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當朋友,親子關係就和諧,否則,適得其反

不少家長儼然是個“督學”,動不動就會這樣問孩子:“作業寫完沒?”“考試感覺如何?”“怎麼又在玩手機啊?”於是乎,親子衝突不知不覺產生了,漸漸地就“雞飛狗跳”,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有人把親子關係緊張歸咎於老師佈置的作業過多,似乎作業少甚至是沒有作業,親子衝突就可以自行消失。其實並非如此,關鍵在於做父母的抱著什麼樣的姿態、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與孩子相處。愚以為,構建和諧親子關係可從三個方面嘗試。

首先,要學會“平視”。不少家長看待孩子總是呈“俯視”狀,動不動就以“老子”自居,甚至認為只有保持“高壓”態勢,在孩子面前才有威信,說話也才管用,其實不然。有時候,孩子表面上言聽計從,但內心情緒牴觸,其結果自然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時間長了,孩子還會產生壓抑感,繼而出現叛逆。如果我們換成“平視”,把孩子當成朋友、同志,那結果就大不一樣了。當家長的只要與孩子真誠、平等交流,就能構築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其次,要學會“透視”。有家長這樣感慨:“孩子長大了,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生疏,有事情也不對我們說了。”對於做家長的來說,這無疑是件很痛苦的事。當家長的無論工作有多忙、壓力有多大,都要以積極的心態擠出時間同孩子交流,特別是在他們小的時候,要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透視”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正確的及時鼓勵,錯誤的給予糾正。否則,等他們長大後就很難與其溝通交流,更不用說“推心置腹”了。

再次,要學會“仰視”。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說過,當人在積極情緒的支配下,就會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容易發揮自己的水平,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說,每一次正確的鼓勵都會使孩子產生健康的心態,每一句激勵的話都會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陽光。所以,當家長的要“仰視”自己的孩子,不要輕易否定他們。其實,孩子們對新生事物的探究精神、加班補課的吃苦精神、不恥下問的好學精神等,都是值得父母學習借鑑的。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作用不可替代。事實證明,父母的事業再輝煌、財富再耀眼,不把子女教育好,人生就說不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