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大家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就學過“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些知識,也就是說,我國公認的第一個王朝是夏朝,這算是深入人心的,也是從這個時候算起,我們中國有了上下五千餘年的歷史傳承。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關於夏朝究竟存不存在,國內外學術界的觀點大相徑庭,幾個世紀來一直爭論不休,我們姑且不去理會夏朝究竟是不是存在過,但是“夏代”,即殷商之前的那段歷史肯定是有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一、夏代存在的爭議

1、夏代確實存在

現在學術界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殷商之前的中國社會是沒有形成獨立王朝的,只是一個氏族部落林立,相互結盟,相互攻伐的情況。其實不用專業的學者,只要是對歷史稍微瞭解一下的朋友,靜下心來仔細的推敲一下,就基本可以斷定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比如我們已知很早出現的二里頭早期遺址,還有比二里頭遺址存在更早的,位於山東日照地區的兩城鎮遺址、山地陶寺遺址,以及山西的石峁遺址、龐大的良渚遺址等等,這些遠比殷墟要早的遺址,大都是以規模化城池的形式保留下來的,這說明即便是夏朝不存在,那麼夏代也一定是存在的。

既然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就要思考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有關夏代記錄的缺失嚴重,在這裡大慧做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推論,即這是人為造成的後果,那麼誰會是這方面的“重要推手”呢?我認為就是從殷商王朝開始的。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2、不可抗的人為因素

大家都知道,咱們上面提到的有關夏代,甚至比夏代還要早出現的這些遺址,其規模就已經佐證了一點,其實早在8000年左右,我國的中原腹地以及東南地區,就已經非常富庶了,有考古學家也稱之為“滿天星斗狀”,即各種部落的遺址分佈甚廣,大型的城市尚未被發現。

另外,我國有“戶口”這一說,最早的記錄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也就是東周的晚期階段,專家們根據研究推測,到戰國後期的時候,我國人口保守估計應該在3000萬到5000萬之間。

如果按照專家們的這個推測,那麼正常順延到殷商時代,人口不會低於1000萬,最有可能是保持在1000萬到3000萬人之間。我們繼續按照歷史學常用的規律往前順延,那麼夏代的時候,人口總數也應該不會低於1000萬人,而8000年前,中國地盤上怎麼也得有個數百萬人才對。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1、殷商時代的特點

難道一直到了殷商時代,除了商人以外,其他的族群都是啞巴?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的道理,在8000年前就已經創造了燦爛文明的中華先民,不可能在漫長的數千年時間裡還沒能夠掌握文字。

這也直接引出了一個問題,由於某種比較特殊的原因,導致這幾千年的資訊記錄基本上全部喪失,而最大的嫌疑物件,就是考古工作直接蹦出來,但是找不到任何發展源頭的甲骨文,即殷商王朝,他們幹這件事的可能性應該是最大的。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在殷墟的遺址中,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很多並非華夏固有民族的人類骸骨,經過比對發現,他們很有可能是黃面板的古歐洲人、愛斯基摩人,以及被稱為“小黑人”的大洋洲人。

從史料上來看,殷商王朝本身具有很強烈的宗教神話色彩,可是在早於殷商出現的大量古遺址中,並看不到大規模的人殉陪葬。早期的宗教帶有很強烈的排他性,和現有的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完全不一樣,她們往往是充滿了血腥與殘忍的,稱之為野蠻的文明也不為過。

在殷商存續的600年時間裡,他們一直在南征北戰,發動大規模的滅族戰爭,在如此野蠻文明的推動促使下,必然有很多之前珍貴的東西都會灰飛煙滅。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2、其他人為因素

除了來自殷商時代的人為破壞之外,在學術界還有人認為,繼殷商之後存在“補刀”的人,我國已知最早的一本史書是“五經”中的《尚書》,即“上古之書”的意思,關於他的作者一直沒有定論。

相傳是孔子整理編撰的,裡面的記錄也都是些君臣的對話,既然是孔子收集史官書稿編撰而成,那麼真假猶未可知。不過這證實了一件事,我國很早就有了記錄歷史的習慣,但是早期的文字都是記錄在竹簡、毛皮之上的,不利於儲存,尤其是經歷戰亂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毀於戰火。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創立秦朝之後,發動了著名的“焚書坑儒”,雖然按照《史記》中說的,主要焚燒的物件是民間藏書,目的在於把天下的知識分子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屬於典型的“愚民”政策。

對於之前六國的史書,雖然沒有全部焚燒掉,但也有一部分未能倖免,且從秦始皇的心理和手段推測,哪怕是剩下的史書,也都會被大幅度的修改,刪掉不利於秦朝統治,或者秦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內容和言論。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觀點差異巨大,是什麼原因讓其身世撲朔迷離

再後來,霸王項羽崛起,在進入咸陽之後不僅殺秦王,燒皇宮,掠金銀,還對宮中的典籍進行大肆破壞,比如上面提到的《尚書》就毀於一旦,一直到兩晉的時候才有人再次整理出來,由於夏商周秦時代的戰端不斷,古人保護意識不強,口述為主等因素,造成了大量史料的遺失。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