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葛嶺

在寶石山的西側,有葛嶺;葛嶺的西側,是棲霞嶺。

葛嶺高125米,橫亙數里,因東晉高士葛洪在此煉丹、行醫、著書而得名。

葛嶺與寶石山,這兩座峰嶺恰到好處地連在一起,端坐於西湖岸北,像西湖面前的一道天然屏風;我曾三次翻過寶石山到葛嶺,兩座山的分界處在哪裡,直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

西湖的葛嶺

西湖多山,且山山相通;上到葛嶺,便有很多條路。

光是主道,就不下四條。你在西湖邊的北山路、葛嶺路、棲霞路或是什麼路上轉悠,一不小心上了葛嶺,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但最通達順暢的,是正南面葛嶺路上的一條山道。

從北山路拐進葛嶺路,走不多時,會看見一個山門:黃色的牆、黛色的瓦,磚石混合結構,四柱三間三樓,正中為一圓形拱門;拱門兩側的牆壁上,右刻“抱朴”,左刻“道院”; 再外側,分別是兩幅太極八卦圖;拱門上的匾額上陰刻“葛嶺”兩個大字。

西湖的葛嶺

拱門上有四根柱子,內側兩根上鐫刻:“初陽臺由此上達;抱朴廬亦可旁通”,落款為“民國四年,錢塘王家治撰句並書”。

外側的兩根柱子上,也鐫刻著一副楹聯:“點綴名山有勾漏丹青著色;登臨絕頂看扶桑旭日來朝。”落款為“吳縣楊世偉(楊叔英字世偉)敬立”。

看見這副對聯,不由地想起歐陽修《送徐生之澠池》中的這句話——“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山門正對的是平坦的石板小路。小路兩旁多深宅大院。

走千餘米,眼前出現一石階,階上有一穿越性小亭,名“迎風邀月亭“。

西湖的葛嶺

拾級而上,從亭裡回望,便覺得那一門一牆,竟隔出來兩個世界:外面的一個,是熱鬧喧天的北山街、波光粼粼的西湖,蘇堤、白堤、斷橋、荷花……裡面的一個,是茂密的大樹、秀麗的山峰,枯藤、古道、寺院、老宅……

跨過迎風邀月亭後,石級漸趨陡峭,山林越發茂密,環境更加幽閉……世俗被拋在腦後,漸行漸遠……

拾級而上,又折數個彎,蹬數階臺。半路崖壁上頗多石刻,大多是像“人間福地”、“不亞蓬瀛”這樣的美譽。

繼續向前,山腰的轉彎處又出現一個四角的小亭。亭是四面通透的露亭,可歇息,也可觀望。

西湖的葛嶺

路在小亭處分了兩道岔,一條通往抱朴道院,一條通往道院的茶室。

從露亭處往北繼續拾級而上,行至半山腰處,遇到一座平橋;過平橋,腳下的石階路開始變緩。

西湖的葛嶺

路至平坦處,臺階旁出現一座假山。假山依原來的山跡垂臂,用湖石疊置出一個高高的屏嶂。

西湖的葛嶺

我仔細端詳著這堆石頭,見其亂而有序、玲瓏剔透;並有小道盤旋曲折其中,可賞可用,覺得它被譽為“西湖第一假山”,還是頗有道理的。

在石山前面,鑿出了一口半圓形的水池,叫“滌心池”。

西湖的葛嶺

待抬頭時,見半空的崖壁上突兀現出一座寺院的部分黃牆,黃牆之上,是一座殿宇的飛頂。

那大殿飛簷挑角,像棲息在高處的一隻大鵬,展翅欲飛;而殿前波浪式的院牆,黃色的牆體如龍身,黛色的瓦蓋如龍鱗,在山林中或隱或現、遊弋起伏。——好一個葛嶺仙境!

西湖的葛嶺

從滌心池起,繞著假山盤旋而上,到右側的一個大臺階前。臺階像一個螺旋式的“樓梯”,盤旋著升向高處。

西湖的葛嶺

上“樓梯”後,有一平臺。平臺的右邊,是寺院的大門,硃紅色;門頂懸掛巨幅的橫匾,黃色;上書“晉代名院”四個大色,黛色。

西湖的葛嶺

從敞開的大門中,一眼就瞥見了一座大殿的正門。大殿屋簷下懸立著一個神仙雕像:他赤面髯須,三目怒視;他身披金甲紅袍,左腳踏風火輪,右手舉鋼鞭,威武不凡,令人生畏!

