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馬皇后一共為朱元璋生了

5子2女

皇后生皇子五人:長曰標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晉王,次今上,次橚封周王;皇女二人:寧國公主、安慶公主。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七》

《國榷》的作者、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卻在《棗林雜俎(zǔ)》一書中,提到《南京太常寺志》中有關於“

馬皇后無子

”的內容:

孝慈高皇后無子: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次皇妃某氏,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貴妃某氏,生相王、肅王、韓王、沈王;又次皇貴人某氏,生遼王;又次皇美人某氏,生寧王、安王,俱東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見《南京太常寺志》。

——《棗林雜俎·義集·彤管》

根據《南京太常寺志》所說,老大朱標、老二朱樉(shǎng)、老三朱棡(gāng)是李淑妃生的;老四朱棣是碽妃生的;而老五朱橚(sù)的生母卻不詳。

《南京太常寺志》,一看這書名,很官方啊。很多人便認為,這本書的作者,必定是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的,所以,書中內容的可信度很高。

《四庫全書》中確實有提及《南京太常寺志》這本書,但只有書目,沒有具體內容,看來當時已經失傳。這本書共十三卷,作者是明嘉靖年間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的

汪宗元

《南京太常寺志》·十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明汪宗元撰。宗元號春谷,崇陽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總理河道右副都御史。是書乃宗元為南京太常寺卿時所輯。

——《四庫全書·卷八十·史部三十六》

但此《南京太常寺志》,非彼《南京太常寺志》。

談遷讀到的那本《南京太常寺志》,有四十卷,成書於天啟三年(1623年),作者是嘉善人

沈若霖

。而這個沈若霖,並沒有擔任過南京太常寺卿。

掇其遺為《棗林雜俎》,中述,孝慈高皇后無子,不獨長陵為高麗碽妃所出,而懿文太子及秦晉二王,皆李淑妃產也。聞者爭以為駭。史局初設,彞(yí)尊(指朱彝尊)嘗以是質諸總裁,前輩總裁謂宜仍實錄之舊。今觀天啟三年《南京太常寺志》大書孝陵殿宇中,設高皇帝后主,左配生子妃五人,右祗(zhī)碽妃一人,事足徵信。…… 志凡四十卷,嘉善沈若霖編。

——《曝書亭集·南京太常寺志跋》

所以,清廷在編撰《明史》時,壓根沒采信《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說法,而是根據《明實錄》、《玉牒》等官方記載,認為馬皇后確實生了5個兒子。

那馬皇后到底有沒有生過兒子呢?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01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太子朱標出生於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初五

,生母是馬皇后。

丁亥。皇長子生,孝慈皇后出也。

——《明太祖實錄·卷之三》

那個被說成是生了太子朱標、秦王朱樉(shǎng)、晉王朱棡(gāng)的李淑妃,又是什麼人呢。

洪武十七年(1384年)十月初二,馬皇后去世2年多後,朱元璋冊封廣武衛指揮僉事李傑的女兒李氏為淑妃,掌管後宮。

丙寅。冊廣武衛指揮僉事李傑女為淑妃。冊曰:妃嬪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廟、理內治也,非淑德賢行,曷膺茲選。朕自後崩之後,欲得賢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廟,乃卜諸功臣之家,惟爾李氏最貞,特冊爾為淑妃,助朕以奉宗廟之祀,爾惟敬哉。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六十六》

很多人認為,李淑妃能執掌六宮,就是因為她是太子朱標的生母。

李淑妃的生卒年不詳,但看過李淑妃父親李傑的生卒年後,可以發現,李淑妃是生不出朱標的。

根據李傑墓誌銘記載,李傑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才投奔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李傑戰死,只有38(虛)歲。

公諱傑,字茂實,世居壽州霍丘縣之壽安鄉。丙申(元至正十六年)之歲,渡江來屬,上悅,使隸大將軍麾下。洪武元年,詔大將軍入中原,山東西河南北州郡相繼而下,獨所謂孔山寨者,賊恃險以抗我,公奮然先驅,與賊接戰,而賊眾大合,援不及繼,公遂死焉。時冬十有二月乙亥也,享年三十有八。洪武二年八月庚午,葬於京城南聚寶山之陽。公娶茆氏,封太夫人。子,男二人,長即都督公也,次即指揮史也。女一人,今為皇淑妃。

——《宣武將軍僉廣武衛指揮使司事贈驃騎將軍僉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銘》

太子朱標出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那時,李淑妃的父親李傑,還沒投奔朱元璋,更何況,朱標出生那年,李傑才24週歲。假設李傑結婚比較早,14週歲生下李淑妃,朱標出生時,李淑妃也只有10週歲,這怎麼生孩子。

老二秦王朱樉,出生於元至

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十一日

,那時李淑妃只有11週歲,也不可能生子。

老三晉王朱棡,則是在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十八日

出生的,此時李淑妃13週歲,生孩子也有點勉強吧。

所以,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都不可能是李淑妃生的。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另外,雖然李淑妃在馬皇后去世後執掌六宮,但朱元璋的嬪妃中,地位僅次於馬皇后的,卻是成穆貴妃孫氏。

