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瓷胎畫琺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琅,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琅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至今仍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喜愛和收藏。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雍正/乾隆 琺琅彩宋人詩意圖搖鈴尊(雙陸尊)

尺寸 高18cm

RMB  17,250,000

尊口微撇,長頸溜肩,直腹淺圈足,形似一隻覆置的搖鈴而得名,又因造型類似古代雙陸棋,也稱雙陸尊,系康熙朝創設的一種用於插花的陳設器。瓶腹外壁以琺琅彩描繪山石嶙峋,古木參天,傲然挺拔,山花綻放,其間雲霧繚繞,老者策杖站於松下,回首遙望,兩三童子跟隨其後,其樂融融。背面墨彩書:“山僻誰家綠樹中,短牆半露石榴紅。蕭然門巷無人過,三兩孫隨白髮翁”,後隨“竹裡”朱印,與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清乾隆御題詩西湖圖搖鈴尊相同款印。全器造型端莊規整,線條流暢,筆觸細膩,濃淡有致,層次分明,畫意高雅,猶如白紙作畫,細膩的表現出了詩中場景及作畫者深厚的繪畫功力,有南宋青綠山水的遺風和超凡脫俗的靈秀氣味。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尺寸 高9cm

RMB 16,675,000

此件琺琅彩小瓶造型直口,直頸細長,雙耳繪藍料紋飾,頸部以黃、綠、胭脂紅琺琅彩繪西洋花卉為飾。器身呈橢圓形,圈足外撇。外壁前後對稱開光,以諸色繪以卷枝紋為邊框,開光內繪製兩組琺琅彩漢裝仕女嬰戲圖案,仕女面部繪畫柔美細膩,明暗有致,極具清宮郎世寧繪畫風格。開光外以綠琺琅彩繪卷草紋為地,配色甚是清雅。底足用極為罕見之紅料彩書“乾隆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此瓶外形小巧精緻,各種料色匹配和諧,以西方寫實筆法描繪中式古典人物,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此件小瓶僅高9釐米,造型別致,小巧玲瓏,形體秀美。胎質堅質輕盈,有“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之感。

乾隆時期白地琺琅彩瓷,是由如意館畫師在景德鎮特製的白瓷素器上精心繪製而就。考諸文獻,製作琺琅彩瓷在北京有三處;一為故宮內“啟祥宮”的“如意館”;另為圓明園;再為怡親王府

其作品彩料透亮,紋飾清晰,尤其是人物面龐的點染具有西方油畫的三維效果。此類作品細膩典雅,素負勝名。其寫實之風,或受如效力於康雍幹三朝的郎世寧(1688-1766)等西洋宮廷畫師影響

琺琅彩器,指在養心殿御作坊製成的彩繪銅、瓷及料器。養心殿毗鄰帝王住處,便於聖上直接檢察成品。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乾隆 琺琅彩開光花鳥紋對碗

尺寸 底徑4.4cm;口徑12.3cm

RMB  9,200,000

此對碗造型規整,口部微微外翻,口沿描金,器身黃釉為底,施以粉彩繪製蓮花紋飾,寓“為官清廉”,開光內繪花鳥紋飾,造型生動精巧,整體畫面構思精巧,色澤濃淡適宜,繁麗中殊有玲瓏剔透之致,極是清雅。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乾隆 琺琅彩開光花鳥紋貫耳小瓶

尺寸 高9.8cm

RMB  6,325,000

小口微撇,直頸細長,繪藍料卷草紋飾,雙耳以綠料堆花為飾。器身呈橢圓形,圈足外撇。外壁以胭脂紅料牡丹紋為地,繪兩組琺琅彩花鳥圖案開光,以綠彩卷枝紋環繞為邊框。底足書藍料彩「乾隆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此瓶外形小巧精緻,各種料色匹配和諧,以西方寫實筆法描繪中式自然風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中外器型相似之例較為罕見,包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錦地開光西洋人物圖貫耳瓶,其器身上半部釉色紋飾及外壁紅彩牡丹紋地與本件拍品近乎一致,當為同時期相似工藝之作。

見諸拍賣市場之案例為一件清乾隆琺琅彩西洋人物貫耳小瓶,先後於1993年10月25日及2000年10月29日上拍於香港佳士得與蘇富比,現為莊紹綏(Alan Chuang)收藏。其造型紋飾同樣與本件拍品殊為近似,僅開光中琺琅彩人物及底足處紋飾相異。此外北京故宮藏一件清乾隆琺琅彩開光人物圖貫耳瓶亦在外形上與本品類似。

琺琅彩開光貫耳瓶之釉料紋飾為乾隆時期新穎的裝飾方法,主題圖案受西洋畫風影響,注重寫實,描繪精細,色彩深淺合宜,立體感躍然。輔助紋飾釉色繽紛,呈色明豔,且圖案細密有序,莊重典雅,體現了乾隆時期琺琅彩藝術創作的高度成熟性,價值未可估量。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乾隆 琺琅彩西洋人物紋玉壺春瓶

尺寸 高23cm

RMB  4,070,000

在琺琅彩誕生之前,明清兩代的宮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鎮燒造後運至北京。唯有琺琅彩,是在景德鎮先挑選最為優質的素器,運到清宮造辦處,再由宮廷畫師繪畫後進行第二次燒造。