西湖的葛嶺

這尊神,就是道教的第一護法神將王靈宮。

王靈宮的本領很多,他是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據說他額上的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察看善惡。

他的級別也很高。道教有五百靈官,他是這五百靈官之首,稱號“都天大靈官”。

既有本事,級別也高,他便成了道教中極重要的一位神仙,享受著國家祭祀的待遇,在許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

自然,人們來到宮觀,最先朝拜的一定是這位面對山門的王靈官了;所以,民間有俗語曰:“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

西湖的葛嶺

在王靈官背後的屋簷下,懸掛著一幅黃色匾額,上書“抱朴道院”四個大字。

老子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西湖的葛嶺

“抱朴”,是道教的教義,即返璞歸真,不為物慾所誘惑,不為世事所困擾,所謂的“人行道歸樸”。

登上十級臺階,進入大殿。大殿正中供奉著葛洪祖師像,左側是純陽祖師,右側是朱大天君。

西湖的葛嶺

純陽祖師本名呂洞賓,就是被二郎神那個不識好歹的哮天犬咬了一口的那個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的祖師。在我看來,呂洞賓有名氣,不是因為被狗咬了一口,而是因為他的確多才多藝。他若沒有點道行,面對巨浪洶湧的東海時,怎麼敢提出不靠乘舟、只憑個人道法過海的建議呢?

據《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里,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遺留下的著作極其豐富,《呂祖全書》、《呂祖詩集》《呂祖百字碑》等皆是他的傳世作品。

這樣能文能武之人,一定幫助過不少人,又沾上了道家的仙氣,民間就索性讓他得道成仙了。

朱大天君據說是明末的思宗崇禎皇帝。

西湖的葛嶺

朱大天君

崇禎十六年,年僅33歲的最後一位漢人帝王、明思宗朱由檢用一條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江南百姓念這位年輕君主生前不邇聲色、起早貪黑、勵精圖治,又被其以身殉國時“不敢見先人,亦不敢終於正寢,任賊碎裂朕屍,但弗傷我百姓,”於是“自去冠冕,以發覆面”,在煤山壽皇亭的一棵歪脖子樹上投繯自盡的決絕悲壯的局面所感動,說他殉國是合乎大道的“仁”,死前逼死嬪妃免受凌辱合乎“義”,不爭天命成為九五之尊為“智”,死前庇護百姓是“禮”。這樣仁義禮智俱全的年輕皇帝,死後就被人們自發地封為神,奉祀於寺廟內。

西湖的葛嶺

大殿正中正氣凜然的道人,就是葛洪。

葛洪,江蘇句容人,自號抱朴子。

葛洪幼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困,以砍柴所得買紙抄書,刻苦攻讀,十年如一日。正如《晉書》所言,他“博聞深洽,江左絕倫”,最終成了滿腹經綸的博學名家。

他晚年來杭,在寶石山塢建抱朴廬,並在山上挖井、築臺、煉丹,後人將他住過的山叫葛嶺、葛塢。

葛洪殿前有一小院,小院東端頭有一個照壁。照壁上雕刻的是九條色彩繽紛、形態各異的中國龍,——有粉色的、有白色的、有藍色的、有褐色的、有赭色的……有張牙者、有舞爪者、有搖首者、有擺尾者、有戲珠者……俱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似要騰雲駕霧、一飛沖天而去!

西湖的葛嶺

照壁上方,露出了上方大殿的徽式五疊式馬頭牆,白牆黛瓦,一排排望去就像昂首嘶叫的馬頭,有“萬馬奔騰“之氣勢;又像一浪高過一浪的浪頭,給人以波濤洶湧之感。

這才明白,這小園之上,必有另一個院落。

門口的道姑看我站在照壁前發怔,用手向上一指,笑曰:“上面還有。”

我笑著謝她,還是不知道從哪裡可以上到高處。

在那裡仔細尋了一會兒,發現在照壁的右手處、也就是這個小院子的東南角落處,隱匿著一條磚石小徑。就想這色彩鮮豔的龍壁,倒像個導路者,你來這裡觀賞它了,就看見它上面的建築了,也就會去尋覓上到那裡的路了。

第二個院落裡有半閒草堂,草堂南側是紅梅閣,紅梅閣南側為抱朴廬。

西湖的葛嶺

每到一個院子,總會發現院子角落處的臺階小路,上臺階峰迴路轉處,總會看到別樣的建築和風景,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半閒堂,曾是窮奢極欲的南宋太師賈似道的住處,現在裡面供奉著財神趙公明、慈航道人和文昌帝君。

