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淶水縣特殊的日子

今天是3月14日,是國際圓周率日,也是祖沖之紀念日。

祖沖之,字文遠。祖籍淶水縣下車亭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偉大數學家、科學家,他精確地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後7位,早於歐洲1000多年,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重大貢獻。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曆》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祖沖之的主要成

《大明曆》、圓周率、水碓磨、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

祖沖之的家世背景

西晉末期至十六國時期,北方發生大規模戰亂,祖沖之的先輩從范陽郡(今河北省淶水縣)遷徙到東晉國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祖沖之遂出生於建康,其祖父祖昌任劉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親祖朔之做“奉朝請”,學識淵博,常被邀請參加皇室的典禮、宴會。

祖沖之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爺爺給他講“斗轉星移”,父親領他讀經書典籍,家庭的薰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奮,使他對自然科學和文學、哲學,特別是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青年時代就有了博學的名聲。

祖沖之的早年經歷

祖沖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說,從很小的時候起便“專功數術,搜爍古今”。他把從上古時起直至他生活的時代止的各種文獻、記錄、資料,幾乎全都蒐羅來進行考察。同時,主張決不“虛推古人”,決不把自己束縛在古人陳腐的錯誤結論之中,並且親自進行精密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每每“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釐,心窮籌策”。

由於祖沖之博學多才的名聲,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當時朝廷的學術研究機關華林學省做研究工作,後來又到總明觀任職。當時的總明觀是全國最高的科研學術機構,相當於現在的中國科學院。總明觀內分設文、史、儒、道、陰陽5門學科,實行分科教授制度,請來各地有名望的學者任教,祖沖之就是其一。在這裡,祖沖之接觸了大量國家藏書,包括天文、曆法、術算方面的書籍,具備了借鑑與拓展的先決條件。

大明五年(461年),祖沖之擔任南徐州(今江蘇鎮江)刺史府裡的從事,先後任南徐州從事吏、公府參軍。祖沖之在這一段期間,雖然生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繼續堅持學術研究,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大明六年(462年),祖沖之把精心編成的《大明曆》送給宋孝武帝請求公佈實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曆法的官員對這部曆法的優劣進行討論,最終,宋孝武帝決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曆。

大明八年(464年),祖沖之被調到婁縣(今江蘇崑山縣東北)作縣令。之後又到建康(今江蘇南京),擔任謁者僕射的官職。從這時起,一直到南朝齊初年,他花了較大的精力來研究機械製造,重造出了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發明了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木牛流馬”、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糧食的工具),還設計製造過漏壺(古代計時器)和巧妙的欹器。

祖沖之的晚年,正值南齊後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政治黑暗,社會動盪不安。在這種情況下,祖沖之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的變化。他著重研究文學和社會科學,同時也比較關心政治。

隆昌元年(494年)到建武五年(498年)之間,他擔任長水校尉的官職。當時他寫了一篇《安邊論》,建議政府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增強國力,安定民生,鞏固國防。齊明帝看到後想令他“巡行四方,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後因南齊的統治已經無法再維持下去。國家政權搖搖欲墜,再加上南北朝之間的連年戰爭,祖沖之良好的政治主張無法在國家內部施行,更無法實現了。

永元二年(500年),這位卓越的大科學家去世,享年七十二歲。他的天文曆法心血之作《大明曆》在天監九年(510年)才以《甲子元歷》之名頒行。

數學史上的創舉——“祖率”

祖沖之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祖沖之因此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祖沖之還給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是一個重大貢獻,後人將“約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為“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數學傑作《綴術》

祖沖之寫過《綴術》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隋書》評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認為《綴術》理論十分深奧,計算相當精密,學問很高的學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內容,在當時是數學理論書籍中最難的一本。

在《綴術》中,祖沖之提出了“開差冪”和“開差立”的問題。“差冪” 一詞在劉徽為《九章算術》所作的注中就有了,指的是面積之差。“開差冪” 即是已知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的差,用開平方的方法求它的長和寬,它的具體解法已經是用二次代數方程求解正根的問題。而“開差立”就是已知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的差,用開立方的辦法來求它的邊長;同時也包括已知圓柱體、球體的體積來求它們的直徑的問題。所用到的計算方法已是用三次方程求解正根的問題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以前沒有過,祖沖之的解法是一項創舉。

改革閏法

在古代,中國曆法家一向把十九年定為計算閏年的單位,稱為“一章”,在每一章裡有七個閏年。也就是說,在十九個年頭中,要有七個年頭是十三個月,這種閏法一直採用了一千多年。412年,北涼趙厞創作《元始歷》,才打破了歲章的限制,規定在六百年中間插入二百二十一個閏月。

祖沖之吸取了趙厞的理論,加上他自己的觀察,認為十九年七閏的閏數過多,每二百年就要差一天,而趙厞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閏也不十分準確。因此,祖沖之提出了391年144閏月的新閏法。

祖沖之的閏周精密程度極高,按照他的推算,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1日,與今天的推算值僅相差46秒。一直到南宋的《統天曆》,才採用了比這更精確的資料。

編撰《大明曆》

經過實際觀測,祖沖之發現何承天所編的當時正在執行的《元嘉歷》有許多錯誤,如日月方位距實測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沒已差40余天,於是他著手編撰《大明曆》。

祖沖之在《大明曆》的編纂中,區分了迴歸年和恆星年,最早將歲差引進曆法,提出了用圭表測量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並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推算出一個迴歸年為365。24281481日。一直到南宋的《統天曆》,才採用了比這更精確的資料。

祖沖之還製造過各種奇巧的機械,包括指南車和千里船。據說,東晉末年,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攻入十六國時期後秦的首都長安,得到的許多器物中就有指南車,但“機數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回曲步驟,猶須人功正之”。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順帝在位時,輔政的蕭道成“使衝之追修古法。衝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入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

除了指南車,祖沖之還“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此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但因缺乏影象資料,我們無法想象這是何種機械。不過,祖沖之“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八百里”。顯然這是一種快船,卻不知新亭江在何處?是否是長江上的一段呢?他又“於樂遊苑內造水碓磨,武帝(齊武帝,483-494年在位)親自臨視”。祖沖之研製的水碓磨至今我國南方廣大農村還在使用。