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嗚呼!我中國其國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梁任公的此番豪言壯語猶響耳側,與雄獅論、復興論相比,少年論更讓吾等青年熱血沸騰、深感肩上責任之重。

梁啟超自命為“少年中國之少年”,以過人之姿擔起了救國之責,他熱烈澎湃的一生亦是中國近代風雲變幻的迴響。

世事紛紜而時運難測,是什麼讓他憂思難遏?又是什麼讓他求變若渴?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梁啟超其人

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1873年2月23日,梁啟超出生於廣東新會茶坑村。

梁啟超年少時有“神童”之名,11歲便考中了秀才,達到了他祖父的功名,實現了他父親一生都未能實現的願望。

17歲時,梁啟超在會試中落第,

轉投於康有為門下,受業於萬木草堂。

此前,他的眼中唯有訓詁詞章、應試八股,在康有為的悉心教導下,他廣覽經典、吸納西學,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見識。

同時,南海先生愛國與變法的熱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梁啟超,使他成長為矢志報國的維新人才。張元濟有句

“誰識書生能報國,晚清人物數康梁”,

勾畫出了師徒二人力斡時勢的颯颯英姿。

1895年4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康梁二人痛心不已,鼓動、聯合各省舉人上書朝廷,要求皇帝“拒和、遷都、變法”。

此次公車上書雖未成功,但卻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迴響,成為愛國運動的火種、維新變法的先聲。

在維新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變法主張終於引起了光緒帝的重視。1898年6月11日,皇帝頒佈詔書,宣佈維新變法正式開始。

在短短的103天中,釋出的新政命令多達百件,而這些振聾發聵的政令,多出自梁啟超等維新派之手。此次運動雖未能將守舊勢力連根拔起,愛國救亡的啟蒙之風卻因之抽芽生長、開花結果。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梁啟超辦報結社、譯外撰文、論辯講演,大開變法之風,是近代當之無愧的筆鋒戰士。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啟超的熱血人生,觀其新智識、新思想,感其愛國情、救亡心。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天下正多事,年華殊未闌

梁啟超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飲冰室,且自稱飲冰室主人。“飲冰”二字源於《莊子·人間世》: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朝受詔而夕飲冰,只因誠惶誠恐、為國心焦。

飲冰二字,昭明的是梁啟超的滿懷憂慮與滿腔熱血。

生於多事之秋,梁啟超始終堅持自己的愛國之思、救國之圖,

積極參與家事國事天下事,樁樁關心、次次出力。

戊戌變法後期,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發動政變,大肆逮捕改良派成員,梁啟超受譚嗣同囑託,趕往日本使館尋求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幫助。但他只請求日方予光緒帝及康有為二人以救助,對於自身,他則直截了當地說:

“如果我也被捕,最遲在三天內也將被殺。我的生命早就準備獻給祖國,毫無可惜。”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僥倖逃亡日本後,

他也從未放棄救亡圖存的念想,仍然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相扣。

他主編《清議報》與《新民叢報》,一以抨擊“逆後賊臣”、擁護“明君聖主”,二則以西方學說開民智、激民議,大筆如椽,指點江山。

他的文筆奔放明快,說理透徹曉暢,極大地提振了國內知識分子的精神,被贊

“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雖處江湖之遠,不忘廟堂之憂,以匹夫之軀擔興亡之責,若非有飲冰難消之熱血,又何能如此?

梁啟超政治思想“流質善變”,並非一以貫之,昨日之思與今日之慮常於其胸中交戰,到後期他甚至與恩師康有為決裂,也因此招來許多非議。

但他的“善變”也是變相的“持守”,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一生的思想是愛國,我一貫的主張是救國。”變的是方法路徑,不變的是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志。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

11歲時,梁啟超登凌雲塔遊玩遠眺,並以此為題,作了一首《登凌雲塔詩》,詩中有句:

“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我欲問孔子,孔子難解釋。”他

的祖父看到這首詩後十分不滿,認為這是對天、對孔子的大不敬。但也正是此種“大不敬”的勇氣,

使他敢為人先,以變求存,重塑老朽帝國之肌骨,探索少年中國之出路。

梁啟超認為自己一生學問之得力,全在於萬木草堂。受業於康有為期間,梁啟超打破了老舊的銅牆,推倒了閉塞的鐵壁,

以廣闊的世界眼光接受並學習了豐富的西學知識。

康有為的變法思想更是猶如冷水澆背、當頭一棒,

使他從舊夢中幡然醒悟,深覺國家之危急存亡全繫於維新一變。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在膾炙人口的《變法通議》中,梁啟超寫到:

“上下千歲,無時不變,無事不變,公理有固然,非人之為也。”

晝夜變更、寒暑相迭,時變時遷,以成節候;爬蟲走獸、飛鳥游魚,彼生此滅,適者生存。

梁啟超深諳變方通而固惟滯之理,面臨新新世界,

老大之中國若不洗常革故,就只能將僵殘之局交至賊手,永無翻身之日。

梁啟超的變法思想有其獨到之處,在他看來,

中國積弱的根本原因是國民素質的低下,

變法要著眼於

“育人才”“開民智”,

因而必須廢科舉、興學校、培養人才。因而他辦報撰文以啟蒙國民,大力支援學術教育的發展,夢想著造就一代“新民”,真正實現中國的騰飛。

胡適說:

“梁任公為吾國革命之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國之思想界。”

梁啟超在維新之路上朝著心中真理飛奔,執筆求變、煥新思想,憂國憂民不改,雄心壯志不熄。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