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秘辛之113 針砭時弊說皇家

青年皇帝激動起來:“再難也要變,百餘年來,弊端已經成了堆。現在地方機構重疊。一路之中,四司並設,安撫司、轉運司、提刑司、提舉常平司各自為政,司法、財賦,互相扯皮,邊關二百多堡寨兵力分散,各行其是,固然避免了外重內輕、割據分裂的局面,但也導致了搪塞推諉。拖拉扯皮,連一個小小的西北戎狄都打不過。”

王安石說:“皇上說的都是明面上的事。根子在冗官,冗兵、歲賜賠款。官員貪汙腐化、不思進取。為國家、百姓出力的少,為自身、家室謀劃的多。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當初慶曆新政的目的就是想改變這些,可惜阻力重重。”

趙頊說:“愛卿可以說得具體一點嗎?”王安石笑笑:“眼下拐賣人口這股歪風就禍害不淺。宋刑統規定:“拐賣人做奴婢者處絞刑,拐賣人做家丁小廝的流放三千里,拐賣人做妻妾子孫的坐三年牢;而實際情況是禁而不止,法規形同虛設。人販子拐賣良人, 官府明裡暗裡參與其中比比皆是,此風愈演愈烈。”

趙頊大吃一驚:“還有官府支援?”王安石說:“宰相王曾性儉約,家無姬侍,真宗皇帝卻派內東門司帶頭為他買妾,還賜銀三千兩。內東門司辦好之後才告訴王曾,王曾雖然很苦惱,但是難逆上旨,只好收下小妾。莊獻太后見宰相張知白的兩個侍婢既老又醜,怪其過於貶低自己。張知白回答:宋刑統規定丞相不許買妙年女子。太后於是暗中派人買了兩名漂亮婢女。光是首飾、衣服就花了三十餘萬錢……還有一李氏女,家裡很窮,年未及笄,母親就將她售於宗室四王宮,得了十萬銅錢。”

趙頊嘆氣:“原來從皇家就帶頭這樣幹,怪不得司馬光在《通鑑》中就告誡:‘夫人之慕名,如水趨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王安石說:“是啊,人們羨慕聲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樣,在上位的人喜歡什麼,在下位的人喜歡的程度就一定會超過他們。現在,京都中下之戶,早已不想生男孩了,每生女,就愛護如捧璧擎珠。等到長成,就按照其資質教以藝業,用來等待士大夫採拾娛侍,按照容貌等次分為身邊人、本事人、供過人、針線人、堂前人、劇雜人、拆洗人、琴童、廚子等,如今是官紳、富豪越來越奢靡,下戶窮人越來越困苦。”

趙頊點點頭:“朕聽說,張先八十五歲時,還在買妾”王安石說:“交易達成後,張先還對中介人酬謝銅錢五千。蘇軾還作詩恭維他呢。”

趙頊急不可耐:“那怎麼辦呢,改變現狀刻不容緩。”王安石斬釘截鐵:“陛下欲想振興惟有變法,而變法惟有倚重新人,眼下朝中眾臣暮氣沉沉,大多是指望不上了。”

趙頊說:“啟用新人好辦,但變革從哪裡著手呢?”王安石從容說道:“陛下求治之心,如日月之朗照。臣當知無不言。可先從財政進行變革。管子曰,‘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依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供天下之用,府庫不充則不能備邊,邊備不振則不能攘四夷!以理財為先,臣僚必須去苟且之心,革因循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