由於琺琅彩製作難度大,成本昂貴,往往製作一件琺琅小瓶要精描細繪三至四個月時間,所以傳世的很少。據記載,原清宮收藏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最集中的地點是乾清宮端凝殿內,共有400件,每一件或兩三件盛一木匣,匣蓋上刻填色品名,後來,其中的300多件於1933年古物南遷後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臺灣,剩下的40件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琺琅彩瓷器應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

琺琅彩的珍貴與神秘,使得全世界收藏與投資中國瓷器的人,無不對琺琅彩心馳神往。一隻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以1億5千萬港元的“天價”成交,創下清瓷在國際拍賣史上的最高紀錄。

清乾隆時期其白地琺琅彩是由如意館畫師在景德鎮特製的白瓷素器上精心繪製而成的。尤其是人物具有西方油畫的立體效果。此件器物白瓷胎,釉質純淨細膩無瑕。由置銅膽,外翻銅盤口,用琺琅彩料設色作地採用油畫技法繪山水田園雨降風景畫面,色彩亮麗古雅,層次錯落分明。其工藝十分獨特,應為此時期的特殊器物,充分反映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民國或乾隆 琺琅彩課子圖蒜頭瓶

尺寸 高15.2cm

RMB  3,105,000

琺琅彩瓷自康熙十九年後始燒造,它和五彩以及其它一些中國傳統的釉上彩瓷相同,即先製成素胎經上色後再次燒製而成。琺琅彩瓷的名貴除了工藝水準外,畫工精湛是根本原因,當時在琺琅彩瓷上作畫的都是名匠高手,並在畫上配以與景物相配合的詩句,如此瓶,題詩:”芳心穿桂葉,瘦影怯秋光”,胭脂水印白文:碧如,朱文:先春。 乾隆帝對琺琅彩瓷珍愛有加,故琺琅彩瓷器的燒製數量超過康雍兩朝,所用白瓷胎仍是清宮造辦處庫存的上等填白瓷,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如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元年五月初二,太監毛團傳旨:著海望寄信與員外郎唐英,另將燒造琺琅之白磁器燒造些來。欽此”。

乾隆琺琅彩瓷採用軋道工藝,還大量吸收了西方油畫的技法,在題材上,亦出現了聖經故事、中國或西洋人物,以及受西方”洛可可”藝術風格影響的各種洋花圖案。且這些洋彩瓷的題詩上有朱文或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這些印章文字都和畫面內容及詩句相配合。如金成、旭映章用於黃紅秋花;彬然、君子章用於畫竹;先春章用於畫梅;鳳彩章用於鳳及鳥類;佳麗章用於牡丹、玫瑰、月季等花卉;壽如、山高、水長章用於山水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清•乾隆 琺琅彩杏柳春瓶】可資比較。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乾隆 琺琅彩盤龍瓜葉葫蘆瓶

尺寸 通高12.3cm

RMB  2,240,000

琺琅彩是清宮造辦處琺琅作利用琺琅料在皇宮內製成的一種極為名貴的宮延用瓷器,製品不多,均秘藏宮苑。這種用琺琅料二次燒成的釉上彩瓷器初創於康熙晚期,盛燒於雍正、乾隆時期。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琺琅彩的製作程式是:利用在景德鎮燒製後送進宮中的施釉的素白瓷作為瓷胎,由清宮造辦處琺琅作畫師遵照御旨,於其上以進口琺琅彩繪畫紋飾,然後經第二次窯火燒烤而成。雍正以後改良,以景德鎮新創的細白瓷為胎,在白釉上施彩,並且自制彩料。由於彩繪堆料厚,故此燒製出來的琺琅彩花紋在器表微微凸起,加上彩料色調濃淡分明,故紋飾立體感強。

清宮內務府把琺琅彩稱為“瓷胎畫琺琅”,這個名稱表示琺琅彩是在金屬琺琅器影響下移植而成的一個品種。琺琅彩這種名貴的宮廷御用品,三朝各具特色。此件器物呈葫蘆形,胎白釉細,器形美雅之中顯出高貴。頸部盤伏一三瓜威龍。器身用淡綠,嬌黃,胭紅琺琅彩料繪枝葉、葫蘆,繪製精細,紋飾生動自然。底足因損壞,為穩立,後配銅鎏金底座。底部“乾隆年制”四字藍料堆款,此類款識清檔內廷記載均為小件器物。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1997年春拍曾拍賣成交同類型粉彩器物。此件琺琅彩盤龍瓜葉葫蘆瓶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用料考究,與清乾隆同類琺琅器用料一致,紋飾繪製工緻精巧,色彩雍麗明快。經歲月滄桑,後人曾誤用為實用盛裝之物,口沿稍有損釉,圈足損傷,但為傳世孤品,自然彌足珍貴。

瓷器中的貴族——清代琺琅彩瓷器

清乾隆 琺琅彩百花小碟

尺寸 直徑10.5cm

RMB  943,000

此件小碟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以琺琅彩繪制“萬花錦”紋飾,意在百花不落地,碟內飾白釉,素面不施任何紋飾。底落“養和堂制”四字雙方框雙行楷書藍料款。這碟之上繪滿鋪盛開之菊、蓮、牡丹花卉、蓓蕾及枝葉,寓意百花呈瑞。西洋多喜用“Mille-Fleurs”(萬花)之稱號。然清宮之“錦地夾彩”、“萬花堆”或“錦上添花”等稱謂似更能表現花卉相互堆疊、不留空隙之圖象佈局。現藏巴黎吉美博物館之乾隆粉彩“萬花錦”紋罐可數其中至臻美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