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孟子認為,必須重視老百姓的利益,反對以暴力手段管理國家。推行王道政治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而有恆產,因有恆心。無恆產,因無恆心。恆產即為固定的土地,恆心即為一定的道德觀與行為準則,老百姓有了恆產,才會有恆心,有了恆產,才不會造反,為統治者效力,這樣社會才能夠安定,所以有沒有恆產是社會安定的前提。只有給人民一定數量的土地,保證他們有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過上穩定的生活。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作為一個民君,都會給人民一定的恆產,在當時來說是擁有一定的土地,讓他們上足以養父母,下足以養妻子,豐年有飯吃,災年不會餓死,如果連這基本的生存要求都達不到,那麼百姓將流離失所,造成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現象,更會招致人民的詛咒和怨恨。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綱領。

而人民擁有以五畝之宅、百畝耕地,就能安居樂業,不飢不寒,這樣統治者的天下才能夠長治久安。孟子始終把庶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更不同意法家以暴力手段來治理國家,為了確保“民為貴”的經濟戰略的實施,保證農民佔有一定的恆產。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在戰國時期,井田制日益崩潰,原貴族封邑中的農民,大多轉化為擁有少量田產的自耕農,小部分轉移為大土地所有的佃農,而一部分中小領主轉為新興的土地所有者,一切土地所有者都是恆產的範圍,也只有保證了百姓應有的恆產,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孟子清楚地認識到,人的思想,道德面貌,是同經濟狀況緊緊聯絡在一起的,生活上的保障,經濟上的富足,就會產生好的思想品德,走上善良的道路,反之如果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會產生壞的思想,缺乏道德,胡作非為。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孟子說:“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這也是為什麼要讓老百姓有恆產的根本原因。只有有了一定的生產資料作為穩定經濟來源,才能有正常的道德意識,也就不會違法亂紀。所以歷代的統治者,一般都很重視有恆產者有恆心的問題,人民有永久的產業,對於維護國家安定的作用是基本,從而提出土地問題解決的對策。

孟子認為治人必須建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只有生產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政權才能鞏固,而要做到這些必須減輕人民的負擔,活躍社會經濟,因此孟子提出要輕傜薄賦和不違農時,他提出要求國君到民間視察時,要做到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孟子理想的經濟制度是井田制。夏朝,賦稅採用貢法,商朝,賦稅採用助法;周朝賦稅採用徹法,其中夏朝以五十畝地為單位,商朝以七十畝地為單位,周朝以一百畝地為單位。其稅率都是十分抽一。孟子的恆產即在井田制之上,老百姓所擁有的私人固有的財產,就是維持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土地、住宅以及漁業、林業等副業生產資料。

孟子還主張開放湖泊荷塘,在規定的時間內捕魚,不用細密的漁網,魚鱉就食用不完。孟子意識到林木並非永久性資源,要按照時令進行砍伐,而且主張用商業的流通作用,方便人民的生活。聖明的君主給人民穩定的資產,使他們可以贍養父母,撫育妻兒,豐年溫飽,荒年不餓死。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徵用勞力的時候要分清時節,不能耽誤農活,反對濫用民力合破壞自然資源,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就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糧食,百姓就不能豐衣足食,也不能養出精兵強將,國家的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孟子認為,人民的利益是國家的利益,整體利於與個體利益是緊緊相連的,只有保證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才能更好的體現,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民的作用空前的顯現,社會發展趨勢是個體自然經濟,既給一家一戶的農民,一定數量的土地,供作為個體耕作,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而孟子所主張的井田制,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並且防止兼併,制民恆產,減輕農民負擔,實質是為了鞏固政權。

孟子之所以主張制民之產,關心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就是為了老百姓的生養喪死無憾,也而這一切是王道之治的開始。如果人民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那麼他們對一件事情,一箇中心思想,一個觀念是不能夠專心專意地做下去,中途並不因為貧窮而改變自己的節操,更不會見異思遷。

而只有品德優秀,有修養,學識的人才可以做得到。普通的百姓,只有擁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才能夠奉公守法,懂得禮義廉恥,懂得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

孟子認為只有保證百姓利益,他們才能更好地安居樂業為統治者服務

透過孟子的制民之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傑出的民本思想,他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思想政治家,當時這種小農經濟在生產力中,顯示出了它的威力與作用。

而孟子所強調的制民之產,準確地把握了時代的主要矛盾,雖然孟子的這種思想沒有得到具體的實施,而是一直處於空想主義,孟子把自己的仁政實施,完全放在統治者主動地推以及人的不忍之心的基礎上,這些都是靠不住的。孟子單憑仁義的說教,是無法被激烈的社會現實所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