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可老師:你聽起來很緊張,出什麼事了嗎?

言辭閃爍的意思是什麼

即使我們在說話時可以毫不費力地措詞,也很難控制自己的聲音,因為我們的情感狀態會影響聲音。

而且實際上,我們也並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善於措詞。想必你已經注意到,當我們憤怒時嗓門兒就會提高,語調改變、音量加大、節奏加快。

而當我們難過時,聲音就會發生相反的變化,你會從喉嚨底部發出深沉的聲音,語速會變得更慢、更平靜。有研究指出,當我們覺得自己的說謊行為有罪時,聲音就會發生和憤怒時一樣的變化,即說得更快、更大聲、聲調更高。

白可老師:你聽起來很緊張,出什麼事了嗎?

當我們對自己的說謊行為感到羞愧時,聲音就會發生和悲傷時樣的變化,即聲音更低、語迪更慢、語氣更平緩。

如果這些是真的,那麼當你發現別人的聲音發生了這些變化,而又沒有任何理由突然使他憤怒或悲傷時,你就可以考慮他是不是在對你說謊。

白可老師:你聽起來很緊張,出什麼事了嗎?

當我們撒謊時,我們的說話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談話中會開始出現停頓,這些停頓比平時所花的時間更長或更短。

我們會一反常態地在句子中間突然停頓,或者比平時回答問題的速度更快。

我們會延長一些語氣詞,在思考怎麼說時發出像“嗯……”“哦…… ”之類的聲音,一些平時沒有口吃的人甚至還會由於精神的緊張而突然變得結結巴巴。我們會以同樣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話語。

這可能與我們突然喜歡用長句子講話有關,因為我們害怕別人插話打斷,所以用長句子反覆講是一個最簡單易行的辦法。

反之,我們也可能突然開始使用非常短的句子,就好像害怕言多必失一樣。所有這些說話方式的改變都表明出了什麼問題。

此時,你應該開始注意觀察對方的臉或肢體語言有沒有其他的跡象。

白可老師:你聽起來很緊張,出什麼事了嗎?

語言的改變

經常撒謊的人有很多語言怪癖,他們會開始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說話。

很多說謊者的怪癖現在都變成了陳詞濫調,它們是如此常見,以至於一被說出來就會立即被我們察覺到。

這些怪癖即使在說謊者本人看來也十分明顯,但他們仍然難以避免使用它們。

大部分語言變化都可作為有效的測謊枝巧,因此學會聽取這些變化會很有用。

a.離題和反常

撤謊者常常在講話的時候離題,而且莫名其妙地把事情複雜化。在回答提問時言辭閃爍,比如:“嗯,我想你可以那麼說”“嗯,我的意思是,有可能這樣”“對,我的意思是……”。

b.每次都講得一樣

謊言經常都很空泛,沒有具體的細節。如果有人對你說了這樣的話,而你過一會兒再提出同樣的問題,說謊者幾乎會把以前講過的話一模一樣地重複出來。

而說真話的人更可能在重複時補充新的資訊,或者遺漏先前的細節。

記憶並不是那種我們想用的時候就拿出來,放回去的時候還一模一樣的東西。

記憶會隨時隨地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說真話的人在每次重複講述事情時可以關注到不同的方面,而說謊者由於害怕自相矛盾,則會每次複述得一模一樣,而且很少勾畫細節。

對於講真話的人,你可以要求他比以前講得更具體一些,而他也能做到(除非記憶過於久遠,他已經遺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對於說謊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能現編出新的謊言。

比如:“我整晚都一個人待著。我看完電視,然後就上床睡覺了。”

“你看了哪些節目?”

“嗯。。。讓我想想。。。。有……”

C.放煙幕

說謊者常常用一些空洞的話語來保護自己,比如頻繁地使用抽象概念或者不合邏輯的推論。

說謊者在迴應別人時,常常說些貌似有理實則空洞無物的話語。

例如,前紐約市市長戴夫·丁金斯在被指控逃稅時,是這麼回答的:“我沒有犯任何罪行。我所做的不過是遵紀守法。”

比爾·克林頓在被質問是不是與萊溫斯基有染時,是這麼回答的:“這要看什麼叫‘是’了。”

或者——“我可以用兩種方式來回答,就看你怎麼問了。”

白可老師:你聽起來很緊張,出什麼事了嗎?

d.以拒絕的方式保持距離

說謊者傾向於使用否定語。他會一反常態地描述某種事物“不是什麼”而不是“是什麼”。

政治謊言尤其喜歡用否定語來表達。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尼克松有名的陳述:“我不是一個騙子。”而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都會說:“我是一個誠實的人。”

由於他如此關注自己想竭力否認的事物,所以會不自覺地圍繞著那個事物來陳述事情。

e.使用泛稱來拉開距離

說謊者往往會盡可能避免使用“我”或者“我的”之類的詞語,這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

同樣的道理,說謊者也傾向於使用“總是”、“從不”、“每個人”、“沒有人” 之類的泛稱,以避免對某個人或事物做精確的描述。“你放心,這兒從來不發生那種事。”

f.使用過去時來拉開距離

讓自己與謊言拉開距離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用過去時而不是現在時來述說謊言。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當你問:“你正在做什麼? !”說謊者會這樣回答:“我剛才什麼也沒做! ”(而不是“我沒在做什麼!”)

白可老師:你聽起來很緊張,出什麼事了嗎?

g.有所保留的表達

電影裡很多糟糕的謊言都是這樣開頭的:“聽著, 我知道你不會信……”,或者“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是……”,一個意識到自己在行騙的說謊者常常運用這類保留說法,他先肯定對方可能產生的懷疑,但同時又解釋了這種懷疑是不必要的。

但問題在於,這是一個掩蓋謊言的常見方法,而事先打預防針反而讓我們更加懷疑即將聽到的內容。

最有趣的種保留說法,就是直接說出自己在說謊,而自己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告訴你,這簡直不是真的!事情是這樣……”。

h.複雜的語言

也許有點奇怪,但是說謊者常常會運用比平時更為嚴謹的句法。

很多說謊者會突然開始恪守語法和發音規則,而不再說平時最喜歡說的俚語和非正式縮寫詞。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說謊者感到緊張,因而表現出更為正式的行為。

我倒是覺得,這可能是因為說謊者在無意識中想強調自己說的話,因而想盡可能把它表達正確。

這與謊言的內容相關,但要看說謊者如何表達它。謊言的非真實性被精確的語法過度彌補。

如果我們要假裝在意其實並不在意的東西,我們不會簡單地說:“不,那並不好。”而會這麼說:“我覺得那既不恰當也不合適。”

i.拉長句子

謊言需要時間來形成,因此說謊者會出現很多口頭語變化,比如停頓、結巴、拉長句子等等。這會導致說謊者用比平時稍慢的節奏來說話。“是——的,是——這樣,對不起,我是說它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