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現在一說到古宮殿,大家馬上想到的便是故宮。但是其實歷史上中國還有八座宮殿,它們每一座都比故宮要雄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七座在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雄偉宮殿吧。

NO。7?興慶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興慶宮,是唐玄宗時代的中國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與愛妃楊玉環長期居住的地方,號稱“南內”,為唐代長安“三內”之一,面積約1。3平方公里,約為故宮面積的兩倍。宮內原有興慶殿、南燻殿、大同殿、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等建築物。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大唐國泰民安、四海昇平,萬方來朝,唐玄宗、楊貴妃常在興慶宮內舉行大型國務活動、文藝演出,因而在唐詩中留下無數佳作名句,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清平調》便是起源於興慶宮的沉香亭。“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興慶宮是唐代三大宮殿之一,唐代以後興慶宮遭到破壞。宋時樓臺亭閣湮滅盡淨 。金代有所修繕,為遊宴場所。清初興慶宮池水乾涸,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兩樓遺蹟。1949年後,經系統勘查發掘,將興慶宮舊址部分闢為興慶公園,採用自然式佈局,以龍池(興慶湖)為主景,並重建了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等仿唐建築,成為西安市區最美麗的風景。

NO。6?洛陽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洛陽宮,隋時稱紫微城,其面積2。5平方公里,約為故宮面積的三點五倍。貞觀元年,唐太宗號洛陽宮;顯慶二年,高宗正式稱洛陽為東都,把洛陽宮當作自己的“東宅”;武則天稱制以後,光宅元年,定為太初宮。第二年,洛陽被定為神都。隨著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的東移,太初宮也不斷得到擴建和修整,規模宏大,華美壯麗達到頂峰。

NO。5?大明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大明宮位於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始建於唐貞觀八年,原名永安宮,唐太宗建造初衷是為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未建成,李淵就離開了人世,大明宮的修建於是停止。龍朔二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政。大明宮成為了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乾寧三年毀於兵亂,被黃巢叛軍一把火燒掉。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

NO。4?未央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未央宮為中國西漢皇家宮殿,面積約5平方公里。今址位於今陝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當年位於西漢都城長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漢惠帝即位後未央宮基本建成,開始成為主要宮殿。惠帝元年至五年修築城牆。其週迴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宮內有宣室、麒麟、金華、承明、武臺、鉤弋殿等,另外還有壽成、萬歲、廣明、椒房、清涼、永延、玉堂、壽安、平就、宣德、東明、歲羽、鳳凰、通光、曲臺、白虎、猗蘭、無緣等殿閣。其殿臺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於長安城。由於其處西南,命名很可能是位於未(西南方)的中央宮殿之意。

NO。3?建章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建章宮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規模宏大,有“千門萬戶”之稱,面積約5平方公里,比未央宮稍大。武帝曾一度在此朝會、理政,其宮殿建築毀於新莽末年戰火中。建章宮遺址位於三橋鎮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帶,在漢長安城直城門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並可確認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臺和太液池等遺址。《三輔黃圖》載:“週二十餘里,千門萬戶,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

NO。2?長樂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長樂宮為西漢皇家宮殿群,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漢高祖之後為太后居所,意為“長久快樂”。因其位於未央宮東,又稱東宮。公元前202,漢高祖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建成的長樂宮,兩年之後建成未央宮於是才把漢朝的都城從櫟陽遷都長安。長樂宮宮城“週迴二十里”。據考古探測,宮垣東西長2900米,南北寬2400米,周長10600米,面積約6平方公里,約佔長安城總面積的1/6。長樂宮內有14所宮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於南面中部,前殿西側有長信宮、長秋殿、永壽殿、永昌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臨華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廣陽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長亭殿等。另有溫室殿、鍾室、月室以及秦始皇時在興樂宮中建造的高達40丈的鴻臺。

NO。1?阿房宮

中國歷史上已消失的七座宮殿,每座都比故宮強太多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已建完的前殿為0。55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專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龍首原西側修建阿房宮,於公元前212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後,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199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就對阿房宮進行了調查和認可,將其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認為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蹟”。這表示,阿房宮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更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天下第一宮”,卻在歷史長河中漸次的失去了昔日的光環。阿房宮前殿設想圖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秦始皇在消滅六國統一全國以後,在都城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