據說,這位權臣當時的宅院可不止這麼一點,他的豪宅大院,從葛嶺山上一直延展到西湖邊。

紅梅閣典雅秀氣,木雕、飛簷、鏤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閣樓。

西湖的葛嶺

從紅梅閣處,可到抱朴廬。這是一個面向西湖的茶室,1915年,上海的顏料商人楊叔英建造了這座二層小樓。

西湖的葛嶺

從1915年到1919年的4年間,楊叔英聯合上海染業界的富商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自葛嶺山腳一直到山頂,進行了浩大的修復及增建工程;他們在西側巖壁上鐫刻了“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無形之父母也”兩行大字,對這位葛祖師爺表達“知恩圖報,飲水思源”之情。

西湖的葛嶺

從紅梅閣的小院再沿石階而上,是太極閣,裡面供奉的是三清祖師。

西湖的葛嶺

閣前的平臺小院,正對著西湖湖面。站在臺上觀望,真是山清水秀,碧波萬頃;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太極閣的楹聯,十分耐人尋味。 門廳內的對聯曰:“ 去留無意靜觀天外雲捲雲舒 榮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我看了這句話,覺著與範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雖說略感消極,卻也不失大丈夫能屈能伸、曠達風流之氣概;尤其是在一個人無奈的時候,這話不知道叫人少遭多少罪呢!

西湖的葛嶺

太極閣的前廊裡有兩幅楹聯,一聯曰:“門前碧水如寶鏡 窗外青山列畫屏” ;另一聯曰:“鳥語花香何處更求閬苑 山明水秀此間便是蓬萊。”

西湖的葛嶺

“閬苑”和”蓬萊”,都是神仙住的地方,自是未曾見過!

說到“閬苑”,想起《紅樓夢》中一首叫作《枉凝眉》的曲子,第一句就說:“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這個“閬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說她是“仙界的花草”。

林黛玉本是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絳珠,就是紅色的珠子。一株凝聚著淚血的花草,赤霞宮神瑛侍者每天又時不時地以甘露澆灌,那該是怎樣的美呢?!

西湖的葛嶺

提及蓬萊,倒想起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美麗的蓬萊仙島,是那樣的可望而不可及,只好寄希望於一只青鳥。

小李的詩詞,總是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恍惚迷離之美,就像朦朧的蓬萊仙境。所以,金朝元好問便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詩人都說李商隱西昆體的詩美好,只可惜卻沒有人為他的作品像鄭玄注古書那樣做出完美的註釋。

也許,美到極致的東西,就僅僅是一種意境,是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吧!

西湖的葛嶺

太極閣再向上,是最高處的院落,裡面有東西向的元辰殿和南北向的救苦殿。

西湖的葛嶺

元辰殿中供奉著生下了北斗眾星的“鬥母元君”和六十個星宿神“六十甲子”。

從最高處向下俯瞰,見那些廟宇大殿、亭臺閣榭、石板小徑和雅緻小院,全都依山勢而建,相依相靠、不爭不搶,這才造出了這般妙趣橫生的意境來!難怪宋高宗趙構要將這裡指定為御花園。

西湖的葛嶺

從道院出來,發現西側有一口古井,古井用石欄圍了起來,欄上寫著“煉丹古井”。

西湖的葛嶺

這井,是葛洪煉丹用的。他把練好的丹藥投放到井裡,飲用井水就可以防疫治病。

據明萬曆年間的石碑《重建葛仙庵碑記》所記載,這裡原來有三十六口井。

葛洪煉丹,雖說沒有煉出長生不老之丹,但他兼通醫藥,開創了中醫藥中礦石入藥的先河,他煉製出的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都是外用藥物的原料。

他的實驗和實踐,對中藥炮製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丹藥在外科瘡和面板科方面的獨特療效,也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奠定了基礎。

西湖的葛嶺

他在著作《抱朴子》中,最早記錄了火藥的成分;他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他還記載了雌黃(三硫化二砷)和雄黃(五硫化二砷)加熱後昇華,直接成為結晶體的現象……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整個化學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從中國傳出來的。”

西湖的葛嶺

他著作頗豐,《抱朴子》,內外篇總共8卷,內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 。

他“慈心於物,恕己及人”,潛心醫術,懸壺濟世,留下了《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等偉大的醫學著作。

西湖的葛嶺

《肘後備急方》,是一本“夾在胳肢窩裡”的急救小冊子。

在這本小冊子裡,有許多中國乃至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結核病的觀察和描述、測試黃疸的偏方、別具一格的“速效救心丸”……以狂犬腦髓敷傷口治狂犬病,以青蒿莆絞汁治瘧疾,以小夾板療骨折復位……灸治、捏積、食道異物急救……