孫貴妃是元帥馬世熊的義女,17週歲時,即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納為妾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初七,朱元璋冊封了孫貴妃、吳充妃、郭惠妃、郭寧妃、達定妃、胡充妃,

在這6妃中,孫氏列眾妃之首

。朱元璋向來講究先來後到,孫貴妃應該是朱元璋最早納進的妾室。

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孫貴妃去世。因為孫貴妃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所以,朱元璋便讓老五週王朱橚(sù),認孫貴妃為“

慈母

”,為她守3年孝。而太子朱標及其他皇子,則為孫貴妃守孝1年。

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讓周王替孫貴妃守3年孝,沒準周王原本就是孫貴妃生的,這是變相讓周王認回親媽。如果真是這樣,朱元璋就沒必要勞師動眾地修改定製了。兒子給親媽守孝,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在朱元璋親自寫的《御製孝慈錄序》中有載,根據《周禮》,“

所云父在,為母服期年,若庶母,則無服

”。朱元璋是真的太喜歡孫貴妃了,所以,他一定要讓兒子們為她服喪,於是打破定製,規定從今往後,當兒子的不但要為親生母親(即便父親還在世)守孝3年,嫡子、庶子,都要為不是親生的庶母守孝1年。

禮樂制度出自天子,於是立為定製:子為父母、庶子為其母,皆斬衰(cuī)三年;嫡子、眾子為庶母,皆齊衰(zī cuī)杖期,使內外有所遵守。

——《御製孝慈錄序》

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馬皇后入葬鐘山之陽時,孫貴妃、永貴妃、汪貴妃都一起祔葬。

己巳。以孝慈皇后梓宮將發引,具醴(lǐ)饌(zhuàn)告太廟,遣官致祭金水橋午門等神。仍遣官祭鐘山之神,曰:茲以今月庚午安葬孝慈皇后於鐘山之陽,以成穆貴妃、永貴妃、汪貴妃祔,尚祈神祐永保安寧。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四十八》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南京太常寺志》中記載孝陵享殿中有“

皇貴妃某氏

”的牌位,也是一處不合理的地方。

皇貴妃

”是明朝創立的沒錯,但第一個使用這個頭銜的人,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寵妃

唐氏

命武清侯石亨為正使,禮部尚書胡濙(yíng)為副使,持節冊封妃唐氏為皇貴妃。

——《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六十九》

不過,明英宗復位之後,就廢掉了唐氏的“

皇貴妃

”頭銜,並且讓唐氏為朱祁鈺殉葬。而明朝歷史上被承認的第一位皇貴妃,就是明憲宗朱見深的

萬貴妃

。萬氏去世後,明憲宗給其上諡號“

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萬貴妃的牌位,也不可能跑到孝陵去吧。

二十三年春,(萬氏)暴疾薨,帝輟朝七日。諡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02

沈若霖的《南京太常寺志》中關於“

馬皇后無子

”的內容太過驚世駭俗,談遷和李清,也對此表示懷疑,所以,都親自跑去孝陵求證。

談遷估計是沒法進入孝陵享殿,便去問了守陵太監,那些太監告訴談遷,馬皇后確實無子。談遷便相信書中內容是真的,他在《國榷》中,也採信了這一說法。

孝陵閹人,俱雲孝慈高皇后無子,具如《志》中。

——《棗林雜俎·義集·彤管》

感覺談遷挺奇怪的,為什麼那麼相信守陵太監的話呢?即便這事是真的,那些幾百年後的守陵太監,是怎麼知道洪武朝的秘密的?這種驚天大秘密,不但被幾個守陵太監給知道了,而且誰問都往外說。

明末官員李清,藉著弘光年間元旦(即1645年的元旦)拜謁孝陵的機會,與時任南明禮部尚書的錢謙益一起,進到孝陵寢殿中去驗證《南京太常寺志》說的是不是真的。結果,他們看到的,和書中描述的一樣。但李清也發現了問題:怎麼沒有標出周王朱橚的生母?最後李清只好自己腦補:可能周王是孫妃生的。

予閱《南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載所出,觀太祖命服養母孫妃斬衰三年,疑即孫出。

——《三垣筆記》

李清和錢謙益去孝陵查探的那年,崇禎皇帝早已去世,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那時清軍即將南下,孝陵裡是否還有人在精心管理,都是個未知數。

那就再看看他們之前的人,是怎麼說的。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嘉靖年間擔任過太常寺卿的鄭曉,在其所寫的、出版於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的《今言》中,只說孝陵祭殿的妃嬪牌位有

