而國相張儀則強烈反對。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張儀的反對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當時韓國來犯,若伐蜀勢必面臨兩線作戰。況且蜀道艱難,運輸糧草損耗極大。然而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商鞅變法的作用體現出來了!商鞅變法有兩項重要內容:一是重農抑商,另一個是擴充兵源。重農抑商可以提供充足的軍糧,而擴充兵源則讓國家有實力對抗諸侯國。有了這兩項保證,秦國便可以一面與韓國保持對峙,一面抽出主力討伐蜀國。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司馬錯吞併巴蜀之後,又於18年後擊敗楚國,奪得上庸和漢水以北,將秦國領土連成一片。而司馬錯吞併巴蜀的行動還無形之間影響了一場40年後的大戰——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秦趙兩國相持3年,雙方都將糧盡。可為什麼最後敗得是趙國而不是秦國?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就是因為秦國得了巴蜀,在糧食供給方面比趙國佔據一點微弱的優勢。雖然從蜀地運糧效率不高,但那一點微弱的優勢,足以成為壓垮趙國的最後一棵稻草。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司馬錯的伐蜀策略還造就了一代工程巨匠——李冰。李冰任蜀郡郡守,秦王派他去本身就是因為他精通水利。李冰與兒子一同考察,實地丈量,修建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及渠道網組成的都江堰。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有關李冰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但是他修的都江堰工程之後,非旱即荒的蜀地一下變成了天府之國,秦國一下子多了三百多萬畝良田。也正是因為李冰的貢獻,秦國才能養活滅六國的60萬大軍。一直到唐朝,仍然有“劍南之米,以實京師”的記錄,而劍南基本上就是巴蜀。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商鞅、司馬錯、李冰都是千年難遇的人才,可卻了任何一個人秦國都無法完成統一大業!若無李冰興修的都江堰,秦王嬴政絕不可能湊出滅六國的60萬大軍;若無司馬錯伐蜀之策,李冰即便再懂水利也無地可修都江堰;若無商鞅之變法,司馬錯就是再厲害,也不敢分兵兩線作戰。

戰國七雄, 為何只有秦國能統一天下 要靠3位千年難遇的人才

歷史總是一環扣著一環!秦王嬴政之所以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也正是數代老秦人的心血,最終成就了秦王的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