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故城的少卿坊,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2008年,重慶開縣老城,隨著南河大橋的爆破,這座老城完成全部搬遷清庫,退出了歷史舞臺。十多年後,還是在故城的地方,建起了開州故城。開州故城還沒有對外開放,而它外圍的濱湖公園已經和大家見面了。

重慶開州故城的少卿坊,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消失的開縣老城)

在開州故城的漢豐湖邊,一座大型牌坊格外突出,它面朝漢豐湖,和遠處的文峰塔遙遙相望。這個牌坊是開州故城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它叫“少卿坊”。

重慶開州故城的少卿坊,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少卿坊)

起初聽到這個名字,我覺得很陌生,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少卿坊的名字,相信很多開州人也是如此吧。

開州融媒體有提到少卿坊——據說,在咱們開州的歷史上,曾經出了一位德藝雙馨的御廚,所以在他告老返鄉時,皇帝便賜了“少卿”這個名號。

重慶開州故城的少卿坊,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對開州文史饒有興趣的我,對於這僅僅50個字的描述還意猶未盡,於是翻閱張昌疇老師編著的《開州人文史話》,才得知少卿坊背後的故事。

開州素有“舉子之鄉”的美譽,舉子的高峰時期在清代,而在明代時期,整個開州只出了一位進士,他就是汪瀚,因被皇帝封為光祿寺少卿,因而要叫汪少卿。

重慶開州故城的少卿坊,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汪瀚是開州盛山裡人(大致在縣城或附近),從小就勤學好問,胸懷大志,後來考中了進士,並出任河南修武縣知縣。汪瀚為官清廉,處處為老百姓著想。汪瀚還是一個孝子,他父母去世後,他便辭官回家守孝。之後汪瀚在河南扶溝縣任職,不久之後調到京城任太僕寺丞,後來升遷為光祿寺少卿、太子少傅。

明代的光祿寺是負責御膳食材的購買,凡是和皇宮相關的飲食方面,都由光祿寺“辨其名數,會其出入,量其豐約,以聽於禮部。”光祿寺的一把手是光祿寺卿,二把手是光祿寺少卿。

明代皇帝知道汪瀚的德行之後,還發檔案褒獎。從家鄉走向皇宮,再到皇帝褒獎,汪少卿這一路走來,在明代時期的開州僅此一人。

重慶開州故城的少卿坊,你知道它的故事嗎?

少卿坊不僅作為一個景觀,更是對於歷史的傳承,和對汪少卿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