四十六案

,並沒有什麼“成祖生母”碽妃,也沒有李淑妃生了太子朱標等皇子的說法。

太祖陵不知祔葬幾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嬪也。

——《今言·一百二十五》

崇禎四年(1631年)去世的何喬遠,在其所寫的《名山藏》中,就有提到,他在南京見過《太常志》中有“

帝為碽妃所誕生

”的記載。但何喬遠查了《玉牒》,裡面明確記載著朱棣是馬皇后的第四子,而他又沒找到能支援《太常志》中關於碽妃生朱棣的證據。

臣於南京見《太常志》雲:帝為碽妃所誕生。而《玉牒》則為高後第四子。《玉牒》出當日史臣所纂,既無可疑。南太常職掌相沿,又未知其據。臣謹備載之,俟後人博考。

——《名山藏·卷之六》

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張岱跟隨太常簿朱兆宣,進入孝陵祭殿觀摩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祀時,看到的嬪妃牌位,也是鄭曉所描述的四十六案,

只是在她們的前面,多了一座“碽妃”的。

近閣下一座,稍前,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為己子,事甚秘。再下,東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

——《陶庵夢憶·鐘山》

不過,張岱並沒有看到朱標等皇子被歸到李淑妃名下。證明崇禎年間,還沒有“

朱標是李淑妃所生

”的這一說法。

張岱在書中說,這位“碽妃”便是朱棣的生母,馬皇后是搶了她的兒子,還說這是宮廷秘事。既然都是秘事了,還將碽妃這麼明目張膽地供奉著,是生怕知道的人不夠多嗎?估計所謂的“宮廷秘事”,也是孝陵裡的太監告訴張岱的。

可以看出,至少在嘉靖朝,孝陵裡是沒有成祖生母碽妃,也沒有李淑妃是太子生母的牌位擺法。而到了崇禎十五年,就憑空出現了一個“碽妃”。到了南明弘光時期,就既有碽妃,又有“太子生母”李淑妃了。

張岱所描述的中元節祭祀場景,不但祭品簡陋,而且祭祀儀式也很敷衍。例如,太常寺的官員們向祭祀用的牛作揖,拜下去還沒起身呢,牛頭就被割下拿去烹煮了。

至宰割所,以四索縛牛蹄。太常官屬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屬朝牲揖,揖未起,而牛頭已入燖所。

——《陶庵夢憶·鐘山》

可見,到了明朝末期,皇帝根本就沒心思去管皇陵祭祀的事情了,當然更不會去檢查,孝陵裡的牌位是不是擺放正確。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03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出生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是馬皇后。

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孝慈皇后出也。

——《明太祖實錄·卷之八》

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就對眾將士說過,他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嫡子。

是日,上諭諸將士曰: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國家至親。

——《明太宗實錄·卷之二》

很多人覺得,朱棣反覆強調他是嫡子,是“

此地無銀三百兩

”,好讓他的“

靖難之役

”師出有名。可問題是,

朱允炆也一直強調,他和朱棣有著最親近的血緣關係。

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

——《清史稿·卷四·本紀第四·恭閔帝》

如果朱棣不是馬皇后生的,反正朱允炆和朱棣這叔侄倆已經撕破臉了,哪怕當時有那麼一點點傳聞,朱允炆肯定會當眾戳穿朱棣“

冒充嫡子

”的行徑。即便朱允炆不加以利用,黃子澄等反對朱棣的大臣們也會在這方面大作文章。

可朱允炆也好,黃子澄也罷,都沒有反駁過朱棣說自己是嫡子的說辭。

那就只有一個解釋:朱棣確實是馬皇后生的。

而在《明史》、《明實錄》中,又都沒找到“

碽妃

”這個人。有人會認為,朱棣原本就是要向世人隱瞞他的身世,肯定會將有關碽妃的記錄都刪除。

既然橫豎都要瞞著別人了,那就應該瞞到底,為什麼在明朝後期,孝陵享殿中會出現個位列眾妃之上的“

碽妃

”?這難道是朱棣當年留有遺囑,讓後人在一二百年後,將他的生母公之於眾嗎?

有人說,這位“碽妃”可能是蒙古元順帝的妃子,是被朱元璋搶來的。徐達攻下元大都的時間,是在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那個時候,朱棣小朋友已經8週歲了。

而朱元璋自己在《大誥》中說過,他這輩子,只搶過陳友諒的妾,再沒搶過別的女人。

當未定之時,攻城略地,與群雄並驅十有四年餘,在軍中未甞妄捋一婦人女子。惟親下武昌,怒陳友諒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歸。

——《大誥·諭官無作非為第四十三》

朱元璋長子朱標是李淑妃生的,馬皇后無子?孝陵太監的話怎麼能信

結束語

《南京太常寺志》描述的孝陵享殿中妃嬪牌位擺放的位置,應該是沈若霖親眼看到的。問題就出在,那些牌位、以及擺放位置是真實的呢,還是那些守陵的太監們為了吸引大家來參觀,而憑空捏造的。

(注:本文由[頭條@熱愛瘦身的魚]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