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讀詩: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晚間閒來無事,找篇文章來讀,偶然的就讀到了這一句詩,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樸實,自然,不假辭色,純以白描手法,短短十個字,把山間雨夜的情味描摹得生動有趣,且又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禪意在裡面。可謂一見傾心,不覺反覆玩味,愛不釋手。

想必這是一位幽人,獨居於山中,晚來山間下起了雨,因為下雨,山中的野果不時被雨打落,啪啪啪的落地有聲,帶著一種禪味野趣。

查了一下作者,是摩詰所作,居然是王維,果然是王維,意外又不意外。王維的詩,優雅,清美,有一種閒花落定的禪意,

代表了中國田園詩的最高水平,是中國古典詩詞美的典範。

然而這句詩卻十分地樸實自然,頗有點陶詩的風範。同為田園詩,陶淵明的質樸,王維的優雅。陶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毫無雕飾,一派天然。

王維的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工筆清麗,意境空靈深遠。讀王維的詩是一種美學上的洗禮,但這一句倒頗有點返樸歸真的感覺了。

詩中並無提到是什麼季節,但是從詩中透露出來的情景,有草蟲有山果,很顯然這是秋天,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做《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這是王維晚年的作品,有一種遲暮之感,全詩只這兩句是點睛之處,其餘未免有些說教的意味,正是有了這兩句,整首詩才不會顯得枯燥。

從詩歌的藝術上來看他對景物的描寫更臻樸素,到達了一種所謂的人書俱老的境界,所以這句就顯得很樸實,沒有修飾,沒有造境,完全是以最原始的狀態示人。

那麼這山果是什麼果,是松果,松子,核桃,山楂乃至海棠果,都有可能。韋應物有一首《秋夜寄丘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極寫空山之靜,王維這句則寫山中的聲響,秋雨霏霏,蟲吟細細,上半句寫的是室外的雨聲,間或有山果落地的聲音,下半句寫的是室內一人燈下獨坐,你能聽到草蟲在低吟。

此處的草蟲,應該是蟋蟀之類,《詩經

·豳風·七月》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的詩句

,描寫了蟋蟀的遷徙,起初是在野外,隨著天氣的轉涼,它們便潛門入戶,隱在幽暗的角落裡,在秋涼中一聲聲地低吟。

蘇東坡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句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畫面感也極強,讀著這句詩,雨夜秋山的這一幕,宛然在目。

上半句寫的是景緻,下半句寫的其實是內心,雨夜孤山,燈下獨坐,外界的聲響與室內的情境有一種相互映照,它有一種自我觀照在內。情緒上不著一字,但內心的一種情緒卻透過這些情景聲響傳遞出來,以外界的聲音來襯托出內心的孤寂。

從句式上來看這一句又與他的那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頗為相似。都是名詞與介詞與動詞的組合,所以這首秋夜獨坐可與王維的另一首山居秋暝對照著來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同樣是寫秋天,同樣是寫山中,甚至這是同一座山,就是王維所隱居的輞川,所不同的是

一個寫雨後,一個寫雨中,前者清新悅目,後者純樸自然。

山居秋暝是他盛年時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在這首詩中他也寫了許多聲響,竹喧,蓮動,月華升起,清泉在石上流淌,有視覺,有聽覺,以聽覺為主,身為詩人同時也極通音律的他似乎對聲音格外敏感。

這些聲響是歡快的,其中也加入了人的活動,有浣女,有漁夫,勞作歸來一派怡然自樂,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優雅恬靜的田園諧奏曲,這首詩整體就有一種清新明快,愉悅之感覺。

而這一首秋夜獨坐,是王維晚年的作品,所謂時移事移,隨著時間的轉換,心境已大不相同,一個獨字點明瞭作者的心境有一種遲暮之感,有一種悲涼襲來。如今是鬢已霜白,已到了暮年聽雨的心境,蔣捷有一首《虞美人》,借聽雨寫出了人生的三種況味: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室外秋雨霏霏,蟲吟細細,愈發襯托出內心的那份孤寂落寞,王維的《秋夜獨坐》,這是一首適合一個人讀的詩,在秋天的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