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

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體量過來的

平坦的草原我像讀經書一樣掀過。

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叩頭時赤腳,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堅強的信念,步步趨向心中的聖城拉薩。

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

一位作家曾跟蹤一群轉經嗑長頭的人,記述了他們的旅途生活:

每天自上路起,只准唸經,不準講話,遇到非講不可的時候,要先念經以求寬恕。

途中遇河,要目測河距,涉水而過後補磕。下山時因有慣性,也不能佔便宜,下了山要補磕相應距離。

在雪深過膝的色雜波拉雪山,實在無法磕頭,就拿繩子丈量過,到拉薩後,每人補磕了四千八百個頭。

每天的磕頭有一定程式。早飯後步行到昨天磕頭終止處作了記號的地方,站一橫排,合掌齊頌祈禱經。

傍晚結束時,要向東南西北四方磕頭,意即拜見此地諸神靈,今晚我將暫棲於此,請求保護;

向來的方向磕三個頭,答謝一路諸靈與萬物,為我提供生活必需的水與火;向前方再磕三個頭,告示我明天將要打擾的地方神;

最後向前方鞠躬三次,不盡的感激與祝福盡在其中。

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

叩等身長頭的“三步一叩”:

第一步:取立正姿勢,口中唸誦“嗡、嘛、呢、叭、咪、哞”的“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向前行進一步;

第二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進一步;

第三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從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蓋著地;

一叩:全身匍匐著地,額頭輕叩地面。

這樣,“三步一叩”叩等身長頭的一個週期才算結束,然後再站起,以此往復,步步趨往心中的聖地。

叩等身長頭的每一動作都是有其含意的。雙手合十,象徵領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誨,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和移至面前、移至胸前,表示“心、口、意”與佛和合為一。

叩拜時,心發所願,口訴祈求,這樣才能實現心中的願望。

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

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人生是苦,而這個苦是可以解脫的,這個解脫的過程就叫修行。

修行是一條道路,一條通往人類內心最深遠處的道路。

而在這條道路的盡頭,我們就可以找到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夠讓我們瞭解到生命的真諦,使我們的生命自動達成充滿了喜悅的圓滿狀態。

在每一個有佛教信仰的人心中,布達拉宮就是精神的象徵、信仰的化身,無論男女老少,他們都可以拋家舍業、離家千里,忍受飢餓和寒冷,承受艱難和困苦,一路徒步一路朝拜,只為到達心中的這座佛地。

純淨的天與地,簡單的心和靈魂,在這裡你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還原最真實的自己,得到徹底的釋放和解脫,這樣的人間天堂,誰又不向往呢?

修行是一種最純淨的心靈活動,那是一個使我們的心境越來越清澈的過程,在佛前一次次地五體投地,它能使我們發自內心地追隨佛的精神,接受佛的教導,改過遷善,克服傲慢,變得謙卑、恭敬,懂得感恩。

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

關於現代轉經朝聖習俗,藏學家有段比較深刻的描述,小木看了十幾遍,嘗試著去理解:

現在的轉經朝聖習俗是在當下社會情勢發生劇變對傳統和現代的重審、重塑與重構。

與其說它是一種社會“整合”,不如說是一種社會“彌合”,一定意義上彌合了傳統與現代交匯時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

彌合了人們困惑心靈中的起伏與落差,彌合了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的不同步不協調,也彌合了現代都市生活中一個個孤單的個體。

現代社會分工日益微細,個人分化傾向自由和自我,都市民的生活早已遠離集體社群化,傳統文化的團結性也變得日益稀薄。

現代人不是不需要宗教了,而是不需要部分舊的宗教形式或內容,相反地,他們有時更加迫切地希望能擁抱某一種宗教或者宗教的變型體。

宗教天生的整合功能依然是被充分需要的。

轉經生活正是基於傳統生活的延續,現代生活的新需求,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人們太多的現世需求,一定意義上彌合了傳統與現代的斷裂。

用盡一生的信仰——他們的心靈是最乾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