西湖的葛嶺

他是最早對天花進行記載的人, 比阿拉伯醫生雷撒斯還要早500多年;他也是最早發現沙蝨,還知道它是傳染疾病的媒介的人,比美國醫生帕姆的記載,要早1500多年。

西湖的葛嶺

他開創性地以儒家學說完善了原始道教的理論體系,使道與儒相結合,因此有了“道與儒通”的說法。

西湖的葛嶺

在他孜孜不倦的“化學實驗”過程中,還發明瞭染色、釀酒、制箔及化妝品等技術,為手工業者們提供了謀生手段,繁榮了相關行業的經濟。

他被煉染業尊為祖師,他的畫像被懸掛在印染業作坊內;舊時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葛洪誕辰日,杭州附近的絲綢煉染業中人,會集聚到葛嶺來祭祀葛洪祖師。

他的成就,涵蓋了化學、醫學、天文學、文學、哲學和軍事學等方方面面,成為中國唯一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名醫之一的中國醫學家。

西湖的葛嶺

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說:在我的青蒿素研究陷入迷茫的時候,是葛洪啟發了我,給了我靈感。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博士,在詳盡地研究了葛洪後,曾驚奇的嘆道:葛洪是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鍊金術師,他開啟了世界醫學化學的源頭。

如今,葛洪的雕像被立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裡。在這裡,他不啻被視為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還被視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西湖的葛嶺

在古井旁,有一片空地,這是古抱朴道院的遺址。

西湖的葛嶺

東晉時,葛洪在此山為百姓採藥治病,並在井中投放丹藥,飲者不染時疫,他還開通山路,以利行人往來,為當地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人們就在這裡建“葛仙祠”奉祀他。

元代時,祠廟毀於戰火。明代重建,改稱為“瑪瑙山居”。 清代復加修葺,以葛洪道號“抱朴子”而改稱“抱朴道院”。

西湖的葛嶺

從道院出來,沿石階向更高處攀登,山路漸行漸陡。

走很久, 遇到一個大亭;亭是搭建在一個高臺之上的,這便是初陽臺了。

西湖的葛嶺

這是葛嶺的最高處,相傳葛洪曾在此處煉丹,“吸日月之精華”;但後人更願意津津樂道的事情,是在此處觀日出。

這裡是觀西湖湖上日出的最好的地方。亭內正中的石碑上,記載的就是初陽臺的來歷:清晨日出之際,四周還是灰暗朦朧的一片,但臺上已現出了第一縷陽光。向東遙望,西湖水連著錢塘江水,浩淼無邊。

西湖的葛嶺

陽光先是微露一痕,剎那間霞光萬道,半天俱赤、山鳥群飛……隨著太陽昇高,湖上光景迷離倏忽,瞬息萬變。倘若在十月朔日,還能見到日月同升的奇景。

清朝雍正《西湖志》也描述說:旭日初昇時,山鳥群起,遙望霞氣,一影互相照耀,傳是日月並升。

清代的百一居士在筆記小說《壺天錄》中記載有一則關於嘉慶二十四年九月三十日晨於初陽臺觀“日月並升”的景象:“東方漸明,紅雲雲片片,相催而上。有一紅一黑者,大如車綸,並行而上。紅者熾若火球,光華四射;黑者甚晦,暗如潑墨,蓋即晦夜月魄也。“

清同治初的《杭俗遺風》卻說:“天將曙,紅日初浴海而出。遙見西方平地線上,變有一輪,掩映雲際,即月也。約過數分鐘,即不可復見矣。”

西湖的葛嶺

元代時,人們稱這景象為“葛嶺朝暾”,並將其列為錢塘十景之一。“朝暾”,就是“初升的太陽”。

我登上陽臺,見亭子裡溫馨一片:有人在鍛鍊身體;有人在談笑風生;有人在大聲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

西湖的葛嶺

我向東方遠眺,不禁又想起了山門上的這句話——“點綴名山有勾漏丹青著色;登臨絕頂看扶桑旭日來朝。”

西湖的葛嶺

我彷彿看見,有一輪圓圓的太陽,它在東方極遠處的地平線上出現,那裡,是大片、大片的扶桑樹。

西湖的葛嶺

火紅的太陽,輕拂著扶桑樹的樹梢,冉冉地升起,映照著同樣火紅的、美麗的扶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